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推荐:本书最快更新网站http://www.yunlaige.com 或者百度输入 云来阁】
在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是个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一、扫墓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而据民俗专家介绍,清明节源于寒食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春秋时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割股啖君”,论功行赏时,他却携母隐居绵山,即使国君以火相逼也不愿现身。为纪念这位忠义之士,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举国禁火,家家寒食,遂有清明。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四、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五、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六、插柳
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的传说: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七、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八、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九、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这种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疼;后者则仅供玩赏。
探究清明节吃鸡蛋的象征意蕴,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也是鸡蛋。
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民间有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
春季是万物孕育的季节,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鸡蛋又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纷纷郊游踏青,煮熟的鸡蛋是便于携带的理想食品,这些都促使鸡蛋成为清明节的节俗食品。
十、拔河
拔河,又名牵钩,始自唐代。有一年的清明节,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
在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是个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一、扫墓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而据民俗专家介绍,清明节源于寒食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春秋时晋文公感念介子推“割股啖君”,论功行赏时,他却携母隐居绵山,即使国君以火相逼也不愿现身。为纪念这位忠义之士,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举国禁火,家家寒食,遂有清明。
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四、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五、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六、插柳
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的传说: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七、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八、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九、吃鸡蛋
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节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这种鸡蛋,一年就不会头疼;后者则仅供玩赏。
探究清明节吃鸡蛋的象征意蕴,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间习俗,妇女生孩子后,给四邻八舍报喜讯,送的也是鸡蛋。
清明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民间有一种说法,扫墓时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墓上,象征“脱壳”,预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能出人头地。
春季是万物孕育的季节,与鸡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鸡蛋又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再加上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纷纷郊游踏青,煮熟的鸡蛋是便于携带的理想食品,这些都促使鸡蛋成为清明节的节俗食品。
十、拔河
拔河,又名牵钩,始自唐代。有一年的清明节,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