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从一开始谈,到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大家付出一定的精力。就像英国人与荷兰人在布雷达进行的秘密谈判一样,已经持续几个月,但是双方的分歧太多,所以直到现在1667年的7月都没有任何进展。
其实,在历史上,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应该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毕竟,6月19日德·奈特率领的荷兰舰队航行到泰晤士河口,突袭了查塔姆船坞,成功摧毁了英国人十二艘千吨级军舰,荷兰舰队在泰晤士河横行了三天,最后全部安全返航。现在,德·奈特一直封锁着泰晤士河口。
对于英国而言,这并不仅仅是奇耻大辱,是他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按道理来说,英国人应该在谈判中做出让步,但是英国人却在坚持着,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筹码。
这个筹码就是大明!
或许荷兰人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占据着优势,但是在面对大明的时候,却只能被动的挨打,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荷兰人在亚洲、在好望角以东的海域海上力量薄弱,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海上力量实在太过于惊人。甚至有人宣称,大明的海上力量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
是真是假,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予英国帮助,正是因为拥有这个筹码,所以布雷达的谈判才会屡屡陷入僵局。
这一天,和过去一样,为了能够尽快达成协议,佩皮斯又一次来到了熊赐履所住的宫殿,也许是因为接触的时间长了,佩皮斯已经学会了大明的礼节,按照大明的礼节向着熊赐履作揖,见礼。
然后在刚一坐下来的时候,就主动说道。
“我们从西非的商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听说你们的舰队在西非与荷兰舰队遭遇,然后击败了他们的舰队……”
对于佩皮斯,甚至英国来说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诚然现在大明无法给予英国所需要的帮助——击败泰晤士河口的荷兰舰队,但是他们在海上与荷兰人之间的冲突,却可以牵制荷兰的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几年间,大明与荷兰之间的冲突,都将无法避免,荷兰国会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一定会收复荷属东印度、好望角等被大明占领的殖民地。
大明与荷兰之间的战争,对不列颠而言是个好事。
听佩皮斯提及发生在西非海岸的冲突,同样得知这个消息的熊赐履,以一种颇为复杂的口吻说道。
“谈不上是舰队,只是沿非洲海岸航行的两艘小型军舰与荷兰军舰之间的一次意外的遭遇。真是遗憾啊,只击沉了一艘荷兰军舰,让另一艘逃窜了。如果不是两艘小型军舰,而是两艘巡航舰的话,荷兰人根本就没有机会逃窜,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等到南洋的舰队抵达好望角后,我们在大西洋上的力量,就会得到加强,至少荷兰人不可能再占据什么优势。”
熊赐履的话,让佩皮斯的心里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大明调动一支舰队,就足以威慑荷兰,但是英国呢?想到被摧毁的几艘军舰,甚至还有被拖走的“皇家查理”号,他的心底不禁一阵刺痛。这些军舰都是不列颠花费巨资建造的,而现在在战火中幸存的不列颠舰队,甚至无法驶出泰晤士河,因为河口被荷兰人占据着。此刻听闻想到英国的舰队在港口中被荷兰人轻易摧毁。佩皮斯自然是心痛不已。不过心痛归心痛,现在最重要的是为了未来。
“这是肯定的,大明所拥有的力量,绝不是荷兰所能相比的。”
这也正是英国所要借重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大鼠疫、大火以及德·奈特的偷袭之后,英国所剩下的筹码并不多了。
在此之前,尽管大明提出了他们的条件,可是国王,尤其是国会,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但是面对荷兰人的步步进逼,最终,国会还是决定做出让步。
“不列颠重新恢复自身力量的日子也不会再远了吧。”
熊赐履跟着说道,不过他的语气显得有些玩味,毕竟,谁都知道,现在的不列颠,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恢复其海军。
虽说是知道不列颠的情况,但是佩皮斯却也还是附和着回应道。
“是的,很快,或许战争摧毁了我们的舰队,但是我们很快就会恢复我们的力量,这是一定的。”
“如此说来,英国已经决定重新组建自己的舰队了?嗯,我相信英国肯定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做到这一点。”
熊赐履连忙转口奉承。
对方的奉承,让佩皮斯感觉总算是舒服一些,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得意,而是沉稳的说道。
“阁下,或许英国可以在未来的几年内重建一支海军,但是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伦敦的大火,摧毁了这里的一切,伦敦的金融界正在千方百计的筹集资金用于伦敦的重建,至于国会,已经无力再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也很难再筹集到资金用于建立海军。”
与大明的户部根据军事预算提供军费不同,在英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筹集军费,克伦威尔以短期债券的方式筹措军费,固然短时间能够募到一大笔钱,但一同迸发的还款压力让共和国财政破产。王政复辟时期采用长、短期债券并用的方式筹措军费,短期债券用于例如:战争支出这样的暂时开支,长期债券用在素日的舰队维持,然后以税收渐渐摊还,由于素日的舰队维持才是最大宗的军费支出。透过这种杠杆均衡,固然王政复辟时期也有财政紧张,但不会呈现破产。
但是伦敦的大火以及荷兰人的偷袭改变了一切,在伦敦大火中遭受重创的英国金融界,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重建,已经无法再提供资金购买债券,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海军需要重建。
“所以,我们需要贵国的支持!”
