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那串小船又从下游的金山镇来到了龙岩南门码头。
30多个从大员调拨的基建人士从船上走了下来,这支队伍的核心是两个搞工程的穿越者。
他们两人是有分工的。
其中一位将带着手下和民工在南门外修建码头。考虑到未来会有大批机械,人员和散货从这里装卸,所以码头是要大力扩建的:不但要建木桩客运码头,岩石钢筋货运码头也至少要建一座。
而另一位曾经挖过河沙的老兄,则负责带领民工疏浚河道——就在他们登上龙岩码头的同时,下游的九龙江已经有海底捞开始作业了。
水利是一项大课题。
龙岩这种山旮旯,在17世纪搞不好水利的话,就不要想挖什么矿了。这个时代可没有国道和高速路来运输矿石,一切都要靠水运。
中古时代的水道有个特点:水量大,但是航行条件差。每当遇到一些流速减缓的拐弯地带,无论是江河还是溪流,就总会淤积出一些浅滩和沙洲之类的恶心地形。
另外,一些河中的钉子户礁石也是行船大敌。
在后世,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某个基建狂魔国家的水道上充斥着各类采砂船,航道早已被挖得深不见底,政府天天都在打击私挖滥采。
而17世纪的龙岩这边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海底捞从九龙江一路挖上来还需要很多时间,所以上游的龙岩也需要同时开工配合,用人力将拦路虎清除。
这个工程还是很急迫的,现在大一点的船,只能停在下游的金山镇,所有物资都得换装小船才能运到龙岩,运输效率太低。
疏浚航道只是前期任务,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水库。
福建这个地方吧,常年雨水不断,就没有休息的时候。闽西山区就更是如此了,降雨量相当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原始的山间水道自然是灾害连绵,山洪泥石流不断。所以修水库是必须的,哪怕是单纯为了调节水量,降低灾害,保证矿石船的全年运输,也要修水库——不需要很大,可以是一连串的小水库。
后续的水库工程将在码头和疏浚工程完毕之后开始。到了那个时候,大批在前期磨合过的民工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后世在龙岩这一带有柄溪水库,而17世纪的山川地形谁也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所以勘探工作将会在剿匪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满地土匪也没办法修水库。
总之,即将到来的1629年是穿越国的“水库建设年”。骨子里就有着基建狂魔基因的穿越众,不但要在闽西的山麓中修水库,还要在台南平原的上游修建水库。
前者保证工业,后者保证农业。
同船而来的还有很多樟木箱子和麻袋。箱子里装得是曹川从后世带来的原装工艺品红木二八大盖,麻袋里是稻米和盐。
樟木箱子很快就被送进了天后宫,麻袋则留在了码头。今天就会有一排工棚在码头上搭建好,这些货物很快就会作为工资在未来被支付出去。
拿到自己熟悉的枪械后,士兵们很快就擦起了老伙计。当然了,按照计划,这些枪是不能在明人面前显露的。而等到它们亮相的那天,也就是土匪狗带的那天。
林大斤蹲在天后宫门外不远处的树下,一边挠着头上的虱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后宫的大门。
大门口有4个拿着刀矛和鸟铳的士兵,身姿直挺,身材孔武有力,身上透着杀气。
这帮昨天突如其来的官兵,给古老,宁静的龙岩县城里带来了无穷的谈资。事实上,很多人都不认为他们是官兵:绿色对襟短褂,长裤,大头皮靴,这种古怪的装束可不像是穿着胖袄的大明官兵。
直到县衙的差役和小吏们放衙后,通过他们的嘴,人们才知道,这伙人是海上一个招安大将的手下,被派到龙岩来剿匪的。
当天晚上,“水浒传”的故事就在老夫子们嘴里开始流传了,而县城里的说书先生自然是紧跟市场潮流的,一个个都开始紧急温习起方腊和宋江之间的段子来。
林大斤今天来到天后宫门外,目的是身边那只老母鸡。
细竹篾编的篮子里,一只肥大的老母鸡正闭目在里面养神。而林大斤直愣愣在树下观察了半个小时后,最后还是一咬牙站了起来,提着竹篮,一步步往大门走去。
守门的哨兵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矮小黑瘦,面貌憨厚的明人。
“干什么的!?”
