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儿和蝉儿,两个人正在外洞打坐。鬼谷子先生,从内洞走了出来。他这几年,正在习练辟谷之术,餐气如食。这大半年,他什么也没有吃,只是在内洞吐纳,却仍然面色红润,毫无疲色。

    童儿和蝉儿,立刻站了起来,双双稽首道:“先生!”

    婵儿已经,八十二岁了,但容貌还是,没有什么大变,只是两边的鬓角,却已经布满繁霜了。

    鬼谷子示意,他们一起坐下,然后问:“徐市来了吗?”

    “来了,已经有大半年了,另外还来了四个人,也来了有大半年了,都一直住在茅舍里,毫无去意。”童儿回答。

    “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鬼谷子问。

    “先是来了两个人,一个是秦人,名叫王翦,他是来学兵法的,另一个是楚人,名叫黄岩,他是来学道的。然后过了一个月,徐市又带来了两个人。一个叫李通古,他是来学治国的,还有一个是赵人,他的名字叫李牧,也是来学兵法的。”

    鬼谷子微微地合上了眼,掐着手指,算了足足有半个时辰,他微微地睁开了眼睛,长叹了一声。

    “先生为何如此长叹?”蝉儿不解地问。

    “没想到,我同隋巢子先生打的赌,还是要我,来实现诺言的。”

    童儿和蝉儿,不解地看着鬼谷子。

    “隋巢子先生,作为墨家的掌门人,看到了华夏的大地上,连续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黎民苍生,苦不堪言,要求我出山,去管一管这个天下。但老朽奉黄老真言,认为天下应当,无为而治。再说,这天下之事,如此的纷繁,靠一人之力,不是有如,愚公移山吗?但是,巨子隋巢,百计千方,逼我收下了,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四人为徒。”

    童儿和蝉儿,怔怔地听着,往事在眼前翻腾着,六十多年过去了,而这四个徒弟,也都早已作古了,先生为何,还要翻出,这桩旧事来啊?

    “当今天下之事,只有两种解法,一种是稳,一种是破。众多的诸侯,各为其利益,争来斗去,天下苍生,便永无宁日。因此,要治好这个天下,即是要稳住这个局势,不然的话,只有破开这个局势,换一番新的天地。因此,我告诉了这四个徒弟,要天下太平,就只有两种方法,一种叫‘诸侯相安’。其实,这就是‘稳’的方法。而另一种,就叫‘天下一统’。这就是‘破’的方法。结果,苏秦创立了‘合纵’说,把六国的君主,联合了起来,共抗强秦。但人心的贪欲,他是无法控制的,他能佩六国相印,但他能收住,六国国君之心吗?所以他失败了。而张仪,站在他师兄的对立面,创立了‘连横’之说,说是连横,其实就是帮助强秦,以图一统天下。但是因为,秦惠文王去世,他与新王,秦武王不和,只得逃出了秦国,因此,他也失败了。”鬼谷子先生,栩栩地道来。

    “这都快六十年过去了,先生为何,又提起了当年的事情。”童儿不解地问道。

    “现在,隋巢巨子,也早已谢世了。按理,我对他的承诺,也应当解除了。但现今天下,还是如此地纷乱,百姓们还是,在如此地受难。我原先要做的事,看来要做下去啊?”鬼谷子说完,又长叹了一声。

    “怎么做呢?谁人去做呢,先生您已经,一百四十二岁了?”童儿为难地,提醒着鬼谷子。

    “这是天意啊!天意要我,完成隋巢巨子,所交托给我的大业啊?”鬼谷子感叹着说。

    “先生!那您总得说,靠谁去做啊?”蝉儿仍是不解地问。

    “你们看,茅舍里的这五个人,根骨和资质如何啊?”鬼谷子问。

    “这个,童儿看不出来。”童儿回答。

    “师父算过了,拯救天下苍生的大任,就在这五个人的肩上了,师父只得重开山门,最后一次收徒了。”鬼谷子说。

    “那现在如何办?”蝉儿问道。

    “你去把他们喊进来吧!”鬼谷子交代着。

    五个人,正在一个茅舍里,大声地高谈着,童儿来到了茅舍的门口。

    “大师兄!”五个人一起站了起来,作着揖说。

    “师父开关了,让你们进洞去说话。”童儿说。

    五个人一听,都高兴得无以言表,纷纷地往外走着。

    童子领着五个人,走进了鬼谷外洞,示意五个人,在鬼谷子的面前坐下。

    徐市第一个,跪在了地上,边磕头边说:“师父在上,弟子见过师父。”说毕,便磕起了头来。

    另外的四个人,连忙也跟着,跪了下去,在地上拜着。

    “你们先起来,我有话说。”鬼谷子抬着手说。

    五个人,在鬼谷子的面前,都坐了下来。

    “你们可知道,我六十年前,曾经收过,四个徒弟的事情吗?”鬼谷子问。

    “知道,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英雄。”李牧大声地回答。

    “但是,你们知道,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什么样的呢?”鬼谷子又问。

    五个人,谁也没有回答。

    “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是非常地凄惨的。”鬼谷子说。

    “那又怎么样?他们都已经,流芳千古了。”王翦激动地说。

    “我先说给你们听,然后你们再决定,要不要拜我为师,好吗?”鬼谷子又说。

    “好的!”五个人齐声地答应着。

    “庞涓和孙膑,是学习兵法的,但是他们,一个是万箭穿心而死的,而另一个,一出山就受了膑刑(古代的一种刑法,剜去两个膝盖骨)。尽管桂陵,马陵两战,他一举成了名,但他早已终身残废了,就只得退隐,苟且偷生了。”鬼谷子说着,看着那五个人的脸上,似乎都丝豪没有,露出一点点的怯意。

