【本书作者推荐:百度搜索云来閣,看本书最快的VIP章节,或直接访问www.yunlaige.com】
李标与朱由检争论了半日,不但无法说服皇帝,自己反而理屈词穷。最后朱由检用两句话打发了他:“《大明律》不是没有规定不许平民办报纸么?法无禁止即可为,再说一份小小的报纸,哪里值得李大人这样大动肝火。就这样吧,朕还有不少奏章要批红呢!”
被轰出来以后,李标急忙返回内阁,将与皇帝交涉的结果告诉众阁臣。
内阁成员对这件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像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和朱由检一个腔调,认为不必对民间的一份报纸太过在意。
而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吴伟业等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则对报纸的出现抱支持态度。
而东林系大臣的内部意见也不太统一。除了李标这样的坚决反对派以外,有不少人对报纸本身并不赞成,但因为主编是陈圆圆,不由自主地就心有所向。
散朝之后,东林党人又在首辅韩爌府中聚会讨论此事,最后还是钱龙锡的一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
钱龙锡认为,想将报纸取缔,一则于法无据,二则很明显陈圆圆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所以根本无法取缔。
至于皇帝支持陈圆圆办报纸的原因,恐怕并非是怜香惜玉那么简单,而是打算利用报纸影响民间舆论,再用民间舆论影响朝政。比如李来亨收复重庆这件事,如果满大街上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阁臣还以二将不等监军擅自行动为由予以责难,皇帝就可以把民意搬出来压大臣。
因此,必须对民间舆论加以控制。既然无法取缔陈圆圆的报纸,那么东林党人完全可以自己也办报纸,用数量压倒陈圆圆。那时民间舆论也被东林党所掌握,皇帝就不好一意孤行了。
众人均认为钱龙锡的计策妙极,心想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林党人个个都是笔杆子,写文章骂人那是拿手好戏,只要报纸付印,还不得把那个“亭林”用唾沫淹死。
就在东林党人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报纸,准备与陈圆圆唱对台戏的同时,朱由检再次赶到信王府,为陈圆圆打气。
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当然是在朱由检的大力协助之下才得以发行的。钱龙锡的猜测对了一部分,朱由检办报纸,确有控制民间舆论的意图。但报纸的功用并不仅限于此,除了是一种宣传工具以外,还可以传播知识和文化,逐渐开启民智,打破精英阶层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垄断。另外,信息传播与广告也是很实用的功能,对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
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之人,现代科技他懂得并不多,但是像报纸这样并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他当然是要搬过来尽快实现的。
为了避免思想守旧的大臣干扰,他决定不以朝廷的名义办“官方媒体”,而是采用民间发行的办法。这样就可以绕过内阁,让报纸尽快发行。否则,单是说服东林党人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正好陈圆圆现在无事可做,她名气既大,又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主编人选了。“京华时报”这个名字,就是陈圆圆自己取的。
当然,在这个时代,办报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办报就得印刷,若像邸抄那样用人力手抄,根本无法满足发行量的需要。
而印刷工匠在这个时代还很稀缺,整个京师也不过只有几十名而已。其中一多半还隶属于国子监等官府,为了避嫌也不能用。朱由检便让陈圆圆高价从民间雇用工匠,好不容易雇了十名。
在具体的印刷方式上,陈圆圆选择了活字印刷。其实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北宋年间就已发明,但因为印刷质量不如雕版印刷,一直没有大规模普及。
但是朱由检要求报纸每天发行,用雕版印刷就根本来不及了。活字印刷虽然质量稍差,但朱由检现在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先把发行量弄上去就行。
京华时报的第一期只发行了五百份,给报童的价格是半个铜板一份,报童卖一个铜板,可以赚取一倍的利润。价格如此之低,报纸肯定是亏钱的,但朱由检告诉陈圆圆现阶段不必考虑成本,因为报纸的价格必须得低,否则老百姓舍不得买,印了给谁看?等影响慢慢扩大以后,则可通过广告实现收支平衡。
朱由检进府之时,陈圆圆正忙着校对京华时报第二期的内容。朱由检没有惊动她,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她虽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但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淡淡的哀愁已经一扫而空。
朱由检知道,这就是劳动的喜悦!从现在开始,她可以不用再依附任何人而活,也给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不幸女子做了一个杰出的榜样。这时的陈圆圆更具一种别样的美,朱由检不禁看得入神了。
“皇帝陛下,您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不是觉得圆圆小姐太美了?”秋琳娜的一句玩笑,将朱由检和陈圆圆同时惊醒,两人也都立刻臊了个大红脸。
朱由检赶紧用话掩饰道:“是,啊不,不是…那什么,我是来看看陈姑娘办报纸还有什么困难,嘿嘿嘿。”
陈圆圆也赶紧低下头去,略有些犹豫地道:“万岁,圆圆听说朝中大臣对这份报纸意见很大…”
“不用管他们,只要老百姓欢迎就行。”朱由检笑道,“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报纸出现,他们才是你的竞争对手。现在京华时报的发行量才五百份,实在太小了,要尽快达到五千份,并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昨天给了你顾炎武的文章,今天用王夫之的这一篇,记住一定要用笔名,可不要让他们的身份暴露了。以后还要公开接受投稿,这样你就不用为排版发愁了。至于怎样让报纸的内容更受老百姓欢迎,我想以陈姑娘的冰雪聪明,肯定有更多的好点子,我就不过多干预了,呵呵。”
看着朱由检与陈圆圆二人谈笑风生,秋琳娜颇有些嫉妒地道:“皇帝陛下,你对圆圆小姐的承诺已经实现了,那对我的承诺呢?”
“快了快了!”朱由检满头黑线道,“最多还有三五天,葡萄牙人就会进京!”