之前的谈判中,正是熊赐履表示,可以由大明向英国提供一笔巨款,用于购买他们的殖民地,当时主持谈判的海德,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毕竟,出售殖民地的行为,需要国会的同意。
而现在佩尔斯并没有隐瞒这一点,他很清楚,这是无法隐瞒的,因为就在一周前,国会已经否决了海军的预算,因为国会无法提供资金,而且伦敦的金融业也无法提供这笔巨款,面对这种情况,国王陛下只能自己做出选择。
“阁下,你应该知道,大明的帮助,并非是无偿的。”
熊赐履说到这里,又看着佩尔斯说道。
“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条件是最优厚的,相信我,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事实!
佩皮斯非常清楚,在目标的欧洲,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像大明那样,开出如此丰厚的条件。可是对于不列颠来说,这些条件,仍然有商讨的空间。
“我们觉得,在出售殖民地的问题,想到获得国会的支持,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而且也会引起争议。”
佩皮斯半真半假地说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哦?换一种方式?”
熊赐履到是有些好奇了,这一次访问英国的目的,就是想要趁着英国战败的机会,从他的身上捞一把,当然,陛下本人也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充满了兴趣,尤其是那个已经易名为“纽约”的新阿姆斯特丹,陛下似乎希望有意将那里作为未来大明的殖民地。
不过,移民北美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也是大明需要英国一并出售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那里不仅仅是大明进入欧洲的跳板,同样也是大明往北美移民的跳板,毕竟,未来大明的移民很有可能需要从太平洋进入北美,而不一定是浩瀚的太平洋。
“比如,租借,相比于出售,租借的方式,更容易为国会所接受,当然,大明付款的方式,也随之调整为借款。”
“租借……”
熊赐履沉吟片刻,作为大明的士人他当然知道所谓的“租借”与“出售”,其实不过就只是文字游戏罢了。
面子这种东西,并不仅仅是东方的特色,在欧洲同样也是如此,出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带着被迫的意思,但是租借,至少可以让英格兰在未来有机会收回那些地方。
只是对于大明来说,这似乎是个亏本生意。
不过在心中权衡片刻后,熊赐履还是点头说道。
“租借……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如果是租借的话,我想,对应的一些条款,就需要进行重新的商讨,你觉得呢?”
而佩皮斯则同样礼貌地点头答道。
“那是当然。条件当然需要重新商讨,比如借款的额度以及利息,还有其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租借期间,不列颠的移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讨论。但我相信,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你觉得的呢?毕竟,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
“确实如此。”
熊赐履轻轻啜了口茶微笑着答道,可是他的心底却带着冷笑……共同的敌人?
这不过只是暂时的!