    “我的另两个徒弟,一个叫苏秦,他创立了‘合纵’之说,虽然是佩过六国的相印,但是没有几年,他因齐国和燕国的矛盾,被齐国车裂了。(战国时的刑罚,也叫五马分尸)。最后一个徒弟张仪,他创立了‘连横’之说,他虽然两次相秦,助楚灭了越,助秦收了巴、蜀,但秦国一换皇帝,他就不得不,匆匆地逃出了秦国,路上感受了风寒,第二年就英年早逝了。所以跟着我的徒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都能青史留名。但是,如果一不当心,就会亢龙有悔的。”鬼谷子说完,又看了看这五个人。

    “我们都愿随师傅学艺,别无他顾。”五个人,齐声地回答。

    “那好吧!你们应当知道,我收徒弟,有三个不收,第一,资质、根骨不好的不收。第二,不是非常想学的不收。第三,非成年的不收。当然,你们都是成年人了。那就是说,你们自己打的基础不好,我也是不收的。你们明白吗?”鬼谷子又说。

    “徒儿明白了!”五个人齐声地回答着。然后都抬起头来,看着鬼谷子。因为他们的资质、根骨好不好,是要由鬼谷子看的。

    鬼谷子看着徐市:“你十六岁的时候,我看过你,你的根骨、资质,都是上上之选的。那么这四年,你都学习了什么呢?”

    “弟子主要学习‘道德经’,也学习了杨朱的‘为我’说,墨子的‘谦爱’说,列子的‘贵虚’说。但是,徒儿总是不能,悟出道的真谛,因此,只得求师父教导。”徐市回答。

    “那你知道,究竟什么才是道啊?”鬼谷子问。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弟子认为,道!即是天下的至理,是通过道,去达到理的。因此道即是,达到理的途径,是走到理的道路。”徐市说。

    “你这话是不错,但什么道,到什么理,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修道,是为了自己白日飞升,得道成仙。有的人学道,是为了炼金丹益寿,是为了帮助他人长生,有的人修道,是为了宏扬道这一教,帮助人,去除私心杂念。帮助人除恶向善,还有的道,是各方面的,拳有拳道,剑有剑道,酒有酒道,茶有茶道,这其实就是说,道其实就是最高境界。”鬼谷子细细地说着。

    “徒儿明白了,徒儿一定努力学习。”徐市问答。

    鬼谷子看向了,那个身高八尺,白面无须的李牧。

    “徒儿自小练武,并一直在读兵书,虽不敢说悬梁刺股,但也是夜以继日的在读,徒儿只知道‘孙子兵法十三篇’但无幸得以一读,因此恳请师父,收我为徒,我一定学好兵法,绝不给师父脸上抹黑。”李牧慷慨激昂地说。

    “你的根骨不错,武功也很有根底,缺的就是熟读兵法,以便于以后,活学活用啊!”鬼谷子无限深长地说。

    “徒儿明白了!”李牧非常激动,没想到这么容易,鬼谷子就收了自己为徒了,他趴在地上,磕了四个响头。

    鬼谷子笑了笑,又看向了王翦。

    “徒儿二十七岁了,自小把兵书,看了也不少,也看过‘孙子兵法十一篇’。人说‘孙子兵法’,共有一十三篇,但徒儿,只得了十一篇,也不知是真是伪。徒儿认为,熟读兵法只是一个方面,想那赵括,自以为自己熟读兵法,驻兵于高山之上,兵书云,居高临下,击之必溃,既得势,又得力。但又有何用,四十万赵兵,也就被坑于长平了。”王翦激动地表述着。

    鬼谷子满意地,看了他一眼,说:“你的智力,确实是不低的,万事在一个变字,如何才能顺势而变,那就是百战不殆之理啊!”

    王翦连忙磕着头,一面说:“谢谢师父教诲!”

    鬼谷子看着那个,小巧玲珑的黄岩,仔细地端详了一刻,问道:“你是想学道,还是想学兵法?”

    黄岩挪移着眼神:“弟子早就,过了而立之年了,自幼潜心学道,前来投靠拜师,也是想学道的。但这半年多来,与师弟们的切磋,弟子又想学兵法了。”黄岩小心翼翼地回答。

    “见异思迁,这本不是一件好事,但在你的身上,也可能是件好事,你叫黄岩吧?”鬼谷子问。

    “是!弟子叫黄岩!”黄岩回答。

    “我给你,改一改名字吧!”鬼谷子说。

    “是!弟子愿意。”黄岩回答。

    “你叫黄岩,岩字,上山下石,你既已上山,这山就去掉吧,你就叫黄石吧?”鬼谷子说。

    “是!弟子从今日起,就叫黄石了。”黄石磕着头回答。

    鬼谷子看向了,最后的一个徒弟,满面书生气的李通古,他微微地摇了摇头:“你是李通古吧?你又要学什么呢?”

    “弟子想学,治国之法。”李通古磕着头回答。

    “治国之法,你不是君王,你学了治国之法,怎么运用呢?你要先学阴阳捭阖。学了阴阳捭阖,才能服君啊!服君才能治国,治国方能为民。”鬼谷子教诲着说。

    “弟子明白了。”李通古磕着头回答。

    “我从今天开始,收你们五人为徒,明日起,由童儿教你们吐纳之术,你们每天,都可以找蝉儿借书,阅毕换新。今后每月一次,我在讲台上,给你们答疑,你们都明白吗?”

    “徒儿(弟子)明白了。”五个人回答。

    五个人,都行了拜师大礼,这师徒的名分,就都这样定下来了。

章节目录

贯史道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许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许事并收藏贯史道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