听到喝问后,林大斤本能的住了脚,然后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又畏畏缩缩往前走了几步,然后伸出手上的竹篮,指了指老母鸡。
“嗯?拥军的?”
林大斤木纳地继续站在那里。
“卖鸡的?”
林大斤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看来龙岩的群众还是有眼光的。”值班班长笑呵呵地打趣一句后,就命令一个哨兵带着林大斤去了偏门。
天后宫的偏门林大斤自然是知道的:龙岩县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统统都来过天后宫,地形都是熟悉的。
偏门也有哨兵。进去偏门后,过道对面就是一排厢房。如今这排厢房已经被改造成了厨房和食堂,当林大斤来到厨房门前,几个人闻声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几个人有穿着白围裙,手里还提着菜刀的厨子,也有拿着一根鸡腿,啃得正香的卫远。
尽管昨天已经在码头上看到过卫远的身影,但是身高只有1米6的林大斤在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巨灵神后,顿时吓得一哆嗦。
“不要怕,是来卖鸡的?呵呵,这还是头一个啊,老乡,你叫什么名啊?”
“老爷,俺叫林大斤。”
“嗯,这名字好,透着实在。不要怕,咱们这里买东西是给钱的。”
卫远说完后,就示意厨子收鸡,然后派人喊司务长过来给钱。
拿出手机调出后勤部颁发的“明国各地区物价指南”看了一眼后,卫远就指示赶来的司务长给林大斤发了5分银子。
《指南》就是给卫远他们这种深入敌后,没有当地物价资料的部队做参考用的。这上面的基准价格是参照了一些历史资料撰写的,比如老母鸡,明代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上就有记载:活肥鸡价白银4分。
考虑到龙岩是山区,老母鸡的价格肯定不会比城市里的4分银更高,所以卫远就给这只鸡算了5分银子。
事实证明,5分银子肯定是高于当地的老母鸡价格了,因为当林大斤用力在嘴里咬了一口那块洁白的碎银后,突然间转身一溜烟地跑了
而卫远他们错愕地看着林大斤跑出门后,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事情还没有完。
没过多久,林大斤又气喘吁吁的回来了——这次他扛着一个背篓,里面是5只老母鸡。
“看看,看看,这社会把农民都逼成什么样了,卖只鸡都要先试探一番。”卫远一边欣慰地看着司务长给林大斤算账,一边还不忘给看热闹的手下做思想工作:“你们说,大员的老百姓有这么害怕军人的吗?”
“害怕的一个都没有,坑咱们钱的倒是不少。”一听是这个话题,士兵们顿时七嘴八舌地开始吐槽了。
“就是,每月一发晌,赤崁大道上那起子商铺就又要打折了。”
“是先提价再打折好不好?数马老板家的铺子最坏,貌似活动多,其实也没优惠。”
“一通操作猛如虎,到头优惠两毛五。”
林大斤一边听着这些副爷说着他听不懂的话,一边幸福地拿到了5只鸡的银子。这次拿到银子后,他不但没有跑,还跪下给卫远磕了个头。
卫远看着这个老实巴交,面容憨厚,连说话都吭哧的农民,不由得长叹一口气。然后他告诉林大斤,今后可以多去附近的村子收一些菜蔬和活禽,然后挑来这里发卖。
林大斤感激地背着竹篓走了。
而从这天过后,林大斤果然开始了菜贩子的道路——每天从四周的寨子里收些鸡鸭活禽和蔬菜,然后全部卖到了天后宫。
林大斤的命运,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没有多少人注意。而随着红枪营的到来,龙岩这个安详的小县城却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宁静了:一桩桩前所未有的事件,将明人们的脑洞不断扩大,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古城,也一天比一天喧闹繁华起来。
就在卫远他们来到龙岩的第五天,上百号来自金山镇的民工又让本地人开了一番眼界。
一座锅炉被这些民工从金山扛到了龙岩。
民工们一路上用木桩垫,用人力抬拉,不到八十里的山路,上百号人硬生生走了三天时间,才将这座“大铁匣”抬到了龙岩县城。