对于大明来说,至少现在,在欧洲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敌人。大明在欧洲的政策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的为大明获得利益。至于什么所谓的朋友或者敌人根本就不在大明的考虑范围之内。
或许,对于已经习惯了东方市的朝贡体制的大明来说,对于外交,他们是陌生的。但是在《战国策》之中,在中国春秋战国的史书里。合纵连横的纵横术却屡见不鲜。大明的士人在历史书中学到了很多外交上技巧以及理论。现在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把那些在过去没有办法去施展的外交技巧。应用在欧洲人的身上。
现在的欧洲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国与国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国与国之间更没有什么所谓的友谊,只有利益。也正因如此。才让大名有了进一步活动的空间,有了利用他们自身的矛盾,为自己争取利益的空间。
当然,即便是现在做违背谋略的一方,英国人同样也是心怀鬼胎。可以说,正是因为双方都是各有心思,才使得谈判变得更加顺利。
因为他们都想从彼此的身上得到一些东西,只不过都不想付出更多。
谈判的结果极为顺利,英国人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的财政上的支持,当然还有一个口头上的没有任何约束性的未来的同盟。
而对于大明来说,则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当然大明得到并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只不过是付出了一些金钱,这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当谈判结束之后,对于谈判的结果双方都觉得非常满意,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胜利的那一方,至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恐怕只有历史才会知道。
但是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大明真的吃亏了。
“我们这次可能真的亏大了。”
在宴会结束之后,坐在车上,面对下属的自言自语,作为谈判负责人的熊赐履,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笑着说道,
“我们吃亏了吗?”
随后他又反问道,
“我怎么不知道我们吃亏了?”
“我们套出来的那笔钱都够买下那个地方了。那你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却花了那么多钱,只不过是得到一个租借权,几十年后,英国人随时都能够从我们的手里把那块地方要回去,到时候,我们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熊赐履倒是没有反对这种可能。
“但是有时候肉要先吃到嘴里,才有可能下肚。要是你连肉放到嘴边你都放不过去,你又怎么能吃得下这块肉?”
话音落下的时候,熊赐履又说到。
“而且这里只不过是开始,咱们还要和其他人继续去谈,在这边眼下没吃到肉,指不定在另一边就能把肉吃到嘴里。”
其实,在历史上,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应该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毕竟,6月19日德·奈特率领的荷兰舰队航行到泰晤士河口,突袭了查塔姆船坞,成功摧毁了英国人十二艘千吨级军舰,荷兰舰队在泰晤士河横行了三天,最后全部安全返航。现在,德·奈特一直封锁着泰晤士河口。
对于英国而言,这并不仅仅是奇耻大辱,是他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按道理来说,英国人应该在谈判中做出让步,但是英国人却在坚持着,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筹码。
这个筹码就是大明!
或许荷兰人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占据着优势,但是在面对大明的时候,却只能被动的挨打,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荷兰人在亚洲、在好望角以东的海域海上力量薄弱,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海上力量实在太过于惊人。甚至有人宣称,大明的海上力量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
是真是假,没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予英国帮助,正是因为拥有这个筹码,所以布雷达的谈判才会屡屡陷入僵局。
这一天,和过去一样,为了能够尽快达成协议,佩皮斯又一次来到了熊赐履所住的宫殿,也许是因为接触的时间长了,佩皮斯已经学会了大明的礼节,按照大明的礼节向着熊赐履作揖,见礼。
然后在刚一坐下来的时候,就主动说道。
“我们从西非的商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听说你们的舰队在西非与荷兰舰队遭遇,然后击败了他们的舰队……”
