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理寺向来是比较清净的地方。
当然这里清净是应该的就像是后世法院若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往往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二三十名难民打扮的百姓突然聚集在大理寺的衙门之外齐齐跪下大声鸣冤。
这种稀奇的景象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难民衣衫褴褛风尘仆仆跪拜在大理寺衙门之前而那些城中百姓正里一圈外一圈的围着看热闹毕竟这真是少有的景象。
见到这般情况司马懿作为大理寺主官当然不能怠慢便是从内而出来到难民身前大声唤道:『何事冤屈可速速说来!』
见到司马懿出现那些难民则是有些胆怯模样但是随着人群当中有人喊了一声『冤枉啊』随后其他人也是纷纷高喊起来一时声音嘈杂。
司马懿的目光微冷。
有人没有外挂便是寸步难行而有的人本身就是外挂。
比如像是司马懿这种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劲。虽然说这些难民看起来似乎很凄惨但是喊起来中气十足。
还有一点更为关键的是长安三辅的关隘之处都有接受难民的营地并且有周边的县城负责先期的安置工作就像是武关之处就是对应着蓝田难民大营。在难民大营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分流或是前往河东或是迁徙陇右等等。
所以这样二三十人的难民究竟是从哪里出来的?
司马懿最近也没有听闻过周边难民营地出现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没有大声吼叫着企图在嘈杂的声浪当中去压过这些难民而是就这么静静的站着看着直至这些难民的声音重新低下来。
难民喊了一阵见司马懿不答话也就渐渐的收了声。
司马懿才重新说道:『你们是哪里的人?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司马懿特意没有说官话而是尽量用俗语。不仅是为了让难民能听得懂也是要让周边围观的其余百姓能够听得懂。
难民之中有一名年长者往前了些颤声而道:『草民草民是川中人氏……来长安是为了要状告川中谯氏!那谯氏的人尽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各种名头收取钱财如果不缴纳的便是强行征收我们稍微有些不服便是一顿毒打!不少人的田亩屋子都被抢走了!我们想要去成都告状谯氏则是派人在半道上将我们全数打散……』
年长者说着声音悲切。
按照道理来说似乎说得通。去成都告状的路被堵了所以才来长安告状。
司马懿闻言却在心中冷笑。
若是真的一般百姓有几个是会选择进京告状的?毕竟这一走可不是一天两天家中劳力离开这么长时间妻儿老小都不要了?还是说这些人妻儿老小全死了就剩这些人了?
就算是到了后世为什么很多人都嚣张的表示有本事去告啊还不是因为普通百姓要每天顾着吃喝真能像是某些砖家那样空闲表示诉讼很简单五十走一趟?所以其实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像是某些砖家所说的那样不懂法而是也懂得的也不是说人人都愿意忍气吞声只不过是因为明知道是吃亏了但是打官司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最终才放弃了。
大理寺是对于各地郡县相关律法审判的最终审核机构其最为重要的职责审核各地刑狱重桉并不是直接接受普通百姓递送的诉状的。这和后世最高法有些相似一般不接受直接的诉讼但是司马懿却接了下来。
而且不仅是接了诉状还让大理寺的书吏出来一一给这些难民做登记同时还公开宣称要帮这些难民先找个住处云云……
按照道理来说这些难民到了长安一路上风餐露宿如果有免费的住宿提供当然更好并且司马懿都说了还可能会有些事情需要后续的补充若是真的想要告状当然不可能说好像是将诉状递上去就完事了一样。
结果这些难民真的就像是仅仅是为了来送状纸的……
司马懿并没有让人阻拦他们。
因为现场不仅是有这些难民同样还有围观的民众。
难民们纷纷表示他们不需要司马懿的帮忙说能接诉状便是已经很好了他们不奢求再有什么其他的事项然后便是在不断的称赞司马懿的声音之中散去。
整件事情都透着一股蹊跷。
但除了事件本身的蹊跷之外司马懿最为不舒服的是这些人竟然将他当傻子耍。
所以司马懿决定这个桉件他必须要搞得清清楚楚……
……(〃′皿`)q……
接下来事情就如司马懿所猜想的那样这个事情立刻变得繁杂了起来。
长安城很大。
城池大就意味着人多。
人多了之后闲人或是乐子魂的人自然也就是越多。
而且这些牵扯到了公权力的事情又向来是百姓八卦的集中之地所以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不过半日时间长安城内似乎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但凡是世间的传言总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会越传越夸张。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说二十几个难民后来在传播的时候就已经渐渐的开始离谱了什么翻一倍的简直都上不了台面了有说几百人的又说近千人的就跟后世号称什么是百年老店结果真实一看是还差九十九年一样。
不仅是在人数上夸大了而且还有人说什么人被打了受伤了流血了死人了……
诸般传言林林总总无数却又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得不信。
士族大姓和普通民众本身就有化不开的矛盾这些年来长安三辅之地经过了斐潜的治理之后士族子弟多少收敛了一些矛盾略有缓和但是在这一次的传言之中忽然那些早年沉积下来的矛盾又是再一次的翻涌了起来。
这种传言甚至比什么鬼神之说更加的让人『信服』。
鬼神太远了但是现实里面的士族子弟很近。
那些平日里面欺凌百姓恃强凌弱的事情并没有因为百姓的沉默亦或是忍气吞声就等同于在记忆里面消失了而是沉淀了下来就像是泥尘沉淀在了心河之中在任何时候只要一被搅动又会重新翻涌起来!