锅炉抬到天后宫门前的那一刻,大半个县城的人都涌出来看热闹了,一时间天后宫门前人山人海,到最后,卫远不得不派出大批拿着刀枪的士兵出来维持秩序
30多个从大员调拨的基建人士从船上走了下来,这支队伍的核心是两个搞工程的穿越者。
他们两人是有分工的。
其中一位将带着手下和民工在南门外修建码头。考虑到未来会有大批机械,人员和散货从这里装卸,所以码头是要大力扩建的:不但要建木桩客运码头,岩石钢筋货运码头也至少要建一座。
而另一位曾经挖过河沙的老兄,则负责带领民工疏浚河道——就在他们登上龙岩码头的同时,下游的九龙江已经有海底捞开始作业了。
水利是一项大课题。
龙岩这种山旮旯,在17世纪搞不好水利的话,就不要想挖什么矿了。这个时代可没有国道和高速路来运输矿石,一切都要靠水运。
中古时代的水道有个特点:水量大,但是航行条件差。每当遇到一些流速减缓的拐弯地带,无论是江河还是溪流,就总会淤积出一些浅滩和沙洲之类的恶心地形。
另外,一些河中的钉子户礁石也是行船大敌。
在后世,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某个基建狂魔国家的水道上充斥着各类采砂船,航道早已被挖得深不见底,政府天天都在打击私挖滥采。
而17世纪的龙岩这边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海底捞从九龙江一路挖上来还需要很多时间,所以上游的龙岩也需要同时开工配合,用人力将拦路虎清除。
这个工程还是很急迫的,现在大一点的船,只能停在下游的金山镇,所有物资都得换装小船才能运到龙岩,运输效率太低。
疏浚航道只是前期任务,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水库。
福建这个地方吧,常年雨水不断,就没有休息的时候。闽西山区就更是如此了,降雨量相当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原始的山间水道自然是灾害连绵,山洪泥石流不断。所以修水库是必须的,哪怕是单纯为了调节水量,降低灾害,保证矿石船的全年运输,也要修水库——不需要很大,可以是一连串的小水库。
后续的水库工程将在码头和疏浚工程完毕之后开始。到了那个时候,大批在前期磨合过的民工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后世在龙岩这一带有柄溪水库,而17世纪的山川地形谁也不知道改变了多少,所以勘探工作将会在剿匪工作完毕之后进行——满地土匪也没办法修水库。
总之,即将到来的1629年是穿越国的“水库建设年”。骨子里就有着基建狂魔基因的穿越众,不但要在闽西的山麓中修水库,还要在台南平原的上游修建水库。
前者保证工业,后者保证农业。
同船而来的还有很多樟木箱子和麻袋。箱子里装得是曹川从后世带来的原装工艺品红木二八大盖,麻袋里是稻米和盐。
樟木箱子很快就被送进了天后宫,麻袋则留在了码头。今天就会有一排工棚在码头上搭建好,这些货物很快就会作为工资在未来被支付出去。
拿到自己熟悉的枪械后,士兵们很快就擦起了老伙计。当然了,按照计划,这些枪是不能在明人面前显露的。而等到它们亮相的那天,也就是土匪狗带的那天。
林大斤蹲在天后宫门外不远处的树下,一边挠着头上的虱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后宫的大门。
大门口有4个拿着刀矛和鸟铳的士兵,身姿直挺,身材孔武有力,身上透着杀气。
这帮昨天突如其来的官兵,给古老,宁静的龙岩县城里带来了无穷的谈资。事实上,很多人都不认为他们是官兵:绿色对襟短褂,长裤,大头皮靴,这种古怪的装束可不像是穿着胖袄的大明官兵。
直到县衙的差役和小吏们放衙后,通过他们的嘴,人们才知道,这伙人是海上一个招安大将的手下,被派到龙岩来剿匪的。
当天晚上,“水浒传”的故事就在老夫子们嘴里开始流传了,而县城里的说书先生自然是紧跟市场潮流的,一个个都开始紧急温习起方腊和宋江之间的段子来。
林大斤今天来到天后宫门外,目的是身边那只老母鸡。
细竹篾编的篮子里,一只肥大的老母鸡正闭目在里面养神。而林大斤直愣愣在树下观察了半个小时后,最后还是一咬牙站了起来,提着竹篮,一步步往大门走去。
守门的哨兵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穿得破破烂烂,矮小黑瘦,面貌憨厚的明人。
“干什么的!?”
