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17世纪版的‘全装轻型火炮’了吧?”白白胖胖的王晓辉站在“有光”号船头,看着正在被钢索缓缓吊落的拿破仑炮,不由得啧啧几声,摇着头露出了坏笑。
“得了吧,你个陆军懂什么?”一身笔挺白色制服的“有光”号舰长穆龙城在旁边撇了这货一眼。
“嗨嗨,我说,咱现在可是联合指挥部的参谋长,海陆兼容型的,也算海军的一份子好不好?”王晓辉这下不满了。
“双向插头。”穆龙城嘴里小声嘟囔一句。
王晓辉之前当然是陆军一员,但是此君在海事上的理论水平同样不低——风帆嘴炮党。后来由于跑杭州的运输船队缺人,所以他就临时顶了几次班。这么一来二去的,这货居然在大办公室那帮人眼里混了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印象出来。
然后忽忽悠悠的,他就成了前不久新成立的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参谋长,负责制定即将到来的福建沿海剿匪战的作战计划
而作为当前的最重要的军备工作,“有光号”的舾装工程是在台风过境后的第一时间展开的。这么做不但有现实压力:舾装工程完成得越快,留给海军熟悉的时间就越长。而另外一方面则有点悲壮了:陈有光老哥就是因为操心舾装工作而死的,所以这活要尽快完工,以慰故人。
有光号的建造工作,其实早在四个多月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因为有光号实际上是一艘验证舰的缘故,所以有些关于理论方面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就导致了建造进度的延后。当那几艘小型的“驱逐舰”已经在海面上硬怼郑芝龙时候,有光号还在船坞里趴窝呢。
最终,一切的分歧都在驱逐舰们带回来鸬鹚岛海战的第一手实战资料之后,烟消云散了。
根据当时的战况和事后测量,经过后世工业设备加工后的12磅拿破仑炮,是完全有能力在1000米距离上打破福船舱板,并且在500米距离内穿透敌船的。
也就是说,事实证明哪怕是郑芝龙的座舰,同样是缺乏船肋,单层船板的老式福船结构:弧形弹道的铁球,只要角度合适,就可以在500米内保证穿透舱板和底板,造成船只进水。这个效果在1000米内同样有效,只不过概率低一点而已。
实战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式。现在答案既然已经揭晓,那么关于有光号的最终舰炮配置也就有了定论:不需要安装少量更大口径的舰炮,尽可能多地布置12磅炮就好。
有光号是一艘400吨级的机帆炮舰,当初建造这一级舰艇的初衷,就是为了对付以郑芝龙为首的中式海盗们。而这艘船一直未能舾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舰炮布局一直有争论:全12磅拿破仑炮和更大口径火炮之间的争论。
现在争论终于没了:“全装轻型火炮”派获得了最后胜利。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它是第一艘安装蒸汽轮机的主力舰,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1节。
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畏”号除了一些对付鱼雷艇的小口径速射炮以外,只装备了10门12英寸主炮,完全没有中等口径的火炮。
这就造成了“无畏”号的远程大口径火力比其他战列舰强一倍半;火炮射击指挥仪确保它的这些大口径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较高的命中率。
正是由于这项独特的“全装甲重型火炮”布局,使得“无畏”号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了这之后全球建造的150艘现代战列舰的代名词。
而某些穿越众附庸风雅提出来的“全轻型火炮”布局,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借鉴了无畏舰的设计思路:全部的甲板空间都留给12磅拿破仑炮,不再安排小口径副炮所有近距离内副炮的工作都交由火枪来完成。
这种舰炮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穿越者的火力优势和观瞄,射速优势。但是这种布局同样有缺陷:有光号的假想敌只能是开着福船广船的中式海盗们,遇到欧洲船就啃不动了。