这个时候那些难民口中的『谯氏』恶行就和这些普通百姓之前承受的那些刁难混杂在了一起作为曾经吃过士族大户的苦头的这些长安三辅的普通百姓就自然更愿意相信『难民』所言更愿意相信那些听起来就有些离谱的传言。
即便是他们理智上会有所怀疑但是他们情感上选择了相信。
因为他们觉得士族就是如此。
地方大户对他们的压榨就是这样。
随着流言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传播流言的人又都是信誓旦旦好似亲眼所见这反过来又使得那些原本不相信的百姓也开始怀疑了起来被带动着动摇了之前觉得不太可能的念头开始转变『难不成真有此事?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都在说?』
这般念头一旦产生就好似一颗种子在百姓心中萌根发芽然后快速成长起来。到了后面甚至又不少百姓将他们自己承受的那些苦楚也掺杂到了里面加入了流言之中愤恨的控诉那些士族大户的凶残陈列其罪责……
于是『谯氏』做的恶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传言当中的『恶事』甚至有的跟谯氏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现在也被安在了谯氏的脑袋上因为百姓觉得那些该死的大户就是这样的『谯氏』自然也是这样的。
这种天生下来的矛盾并非是斐潜做什么治理又或是做了什么举措就能够完全将其消弭的……
就像是后世对于砖家很是反感并非是所有的专家都是砖家也不是所有的贴心人都是黑心的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奇葩使得在百姓脑海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是后面再去调整再去改原先的锚定效应也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被拔起来的。
尤其是一旦锚定下去然后又经过了一次两次三次更多次的强化之后就成为了固有的印象。比如一讲到扶就想到碰瓷一谈到腚就想到清姐一说到山东就想到学伴这些始作俑者或许觉得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件错事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即便是百姓不说了不提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就可以完全无视就没有了后续的影响。
大理寺诉讼『谯氏』的事情发酵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也超过了司马懿的想象。
司马懿就找到了阚泽。
大理寺发生的事情阚泽自然是也有耳闻。
因为阚泽当时没有在场同时有闻司的人也没有在大理寺附近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实际上也很快所以等有闻司的人赶到大理寺的时候并没有见到那些难民。
阚泽对于这些难民也是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些人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但是阚泽也并不能说这些难民就一定有问题毕竟长安的普通百姓或许更愿意相信『眼见为实』若是有闻司说这些难民有问题那些围观的百姓可能就会是觉得是『官官相护』。
这或许就是这些难民明知道可能有破绽但是依旧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来一样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蒙蔽所有人只需要欺瞒了一些普通人就可以了。
因此在司马懿找到了阚泽的时候阚泽也就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德润何须如此?』司马懿微微皱眉『莫要说汝不知某为何而来?』
阚泽依旧是那一脸憨厚的表情『还请仲达兄指教。』
『查人!』司马懿沉声说道。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此事未有公文。』
阚泽没有说不可以也没有说这事情不归他管或者说什么这是大理寺的事情云云而是表示没有公文。
有闻司有明暗两个部分暗部的就不说了但是明处的也有风闻地方收集消息的职责所以司马懿来找阚泽要求有闻司查人并非是完全不合规矩只不过是没有公文而已。
因为有闻司不是私人的不可公器私用。
司马懿点了点头也没有因此就表示什么不满而是拱手说道:『是某孟浪了某这就去请骠骑公文。』
随后司马懿就离开了。
阚泽看着司马懿的身影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摇头笑了笑唤来档桉处的老从曹让其将此事登记下来。
司马懿是真的不知道说要公文么?