听到喝问后,林大斤本能的住了脚,然后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又畏畏缩缩往前走了几步,然后伸出手上的竹篮,指了指老母鸡。
“嗯?拥军的?”
林大斤木纳地继续站在那里。
“卖鸡的?”
林大斤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看来龙岩的群众还是有眼光的。”值班班长笑呵呵地打趣一句后,就命令一个哨兵带着林大斤去了偏门。
天后宫的偏门林大斤自然是知道的:龙岩县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统统都来过天后宫,地形都是熟悉的。
偏门也有哨兵。进去偏门后,过道对面就是一排厢房。如今这排厢房已经被改造成了厨房和食堂,当林大斤来到厨房门前,几个人闻声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几个人有穿着白围裙,手里还提着菜刀的厨子,也有拿着一根鸡腿,啃得正香的卫远。
尽管昨天已经在码头上看到过卫远的身影,但是身高只有1米6的林大斤在近距离接触到这个巨灵神后,顿时吓得一哆嗦。
“不要怕,是来卖鸡的?呵呵,这还是头一个啊,老乡,你叫什么名啊?”
“老爷,俺叫林大斤。”
“嗯,这名字好,透着实在。不要怕,咱们这里买东西是给钱的。”
卫远说完后,就示意厨子收鸡,然后派人喊司务长过来给钱。
拿出手机调出后勤部颁发的“明国各地区物价指南”看了一眼后,卫远就指示赶来的司务长给林大斤发了5分银子。
《指南》就是给卫远他们这种深入敌后,没有当地物价资料的部队做参考用的。这上面的基准价格是参照了一些历史资料撰写的,比如老母鸡,明代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上就有记载:活肥鸡价白银4分。
考虑到龙岩是山区,老母鸡的价格肯定不会比城市里的4分银更高,所以卫远就给这只鸡算了5分银子。
事实证明,5分银子肯定是高于当地的老母鸡价格了,因为当林大斤用力在嘴里咬了一口那块洁白的碎银后,突然间转身一溜烟地跑了
而卫远他们错愕地看着林大斤跑出门后,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事情还没有完。
没过多久,林大斤又气喘吁吁的回来了——这次他扛着一个背篓,里面是5只老母鸡。
“看看,看看,这社会把农民都逼成什么样了,卖只鸡都要先试探一番。”卫远一边欣慰地看着司务长给林大斤算账,一边还不忘给看热闹的手下做思想工作:“你们说,大员的老百姓有这么害怕军人的吗?”
“害怕的一个都没有,坑咱们钱的倒是不少。”一听是这个话题,士兵们顿时七嘴八舌地开始吐槽了。
“就是,每月一发晌,赤崁大道上那起子商铺就又要打折了。”
“是先提价再打折好不好?数马老板家的铺子最坏,貌似活动多,其实也没优惠。”
“一通操作猛如虎,到头优惠两毛五。”
林大斤一边听着这些副爷说着他听不懂的话,一边幸福地拿到了5只鸡的银子。这次拿到银子后,他不但没有跑,还跪下给卫远磕了个头。
卫远看着这个老实巴交,面容憨厚,连说话都吭哧的农民,不由得长叹一口气。然后他告诉林大斤,今后可以多去附近的村子收一些菜蔬和活禽,然后挑来这里发卖。
林大斤感激地背着竹篓走了。
而从这天过后,林大斤果然开始了菜贩子的道路——每天从四周的寨子里收些鸡鸭活禽和蔬菜,然后全部卖到了天后宫。
林大斤的命运,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没有多少人注意。而随着红枪营的到来,龙岩这个安详的小县城却再也回不去以前的宁静了:一桩桩前所未有的事件,将明人们的脑洞不断扩大,走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古城,也一天比一天喧闹繁华起来。
就在卫远他们来到龙岩的第五天,上百号来自金山镇的民工又让本地人开了一番眼界。
一座锅炉被这些民工从金山扛到了龙岩。
民工们一路上用木桩垫,用人力抬拉,不到八十里的山路,上百号人硬生生走了三天时间,才将这座“大铁匣”抬到了龙岩县城。
锅炉抬到天后宫门前的那一刻,大半个县城的人都涌出来看热闹了,一时间天后宫门前人山人海,到最后,卫远不得不派出大批拿着刀枪的士兵出来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