有光号船长44米,宽75米,船型和之前那几艘飞剪艏,流线型的驱逐舰区别不大,只不过吨位放大到了400吨。而有光号这种程度的战船,在欧洲那边只能算是4等舰,吨位太小。
17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如火如荼的时候,欧洲人在船舶领域已经将其他民族远远抛在了身后。凡是能跨越大洋来到东亚的欧式船,哪怕是纯粹的商船,在船体结构上也远远胜于单层船板的中式船:没有厚厚的船壳和船肋,航海家们早就在风暴中喂鱼了。
而在这帮欧洲人的老巢,强大的战舰正在层出不穷的出现在海面上。即便是远在30年前的无敌舰队大海战,以凯旋号和圣胡安号为首的英西两国舰队里,已经有了多艘1000吨级的加里昂式战舰。这些战舰厚厚的橡木船壳和船肋,就更不是有光号上的12磅炮能轻易击穿的了。
于是,有光号在确定了舰炮布局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档次明确了下来:只打海盗。
在确定了舰炮布局后,舾装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这个时代的舰艇舾装和后世可不一样。后世那些战列舰,动辄就要半年的时间舾装——几百吨重量的炮座和15寸大炮不是那么容易安上去的。
而有光号的舾装满打满算只用了5天时间。
舾装很简单:首先是将一套煤气动力系统安装在船尾的轮机舱。由于有光号的排水量只有400吨,所以这里用不着将船壳先弄下水再安装轮机。
船厂的做法是直接在船架上吊装设备。
当煤气炉,发动机,螺旋桨,还有一座小锅炉都吊进艉舱以后,以乔正泰为首的工程师们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这一套体积不大的轮机系统全数运转了起来。
试车完毕后,船舶下水。下一步就是往已经设计好的炮位上吊装拿破仑炮。
有光号的甲板上一共设置了10个炮位。
炮位全部集中在船只中线,被布置在甲板正中的船楼分隔开来,前后各5门。炮位是360度底盘转向设计,头顶有收放式雨棚。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甲板空间,有光号的炮位上这次并没有安装占地面积很大的圆形滑轨,而是用炮井取代。
炮井的位置就在炮位下方,是由钢铁加强筋和滑轨系统组成。当头顶的火炮发射以后,巨大的后坐力就会顺着钢索和滑轨系统传递下来,这时候滑轨间安放的阻铁就会象电梯一样被强行升起,以便消耗掉火炮的后坐力。
炮井是极其先进的系统,它可以完全抵消舰炮的后坐力,使得炮组在急速射时无需再一次调整炮位:环形滑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且炮井的存在,还减少了炮组人员的数量。通常来说,一个陆地拿破仑炮小组,标准的炮组人数应该是6—8人。
人数多的原因就是重量:无论是行军还是放列,射击,炮组人员都需要随时合作移动火炮沉重的驻锄,并且在身后的弹药车之间来回移动。
而现在有这套系统后,有光号上的炮组人员顿时就变成了3+1组合。3人在甲板上负责一系列简化后的射击程序,而炮井中的成员则负责替补和往头顶输送弹药。
总之,解决了后坐力,甲板上就可以变得简洁和整齐。所有炮位在指挥楼上的步话机和高音喇叭指挥下,不但可以齐射,还可以分成2组分别射击不同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敌方的中式船能突进到有光号300米范围内除非敌船数量很多。然而穿越势力的船只,速度从来都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逆天的螺旋桨来解决逆风问题,所以,敌人是无法摆出包围阵型的。
作为最大限度堆积火炮的代价,有光号也有弱点:桅杆。船上只有高度一般的主桅和前桅,没有后桅。这种设计,就预示着有光号是一艘相当重视燃料,轮机和风帆利用率几乎持平的机帆船。
要知道,之前那几艘驱逐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用不到螺旋桨的。而有光号不一样:底舱大批的设备燃料和甲板上的武备,再加上减少的桅杆,使得有光号的顺风巡航速度只能保持在8节左右,而如果开动轮机的话,船速最高只能达到14节。
当然,这个速度足够用了,还是那句话,现在是17世纪。
包括指挥楼里的电子仪器,机枪巢,以及辅助操纵船帆升降的马达系统在内,有光号所有的舾装工程,在船厂大批工人24小时不停的努力下,只用了5天时间便全部结束。