显然并不是。
只不过是司马懿的试探而已。一方面是试探这事情是不是有闻司搞出来的另外一方面则是试探在水面之下的有闻司能不能被其使用。
此外么可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试探……
当然阚泽的回答也是恰到好处。
最为有意思的一点是司马懿通过这个事情展示出了有闻司如今在长安三辅已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机构了。这个由骠骑大将军一手创建起来的机构正在展现出更年轻更强壮的实力。相比较而言大理寺在侦查这一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是很薄弱的。
过了不久忽然门外来了传令兵表示骠骑大将军有召。
阚泽伸手从桌桉上拿过了一小卷的文册便是跟上了骠骑的护卫来到了大将军府。
在大将军府内司马懿坐在一侧见到了阚泽便是微微点头示意。
『拜见主公。』阚泽上前向斐潜施礼。
斐潜伸手示意阚泽就坐然后问道:『仲达方才进言有假扮流民者诉于大理寺之前不知德润可知此事否?』
阚泽微微低头从袖子里面拿出了带来的小卷文册一边让骠骑护卫递送上去一边说道:『大理寺事发突然有闻司闻讯前去之时流民已散……此乃后续调查汇总请主公一览。』
斐潜接了书册翻开一看发现阚泽调查的事项比斐潜想象的还要更多一些。除了司马懿之前所说的发生在大理寺衙门口的情况之外阚泽还补充了另外的一些信息……
首先这些难民流民在各处关隘里面没有记录。
不是川蜀所来的也同样不是山东之处来的。
在各地纷乱的初期尤其是在曹操征讨的过程当中来自于山东的流民很多冀州的兖州的青州的徐州的都有后来还有荆州的流民也是很多但是随着战事渐渐的平定双方嗯三方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时期之后流民就减少了很多。
尤其是曹操在意识到了人口流失的危害之后也是大力的推动了休养生息的策略对于地方民众加以安抚使得原本逃亡关中的人数开始减缓并且逐渐下降关中难民营的数量和规模也在缩减。
在知晓了这些难民说是从川蜀而来之后阚泽派人前往褒斜道和傥骆道查询。
褒斜道较为平缓一些是很多物资往来商队穿行的首选所以若是这些难民跟着商户一路前行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走褒斜道。褒斜道的哨卡前营表示这一段时间都是商队基本上没有看到什么流民虽然不排除有可能有少部分的流民夹杂商队之中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此外傥骆道虽然经过一些列的开山架桥比起之前来说已经是好走很多但是依旧是比较陡峭只是适合小型商队通行若是有大量车马运输的还不如走褒斜道或是绕道陇西的陈仓道更合适一些。
至于子午道么难民通行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子午道内并没有设置充裕的补给点除非这些难民能像是山地兵一样不仅是可以自带干粮还要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
至于陈仓道和陇西方向暂时还没有信息回禀所以阚泽也不能说完全断定这些难民就是假的只能暂时表示这些难民略有可疑。
另外在阚泽的报告当中也有提及这些在大理寺出现过的难民也没有在长安城外出现。
因为时间较短所以整个追查的情况就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
斐潜又看了一遍然后将书册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先是拱手以谢然后才接了书册看了之后便ヽ(`Д′)?是眉头微皱『主公是否要传谯道长前来?此事怕是诉谯氏为假搅乱授经大典为真。』
斐潜思索了一下看了司马懿一眼笑道:『不必通传。既然在大理寺之前诉于众前想必所图甚大。这五方道场就在左近必然已是知晓。不妨稍等就是。』
这事情闹腾得这么大若是谯并还装作不知道还拖延着企图不来那么他也就不用再来了……
当然这里清净是应该的就像是后世法院若热闹得跟菜市场一样往往就未必是什么好事。
二三十名难民打扮的百姓突然聚集在大理寺的衙门之外齐齐跪下大声鸣冤。
这种稀奇的景象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难民衣衫褴褛风尘仆仆跪拜在大理寺衙门之前而那些城中百姓正里一圈外一圈的围着看热闹毕竟这真是少有的景象。
见到这般情况司马懿作为大理寺主官当然不能怠慢便是从内而出来到难民身前大声唤道:『何事冤屈可速速说来!』
见到司马懿出现那些难民则是有些胆怯模样但是随着人群当中有人喊了一声『冤枉啊』随后其他人也是纷纷高喊起来一时声音嘈杂。
司马懿的目光微冷。
有人没有外挂便是寸步难行而有的人本身就是外挂。
比如像是司马懿这种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劲。虽然说这些难民看起来似乎很凄惨但是喊起来中气十足。
还有一点更为关键的是长安三辅的关隘之处都有接受难民的营地并且有周边的县城负责先期的安置工作就像是武关之处就是对应着蓝田难民大营。在难民大营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分流或是前往河东或是迁徙陇右等等。
所以这样二三十人的难民究竟是从哪里出来的?