对于佩皮斯,甚至英国来说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消息。诚然现在大明无法给予英国所需要的帮助——击败泰晤士河口的荷兰舰队,但是他们在海上与荷兰人之间的冲突,却可以牵制荷兰的力量,至少在未来的几年间,大明与荷兰之间的冲突,都将无法避免,荷兰国会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一定会收复荷属东印度、好望角等被大明占领的殖民地。
大明与荷兰之间的战争,对不列颠而言是个好事。
听佩皮斯提及发生在西非海岸的冲突,同样得知这个消息的熊赐履,以一种颇为复杂的口吻说道。
“谈不上是舰队,只是沿非洲海岸航行的两艘小型军舰与荷兰军舰之间的一次意外的遭遇。真是遗憾啊,只击沉了一艘荷兰军舰,让另一艘逃窜了。如果不是两艘小型军舰,而是两艘巡航舰的话,荷兰人根本就没有机会逃窜,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等到南洋的舰队抵达好望角后,我们在大西洋上的力量,就会得到加强,至少荷兰人不可能再占据什么优势。”
熊赐履的话,让佩皮斯的心里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大明调动一支舰队,就足以威慑荷兰,但是英国呢?想到被摧毁的几艘军舰,甚至还有被拖走的“皇家查理”号,他的心底不禁一阵刺痛。这些军舰都是不列颠花费巨资建造的,而现在在战火中幸存的不列颠舰队,甚至无法驶出泰晤士河,因为河口被荷兰人占据着。此刻听闻想到英国的舰队在港口中被荷兰人轻易摧毁。佩皮斯自然是心痛不已。不过心痛归心痛,现在最重要的是为了未来。
“这是肯定的,大明所拥有的力量,绝不是荷兰所能相比的。”
这也正是英国所要借重的,尤其是在经历了大鼠疫、大火以及德·奈特的偷袭之后,英国所剩下的筹码并不多了。
在此之前,尽管大明提出了他们的条件,可是国王,尤其是国会,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但是面对荷兰人的步步进逼,最终,国会还是决定做出让步。
“不列颠重新恢复自身力量的日子也不会再远了吧。”
熊赐履跟着说道,不过他的语气显得有些玩味,毕竟,谁都知道,现在的不列颠,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恢复其海军。
虽说是知道不列颠的情况,但是佩皮斯却也还是附和着回应道。
“是的,很快,或许战争摧毁了我们的舰队,但是我们很快就会恢复我们的力量,这是一定的。”
“如此说来,英国已经决定重新组建自己的舰队了?嗯,我相信英国肯定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做到这一点。”
熊赐履连忙转口奉承。
对方的奉承,让佩皮斯感觉总算是舒服一些,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得意,而是沉稳的说道。
“阁下,或许英国可以在未来的几年内重建一支海军,但是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伦敦的大火,摧毁了这里的一切,伦敦的金融界正在千方百计的筹集资金用于伦敦的重建,至于国会,已经无力再投入更多的资金,而且也很难再筹集到资金用于建立海军。”
与大明的户部根据军事预算提供军费不同,在英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筹集军费,克伦威尔以短期债券的方式筹措军费,固然短时间能够募到一大笔钱,但一同迸发的还款压力让共和国财政破产。王政复辟时期采用长、短期债券并用的方式筹措军费,短期债券用于例如:战争支出这样的暂时开支,长期债券用在素日的舰队维持,然后以税收渐渐摊还,由于素日的舰队维持才是最大宗的军费支出。透过这种杠杆均衡,固然王政复辟时期也有财政紧张,但不会呈现破产。
但是伦敦的大火以及荷兰人的偷袭改变了一切,在伦敦大火中遭受重创的英国金融界,将大部分的资金用于重建,已经无法再提供资金购买债券,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海军需要重建。
“所以,我们需要贵国的支持!”
之前的谈判中,正是熊赐履表示,可以由大明向英国提供一笔巨款,用于购买他们的殖民地,当时主持谈判的海德,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毕竟,出售殖民地的行为,需要国会的同意。
而现在佩尔斯并没有隐瞒这一点,他很清楚,这是无法隐瞒的,因为就在一周前,国会已经否决了海军的预算,因为国会无法提供资金,而且伦敦的金融业也无法提供这笔巨款,面对这种情况,国王陛下只能自己做出选择。
“阁下,你应该知道,大明的帮助,并非是无偿的。”
熊赐履说到这里,又看着佩尔斯说道。
“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条件是最优厚的,相信我,这是事实。”
这当然是事实!
佩皮斯非常清楚,在目标的欧洲,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像大明那样,开出如此丰厚的条件。可是对于不列颠来说,这些条件,仍然有商讨的空间。
“我们觉得,在出售殖民地的问题,想到获得国会的支持,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的,而且也会引起争议。”
佩皮斯半真半假地说道。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哦?换一种方式?”