李标与朱由检争论了半日,不但无法说服皇帝,自己反而理屈词穷。最后朱由检用两句话打发了他:“《大明律》不是没有规定不许平民办报纸么?法无禁止即可为,再说一份小小的报纸,哪里值得李大人这样大动肝火。就这样吧,朕还有不少奏章要批红呢!”
被轰出来以后,李标急忙返回内阁,将与皇帝交涉的结果告诉众阁臣。
内阁成员对这件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像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和朱由检一个腔调,认为不必对民间的一份报纸太过在意。
而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吴伟业等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则对报纸的出现抱支持态度。
而东林系大臣的内部意见也不太统一。除了李标这样的坚决反对派以外,有不少人对报纸本身并不赞成,但因为主编是陈圆圆,不由自主地就心有所向。
散朝之后,东林党人又在首辅韩爌府中聚会讨论此事,最后还是钱龙锡的一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
钱龙锡认为,想将报纸取缔,一则于法无据,二则很明显陈圆圆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所以根本无法取缔。
至于皇帝支持陈圆圆办报纸的原因,恐怕并非是怜香惜玉那么简单,而是打算利用报纸影响民间舆论,再用民间舆论影响朝政。比如李来亨收复重庆这件事,如果满大街上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阁臣还以二将不等监军擅自行动为由予以责难,皇帝就可以把民意搬出来压大臣。
因此,必须对民间舆论加以控制。既然无法取缔陈圆圆的报纸,那么东林党人完全可以自己也办报纸,用数量压倒陈圆圆。那时民间舆论也被东林党所掌握,皇帝就不好一意孤行了。
众人均认为钱龙锡的计策妙极,心想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林党人个个都是笔杆子,写文章骂人那是拿手好戏,只要报纸付印,还不得把那个“亭林”用唾沫淹死。
就在东林党人紧锣密鼓地筹备自己的报纸,准备与陈圆圆唱对台戏的同时,朱由检再次赶到信王府,为陈圆圆打气。
陈圆圆的京华时报,当然是在朱由检的大力协助之下才得以发行的。钱龙锡的猜测对了一部分,朱由检办报纸,确有控制民间舆论的意图。但报纸的功用并不仅限于此,除了是一种宣传工具以外,还可以传播知识和文化,逐渐开启民智,打破精英阶层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垄断。另外,信息传播与广告也是很实用的功能,对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
朱由检做为一个穿越之人,现代科技他懂得并不多,但是像报纸这样并不需要太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他当然是要搬过来尽快实现的。
为了避免思想守旧的大臣干扰,他决定不以朝廷的名义办“官方媒体”,而是采用民间发行的办法。这样就可以绕过内阁,让报纸尽快发行。否则,单是说服东林党人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正好陈圆圆现在无事可做,她名气既大,又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主编人选了。“京华时报”这个名字,就是陈圆圆自己取的。
当然,在这个时代,办报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办报就得印刷,若像邸抄那样用人力手抄,根本无法满足发行量的需要。
而印刷工匠在这个时代还很稀缺,整个京师也不过只有几十名而已。其中一多半还隶属于国子监等官府,为了避嫌也不能用。朱由检便让陈圆圆高价从民间雇用工匠,好不容易雇了十名。
在具体的印刷方式上,陈圆圆选择了活字印刷。其实活字印刷术虽然在北宋年间就已发明,但因为印刷质量不如雕版印刷,一直没有大规模普及。
但是朱由检要求报纸每天发行,用雕版印刷就根本来不及了。活字印刷虽然质量稍差,但朱由检现在要求没那么高,只要先把发行量弄上去就行。
京华时报的第一期只发行了五百份,给报童的价格是半个铜板一份,报童卖一个铜板,可以赚取一倍的利润。价格如此之低,报纸肯定是亏钱的,但朱由检告诉陈圆圆现阶段不必考虑成本,因为报纸的价格必须得低,否则老百姓舍不得买,印了给谁看?等影响慢慢扩大以后,则可通过广告实现收支平衡。
朱由检进府之时,陈圆圆正忙着校对京华时报第二期的内容。朱由检没有惊动她,而是在旁边默默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她虽然忙得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但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原来那种淡淡的哀愁已经一扫而空。
朱由检知道,这就是劳动的喜悦!从现在开始,她可以不用再依附任何人而活,也给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不幸女子做了一个杰出的榜样。这时的陈圆圆更具一种别样的美,朱由检不禁看得入神了。
“皇帝陛下,您看得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是不是觉得圆圆小姐太美了?”秋琳娜的一句玩笑,将朱由检和陈圆圆同时惊醒,两人也都立刻臊了个大红脸。
朱由检赶紧用话掩饰道:“是,啊不,不是…那什么,我是来看看陈姑娘办报纸还有什么困难,嘿嘿嘿。”
陈圆圆也赶紧低下头去,略有些犹豫地道:“万岁,圆圆听说朝中大臣对这份报纸意见很大…”
“不用管他们,只要老百姓欢迎就行。”朱由检笑道,“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报纸出现,他们才是你的竞争对手。现在京华时报的发行量才五百份,实在太小了,要尽快达到五千份,并且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昨天给了你顾炎武的文章,今天用王夫之的这一篇,记住一定要用笔名,可不要让他们的身份暴露了。以后还要公开接受投稿,这样你就不用为排版发愁了。至于怎样让报纸的内容更受老百姓欢迎,我想以陈姑娘的冰雪聪明,肯定有更多的好点子,我就不过多干预了,呵呵。”
看着朱由检与陈圆圆二人谈笑风生,秋琳娜颇有些嫉妒地道:“皇帝陛下,你对圆圆小姐的承诺已经实现了,那对我的承诺呢?”
“快了快了!”朱由检满头黑线道,“最多还有三五天,葡萄牙人就会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