司马懿最近也没有听闻过周边难民营地出现了什么事情。
司马懿没有大声吼叫着企图在嘈杂的声浪当中去压过这些难民而是就这么静静的站着看着直至这些难民的声音重新低下来。
难民喊了一阵见司马懿不答话也就渐渐的收了声。
司马懿才重新说道:『你们是哪里的人?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司马懿特意没有说官话而是尽量用俗语。不仅是为了让难民能听得懂也是要让周边围观的其余百姓能够听得懂。
难民之中有一名年长者往前了些颤声而道:『草民草民是川中人氏……来长安是为了要状告川中谯氏!那谯氏的人尽干伤天害理的事情以各种名头收取钱财如果不缴纳的便是强行征收我们稍微有些不服便是一顿毒打!不少人的田亩屋子都被抢走了!我们想要去成都告状谯氏则是派人在半道上将我们全数打散……』
年长者说着声音悲切。
按照道理来说似乎说得通。去成都告状的路被堵了所以才来长安告状。
司马懿闻言却在心中冷笑。
若是真的一般百姓有几个是会选择进京告状的?毕竟这一走可不是一天两天家中劳力离开这么长时间妻儿老小都不要了?还是说这些人妻儿老小全死了就剩这些人了?
就算是到了后世为什么很多人都嚣张的表示有本事去告啊还不是因为普通百姓要每天顾着吃喝真能像是某些砖家那样空闲表示诉讼很简单五十走一趟?所以其实大多数的百姓并不像是某些砖家所说的那样不懂法而是也懂得的也不是说人人都愿意忍气吞声只不过是因为明知道是吃亏了但是打官司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最终才放弃了。
大理寺是对于各地郡县相关律法审判的最终审核机构其最为重要的职责审核各地刑狱重桉并不是直接接受普通百姓递送的诉状的。这和后世最高法有些相似一般不接受直接的诉讼但是司马懿却接了下来。
而且不仅是接了诉状还让大理寺的书吏出来一一给这些难民做登记同时还公开宣称要帮这些难民先找个住处云云……
按照道理来说这些难民到了长安一路上风餐露宿如果有免费的住宿提供当然更好并且司马懿都说了还可能会有些事情需要后续的补充若是真的想要告状当然不可能说好像是将诉状递上去就完事了一样。
结果这些难民真的就像是仅仅是为了来送状纸的……
司马懿并没有让人阻拦他们。
因为现场不仅是有这些难民同样还有围观的民众。
难民们纷纷表示他们不需要司马懿的帮忙说能接诉状便是已经很好了他们不奢求再有什么其他的事项然后便是在不断的称赞司马懿的声音之中散去。
整件事情都透着一股蹊跷。
但除了事件本身的蹊跷之外司马懿最为不舒服的是这些人竟然将他当傻子耍。
所以司马懿决定这个桉件他必须要搞得清清楚楚……
……(〃′皿`)q……
接下来事情就如司马懿所猜想的那样这个事情立刻变得繁杂了起来。
长安城很大。
城池大就意味着人多。
人多了之后闲人或是乐子魂的人自然也就是越多。
而且这些牵扯到了公权力的事情又向来是百姓八卦的集中之地所以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不过半日时间长安城内似乎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但凡是世间的传言总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会越传越夸张。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说二十几个难民后来在传播的时候就已经渐渐的开始离谱了什么翻一倍的简直都上不了台面了有说几百人的又说近千人的就跟后世号称什么是百年老店结果真实一看是还差九十九年一样。
不仅是在人数上夸大了而且还有人说什么人被打了受伤了流血了死人了……
诸般传言林林总总无数却又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得不信。
士族大姓和普通民众本身就有化不开的矛盾这些年来长安三辅之地经过了斐潜的治理之后士族子弟多少收敛了一些矛盾略有缓和但是在这一次的传言之中忽然那些早年沉积下来的矛盾又是再一次的翻涌了起来。
这种传言甚至比什么鬼神之说更加的让人『信服』。
鬼神太远了但是现实里面的士族子弟很近。
那些平日里面欺凌百姓恃强凌弱的事情并没有因为百姓的沉默亦或是忍气吞声就等同于在记忆里面消失了而是沉淀了下来就像是泥尘沉淀在了心河之中在任何时候只要一被搅动又会重新翻涌起来!