现在的时间就很宽裕了:海军接手新船后,至少能有10——20天的时间用来磨合和训练。而王晓辉这些人,也可以放下顾虑,正式以有光号为核心旗舰,设计剿灭海盗的方案。
“得了吧,你个陆军懂什么?”一身笔挺白色制服的“有光”号舰长穆龙城在旁边撇了这货一眼。
“嗨嗨,我说,咱现在可是联合指挥部的参谋长,海陆兼容型的,也算海军的一份子好不好?”王晓辉这下不满了。
“双向插头。”穆龙城嘴里小声嘟囔一句。
王晓辉之前当然是陆军一员,但是此君在海事上的理论水平同样不低——风帆嘴炮党。后来由于跑杭州的运输船队缺人,所以他就临时顶了几次班。这么一来二去的,这货居然在大办公室那帮人眼里混了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印象出来。
然后忽忽悠悠的,他就成了前不久新成立的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参谋长,负责制定即将到来的福建沿海剿匪战的作战计划
而作为当前的最重要的军备工作,“有光号”的舾装工程是在台风过境后的第一时间展开的。这么做不但有现实压力:舾装工程完成得越快,留给海军熟悉的时间就越长。而另外一方面则有点悲壮了:陈有光老哥就是因为操心舾装工作而死的,所以这活要尽快完工,以慰故人。
有光号的建造工作,其实早在四个多月以前就开始了。但是因为有光号实际上是一艘验证舰的缘故,所以有些关于理论方面的分歧是一直存在的,就导致了建造进度的延后。当那几艘小型的“驱逐舰”已经在海面上硬怼郑芝龙时候,有光号还在船坞里趴窝呢。
最终,一切的分歧都在驱逐舰们带回来鸬鹚岛海战的第一手实战资料之后,烟消云散了。
根据当时的战况和事后测量,经过后世工业设备加工后的12磅拿破仑炮,是完全有能力在1000米距离上打破福船舱板,并且在500米距离内穿透敌船的。
也就是说,事实证明哪怕是郑芝龙的座舰,同样是缺乏船肋,单层船板的老式福船结构:弧形弹道的铁球,只要角度合适,就可以在500米内保证穿透舱板和底板,造成船只进水。这个效果在1000米内同样有效,只不过概率低一点而已。
实战是检验理论的最佳方式。现在答案既然已经揭晓,那么关于有光号的最终舰炮配置也就有了定论:不需要安装少量更大口径的舰炮,尽可能多地布置12磅炮就好。
有光号是一艘400吨级的机帆炮舰,当初建造这一级舰艇的初衷,就是为了对付以郑芝龙为首的中式海盗们。而这艘船一直未能舾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舰炮布局一直有争论:全12磅拿破仑炮和更大口径火炮之间的争论。
现在争论终于没了:“全装轻型火炮”派获得了最后胜利。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列舰:它是第一艘安装蒸汽轮机的主力舰,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1节。
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无畏”号除了一些对付鱼雷艇的小口径速射炮以外,只装备了10门12英寸主炮,完全没有中等口径的火炮。
这就造成了“无畏”号的远程大口径火力比其他战列舰强一倍半;火炮射击指挥仪确保它的这些大口径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较高的命中率。
正是由于这项独特的“全装甲重型火炮”布局,使得“无畏”号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了这之后全球建造的150艘现代战列舰的代名词。
而某些穿越众附庸风雅提出来的“全轻型火炮”布局,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借鉴了无畏舰的设计思路:全部的甲板空间都留给12磅拿破仑炮,不再安排小口径副炮所有近距离内副炮的工作都交由火枪来完成。
这种舰炮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穿越者的火力优势和观瞄,射速优势。但是这种布局同样有缺陷:有光号的假想敌只能是开着福船广船的中式海盗们,遇到欧洲船就啃不动了。
有光号船长44米,宽75米,船型和之前那几艘飞剪艏,流线型的驱逐舰区别不大,只不过吨位放大到了400吨。而有光号这种程度的战船,在欧洲那边只能算是4等舰,吨位太小。