熊赐履到是有些好奇了,这一次访问英国的目的,就是想要趁着英国战败的机会,从他的身上捞一把,当然,陛下本人也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充满了兴趣,尤其是那个已经易名为“纽约”的新阿姆斯特丹,陛下似乎希望有意将那里作为未来大明的殖民地。
不过,移民北美对于大明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也是大明需要英国一并出售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那里不仅仅是大明进入欧洲的跳板,同样也是大明往北美移民的跳板,毕竟,未来大明的移民很有可能需要从太平洋进入北美,而不一定是浩瀚的太平洋。
“比如,租借,相比于出售,租借的方式,更容易为国会所接受,当然,大明付款的方式,也随之调整为借款。”
“租借……”
熊赐履沉吟片刻,作为大明的士人他当然知道所谓的“租借”与“出售”,其实不过就只是文字游戏罢了。
面子这种东西,并不仅仅是东方的特色,在欧洲同样也是如此,出售,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带着被迫的意思,但是租借,至少可以让英格兰在未来有机会收回那些地方。
只是对于大明来说,这似乎是个亏本生意。
不过在心中权衡片刻后,熊赐履还是点头说道。
“租借……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如果是租借的话,我想,对应的一些条款,就需要进行重新的商讨,你觉得呢?”
而佩皮斯则同样礼貌地点头答道。
“那是当然。条件当然需要重新商讨,比如借款的额度以及利息,还有其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租借期间,不列颠的移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讨论。但我相信,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你觉得的呢?毕竟,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
“确实如此。”
熊赐履轻轻啜了口茶微笑着答道,可是他的心底却带着冷笑……共同的敌人?
这不过只是暂时的!
对于大明来说,至少现在,在欧洲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敌人。大明在欧洲的政策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的为大明获得利益。至于什么所谓的朋友或者敌人根本就不在大明的考虑范围之内。
或许,对于已经习惯了东方市的朝贡体制的大明来说,对于外交,他们是陌生的。但是在《战国策》之中,在中国春秋战国的史书里。合纵连横的纵横术却屡见不鲜。大明的士人在历史书中学到了很多外交上技巧以及理论。现在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把那些在过去没有办法去施展的外交技巧。应用在欧洲人的身上。
现在的欧洲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国与国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国与国之间更没有什么所谓的友谊,只有利益。也正因如此。才让大名有了进一步活动的空间,有了利用他们自身的矛盾,为自己争取利益的空间。
当然,即便是现在做违背谋略的一方,英国人同样也是心怀鬼胎。可以说,正是因为双方都是各有心思,才使得谈判变得更加顺利。
因为他们都想从彼此的身上得到一些东西,只不过都不想付出更多。
谈判的结果极为顺利,英国人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的财政上的支持,当然还有一个口头上的没有任何约束性的未来的同盟。
而对于大明来说,则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地方,当然大明得到并不是没有任何代价的。只不过是付出了一些金钱,这无疑是可以接受的。
当谈判结束之后,对于谈判的结果双方都觉得非常满意,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胜利的那一方,至于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恐怕只有历史才会知道。
但是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大明真的吃亏了。
“我们这次可能真的亏大了。”
在宴会结束之后,坐在车上,面对下属的自言自语,作为谈判负责人的熊赐履,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笑着说道,
“我们吃亏了吗?”
随后他又反问道,
“我怎么不知道我们吃亏了?”
“我们套出来的那笔钱都够买下那个地方了。那你根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却花了那么多钱,只不过是得到一个租借权,几十年后,英国人随时都能够从我们的手里把那块地方要回去,到时候,我们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熊赐履倒是没有反对这种可能。
“但是有时候肉要先吃到嘴里,才有可能下肚。要是你连肉放到嘴边你都放不过去,你又怎么能吃得下这块肉?”
话音落下的时候,熊赐履又说到。
“而且这里只不过是开始,咱们还要和其他人继续去谈,在这边眼下没吃到肉,指不定在另一边就能把肉吃到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