这个时候那些难民口中的『谯氏』恶行就和这些普通百姓之前承受的那些刁难混杂在了一起作为曾经吃过士族大户的苦头的这些长安三辅的普通百姓就自然更愿意相信『难民』所言更愿意相信那些听起来就有些离谱的传言。
即便是他们理智上会有所怀疑但是他们情感上选择了相信。
因为他们觉得士族就是如此。
地方大户对他们的压榨就是这样。
随着流言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许多传播流言的人又都是信誓旦旦好似亲眼所见这反过来又使得那些原本不相信的百姓也开始怀疑了起来被带动着动摇了之前觉得不太可能的念头开始转变『难不成真有此事?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都在说?』
这般念头一旦产生就好似一颗种子在百姓心中萌根发芽然后快速成长起来。到了后面甚至又不少百姓将他们自己承受的那些苦楚也掺杂到了里面加入了流言之中愤恨的控诉那些士族大户的凶残陈列其罪责……
于是『谯氏』做的恶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传言当中的『恶事』甚至有的跟谯氏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现在也被安在了谯氏的脑袋上因为百姓觉得那些该死的大户就是这样的『谯氏』自然也是这样的。
这种天生下来的矛盾并非是斐潜做什么治理又或是做了什么举措就能够完全将其消弭的……
就像是后世对于砖家很是反感并非是所有的专家都是砖家也不是所有的贴心人都是黑心的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奇葩使得在百姓脑海里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是后面再去调整再去改原先的锚定效应也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被拔起来的。
尤其是一旦锚定下去然后又经过了一次两次三次更多次的强化之后就成为了固有的印象。比如一讲到扶就想到碰瓷一谈到腚就想到清姐一说到山东就想到学伴这些始作俑者或许觉得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件错事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即便是百姓不说了不提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就可以完全无视就没有了后续的影响。
大理寺诉讼『谯氏』的事情发酵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也超过了司马懿的想象。
司马懿就找到了阚泽。
大理寺发生的事情阚泽自然是也有耳闻。
因为阚泽当时没有在场同时有闻司的人也没有在大理寺附近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实际上也很快所以等有闻司的人赶到大理寺的时候并没有见到那些难民。
阚泽对于这些难民也是持有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些人就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但是阚泽也并不能说这些难民就一定有问题毕竟长安的普通百姓或许更愿意相信『眼见为实』若是有闻司说这些难民有问题那些围观的百姓可能就会是觉得是『官官相护』。
这或许就是这些难民明知道可能有破绽但是依旧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来一样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蒙蔽所有人只需要欺瞒了一些普通人就可以了。
因此在司马懿找到了阚泽的时候阚泽也就装作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德润何须如此?』司马懿微微皱眉『莫要说汝不知某为何而来?』
阚泽依旧是那一脸憨厚的表情『还请仲达兄指教。』
『查人!』司马懿沉声说道。
阚泽沉默了一会儿『此事未有公文。』
阚泽没有说不可以也没有说这事情不归他管或者说什么这是大理寺的事情云云而是表示没有公文。
有闻司有明暗两个部分暗部的就不说了但是明处的也有风闻地方收集消息的职责所以司马懿来找阚泽要求有闻司查人并非是完全不合规矩只不过是没有公文而已。
因为有闻司不是私人的不可公器私用。
司马懿点了点头也没有因此就表示什么不满而是拱手说道:『是某孟浪了某这就去请骠骑公文。』
随后司马懿就离开了。
阚泽看着司马懿的身影思索了一会儿然后摇头笑了笑唤来档桉处的老从曹让其将此事登记下来。
司马懿是真的不知道说要公文么?