17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如火如荼的时候,欧洲人在船舶领域已经将其他民族远远抛在了身后。凡是能跨越大洋来到东亚的欧式船,哪怕是纯粹的商船,在船体结构上也远远胜于单层船板的中式船:没有厚厚的船壳和船肋,航海家们早就在风暴中喂鱼了。
而在这帮欧洲人的老巢,强大的战舰正在层出不穷的出现在海面上。即便是远在30年前的无敌舰队大海战,以凯旋号和圣胡安号为首的英西两国舰队里,已经有了多艘1000吨级的加里昂式战舰。这些战舰厚厚的橡木船壳和船肋,就更不是有光号上的12磅炮能轻易击穿的了。
于是,有光号在确定了舰炮布局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档次明确了下来:只打海盗。
在确定了舰炮布局后,舾装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这个时代的舰艇舾装和后世可不一样。后世那些战列舰,动辄就要半年的时间舾装——几百吨重量的炮座和15寸大炮不是那么容易安上去的。
而有光号的舾装满打满算只用了5天时间。
舾装很简单:首先是将一套煤气动力系统安装在船尾的轮机舱。由于有光号的排水量只有400吨,所以这里用不着将船壳先弄下水再安装轮机。
船厂的做法是直接在船架上吊装设备。
当煤气炉,发动机,螺旋桨,还有一座小锅炉都吊进艉舱以后,以乔正泰为首的工程师们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这一套体积不大的轮机系统全数运转了起来。
试车完毕后,船舶下水。下一步就是往已经设计好的炮位上吊装拿破仑炮。
有光号的甲板上一共设置了10个炮位。
炮位全部集中在船只中线,被布置在甲板正中的船楼分隔开来,前后各5门。炮位是360度底盘转向设计,头顶有收放式雨棚。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甲板空间,有光号的炮位上这次并没有安装占地面积很大的圆形滑轨,而是用炮井取代。
炮井的位置就在炮位下方,是由钢铁加强筋和滑轨系统组成。当头顶的火炮发射以后,巨大的后坐力就会顺着钢索和滑轨系统传递下来,这时候滑轨间安放的阻铁就会象电梯一样被强行升起,以便消耗掉火炮的后坐力。
炮井是极其先进的系统,它可以完全抵消舰炮的后坐力,使得炮组在急速射时无需再一次调整炮位:环形滑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且炮井的存在,还减少了炮组人员的数量。通常来说,一个陆地拿破仑炮小组,标准的炮组人数应该是6—8人。
人数多的原因就是重量:无论是行军还是放列,射击,炮组人员都需要随时合作移动火炮沉重的驻锄,并且在身后的弹药车之间来回移动。
而现在有这套系统后,有光号上的炮组人员顿时就变成了3+1组合。3人在甲板上负责一系列简化后的射击程序,而炮井中的成员则负责替补和往头顶输送弹药。
总之,解决了后坐力,甲板上就可以变得简洁和整齐。所有炮位在指挥楼上的步话机和高音喇叭指挥下,不但可以齐射,还可以分成2组分别射击不同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敌方的中式船能突进到有光号300米范围内除非敌船数量很多。然而穿越势力的船只,速度从来都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逆天的螺旋桨来解决逆风问题,所以,敌人是无法摆出包围阵型的。
作为最大限度堆积火炮的代价,有光号也有弱点:桅杆。船上只有高度一般的主桅和前桅,没有后桅。这种设计,就预示着有光号是一艘相当重视燃料,轮机和风帆利用率几乎持平的机帆船。
要知道,之前那几艘驱逐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用不到螺旋桨的。而有光号不一样:底舱大批的设备燃料和甲板上的武备,再加上减少的桅杆,使得有光号的顺风巡航速度只能保持在8节左右,而如果开动轮机的话,船速最高只能达到14节。
当然,这个速度足够用了,还是那句话,现在是17世纪。
包括指挥楼里的电子仪器,机枪巢,以及辅助操纵船帆升降的马达系统在内,有光号所有的舾装工程,在船厂大批工人24小时不停的努力下,只用了5天时间便全部结束。
现在的时间就很宽裕了:海军接手新船后,至少能有10——20天的时间用来磨合和训练。而王晓辉这些人,也可以放下顾虑,正式以有光号为核心旗舰,设计剿灭海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