显然并不是。
只不过是司马懿的试探而已。一方面是试探这事情是不是有闻司搞出来的另外一方面则是试探在水面之下的有闻司能不能被其使用。
此外么可能还有第三个方面的试探……
当然阚泽的回答也是恰到好处。
最为有意思的一点是司马懿通过这个事情展示出了有闻司如今在长安三辅已经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机构了。这个由骠骑大将军一手创建起来的机构正在展现出更年轻更强壮的实力。相比较而言大理寺在侦查这一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是很薄弱的。
过了不久忽然门外来了传令兵表示骠骑大将军有召。
阚泽伸手从桌桉上拿过了一小卷的文册便是跟上了骠骑的护卫来到了大将军府。
在大将军府内司马懿坐在一侧见到了阚泽便是微微点头示意。
『拜见主公。』阚泽上前向斐潜施礼。
斐潜伸手示意阚泽就坐然后问道:『仲达方才进言有假扮流民者诉于大理寺之前不知德润可知此事否?』
阚泽微微低头从袖子里面拿出了带来的小卷文册一边让骠骑护卫递送上去一边说道:『大理寺事发突然有闻司闻讯前去之时流民已散……此乃后续调查汇总请主公一览。』
斐潜接了书册翻开一看发现阚泽调查的事项比斐潜想象的还要更多一些。除了司马懿之前所说的发生在大理寺衙门口的情况之外阚泽还补充了另外的一些信息……
首先这些难民流民在各处关隘里面没有记录。
不是川蜀所来的也同样不是山东之处来的。
在各地纷乱的初期尤其是在曹操征讨的过程当中来自于山东的流民很多冀州的兖州的青州的徐州的都有后来还有荆州的流民也是很多但是随着战事渐渐的平定双方嗯三方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时期之后流民就减少了很多。
尤其是曹操在意识到了人口流失的危害之后也是大力的推动了休养生息的策略对于地方民众加以安抚使得原本逃亡关中的人数开始减缓并且逐渐下降关中难民营的数量和规模也在缩减。
在知晓了这些难民说是从川蜀而来之后阚泽派人前往褒斜道和傥骆道查询。
褒斜道较为平缓一些是很多物资往来商队穿行的首选所以若是这些难民跟着商户一路前行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走褒斜道。褒斜道的哨卡前营表示这一段时间都是商队基本上没有看到什么流民虽然不排除有可能有少部分的流民夹杂商队之中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此外傥骆道虽然经过一些列的开山架桥比起之前来说已经是好走很多但是依旧是比较陡峭只是适合小型商队通行若是有大量车马运输的还不如走褒斜道或是绕道陇西的陈仓道更合适一些。
至于子午道么难民通行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子午道内并没有设置充裕的补给点除非这些难民能像是山地兵一样不仅是可以自带干粮还要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
至于陈仓道和陇西方向暂时还没有信息回禀所以阚泽也不能说完全断定这些难民就是假的只能暂时表示这些难民略有可疑。
另外在阚泽的报告当中也有提及这些在大理寺出现过的难民也没有在长安城外出现。
因为时间较短所以整个追查的情况就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
斐潜又看了一遍然后将书册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先是拱手以谢然后才接了书册看了之后便ヽ(`Д′)?是眉头微皱『主公是否要传谯道长前来?此事怕是诉谯氏为假搅乱授经大典为真。』
斐潜思索了一下看了司马懿一眼笑道:『不必通传。既然在大理寺之前诉于众前想必所图甚大。这五方道场就在左近必然已是知晓。不妨稍等就是。』
这事情闹腾得这么大若是谯并还装作不知道还拖延着企图不来那么他也就不用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