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出身确实可以决定命运!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面对事实的时候,人们总是无法回避这一切,很多时候,有一些人,他们刚一出生,他们的身份就已经被决定了。
就像现在的清河学堂,也是报纸上所谓的“贵胄学堂”,就云集着大明的勋贵的子孙,或许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刚一生下来就得到了,现在的地位,但是,父辈的功勋却让他们可以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其实在这所学堂之中,不仅仅只有大明的勋贵子弟,同样也有来自藩国的贵族子弟。比如作为大明的亲藩朝鲜,按照新制定的宗藩制度,朝鲜的世子、王子以及两班贵族的嫡长子,都会在12岁的时候,离开朝鲜,进入这所“贵胄学堂”学校,在天朝接受符合其身份的教育。
当然这并不是古代的“质子”,而是一种教育,他们可以在六年后学业合格后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大明就读。实际上,对于朝鲜的大明上下的感情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固然将其视为“亲藩”,而且朝鲜对大明也是恭顺至极。但在另一方面,在是否吞并朝鲜的问题上,朝堂中也发生过后争执,最终,还是皇帝做出了决定,重新册封李棩为朝鲜王,不将其纳为行省,但朝鲜的王族以及贵族都要送到大明接受教育,以免他们再作出了“弃华之举”。对此,朝鲜王族以及贵族非但没有丝毫的抵触,甚至还激动万分的将自家的子弟送到天朝,接受天朝的教化,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天朝对他们三百年“赤诚事大”的格外恩赏。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与朝鲜各城设立的“天恩门”——感激天朝之恩,都是为了将来的吞并,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十几二十年,而是更为久远的未来,最终朝鲜会主动的成为在大明的行省。
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与这所学校中就读的朝鲜贵族。他们将会在未来成为朝鲜最坚定的事大派。他们同样也会成为主张朝鲜并入大明的一群人。
只有十三岁的李龙新是朝鲜的王族,也是第一批来这里就读朝鲜人,与其它的同学一样,在过去的两年间,他们曾经用长达一年的时间去适应着这所学校。现在非但他们早就适应了这里,而且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天朝,而且以此为荣。
当又一批从朝鲜过来的学生,他们穿着明式的儒袍进入学校时候,原本对于天朝充满着各种憧憬的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第一课,就是来自学长们的训斥。
“把这些绫罗绸缎制成衣服全都脱掉……”
被学长们围成一团的新生,无不是有些不安的看着这个人。
“我,我来自荣州郑家,家父是……”
不等郑则林把话说话,那边就有人主动介绍道。
“李学长的父亲是麟坪大君,可是在这里,也只是学生,这是最普通的学生。”
“记住,在这里,没有王族,也没有两班士大夫的儿子,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学生。”
瞧见那边的那一群朝鲜学生,在那里于自己人面前显摆着威风,张万祺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无论朝鲜学生在朝鲜的身份有多贵,在这里也是不值一提,因为在这里,别说是像他这样的忠义伯的儿子,就是侯爷的儿子又岂止一人,而且也不乏宗室子弟。
但是在这里,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没有任何人会去在意他们的身份,其实。他们的身份也不够看。
毕竟清河学校的校长石磊,既是陛下的近臣,同样也是外戚,于他的面前,即便是大明自己的宗室、公侯伯都不够看,更何况是朝鲜两班贵族?
不过,对于这样的下马威,张万祺并不反对,因为接下来的下马威会更厉害。其实,尽管这里名义上是皇家设立的用于教育勋贵子弟的“贵胄学堂”,但是这所学堂却截然不同于中国古代任何一所皇家书院。
这所学堂是一所军事化的学堂,与旧时的学堂所谓的“培养圣门子弟”不同,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从道德、体魄和智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成为有男子气概的大明勋贵。学校里的教育同样也是推崇科学、德行、运动以及军事,当然,理要的是军事化的严格管理,甚至这里的生活也是“苦修”,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式”的。每个男孩都住在1.8寻宽3寻(米)的小卧室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学生们的每个房间的配置都一样的,房间里没有衣柜,取而代之的是钉在窗子上的衣钩,每个人的房间都没有门,而由一个门帘代替。甚至就连同他们盖着的毛毯,也是最粗糙的粗羊毛毛毯,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睡不舒服。
在学校里学生们每夭清晨6点起床,然后在操场里跑步,每天6里路,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内的运动,然后再进入公共浴室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外面滴水成冰,他们也只能用冷水擦身。早餐过后,是清晨省身,就是上午的三堂课,一切都进行得分秒不差。午餐是一天当中的正餐,午餐过后是下午的两堂文化课,然后是体育课。运动过后,学生们要再洗个冷水澡,然后吃晚晚。晚餐时要求所有学生着校服,晚餐过后是晚上的省身,接着是自修。
虽然在这里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从小是锦衣玉食,便是却能很好的适应这里严格的管束。但所谓的锦衣玉食,往往指的是朝鲜人,实际上,现在大明的绝大多数勋贵他们的小时候,都不是锦衣玉食,甚至可以说是“吃过苦”,即便是张万祺,也曾因为父亲反清,与母亲颠沛流离受尽苦楚。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朝鲜人的“娇情”,大明的勋贵子弟反倒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出身贫寒,所以在学识上总有些欠缺,只能在这里拼命学习,以争取“不丢大明的脸”。
但是这对张万祺并没有任何影响,或许他父亲不在身边,但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仍然可以辅导他的学业,所以在这里,他只需要专注于其它不曾学过的课业,尽管,他每隔一周都会给父亲里写一封信,但却从来没有在信里抱怨过什么。除了没法适应洗冷水澡外,他用另一种心态来取代了被严格管束的生活。在他看来,这所学校无疑是完美的,尤其是从春天到秋天接连不断的足球赛,总能让他为之兴奋不已,即便他不是球员,也会为球员欢呼。到了冬天,溜冰和滑雪等比赛又取代团体运动,而到了春天就将开始划艇、还有游泳。即便是到了夏天,对于大多数男孩们来说,也是件非常兴奋的事,就像水手即将起航。
他们会前往海州岛上过署假,在那儿,他们可以在尽情地玩闹——那里是皇家的私人别业,正在建设中的园林是向他们开放的。而且他们还会向水兵一样驾驶着一艘小帆船畅游大海,在风浪中学会勇敢与坚毅。
当然,相比于的清河书院,清河学校里的课程安排很正统,儒家的经学和实学课程都需要学,课程讲授也很细心严谨。作为帝师的朱之瑜会亲自教授所有的经学课程。
不过,作为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朱明忠很清楚,即使是这种斯巴达式的困乏环境,也很难不惯坏孩子,并不足以保证作为统治阶层支柱的勋贵阶层的素质,所以除了在对其一生性格影响最重要的中学阶段以斯巴达式的教育磨砺其心性,强调性格养成和道德教育让他们的性格定型之外,甚至还制定了他们的零用——每人每周的零花钱是30文,其中10文钱必须捐给圣庙,用于救济贫民,用作于慈善。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新生的到来如此的期待,因为无论是大明的勋贵或者朝鲜的两班贵族,他们的子弟到来时,往往都会携带大量的金钱——少则数百两、多则数千两。
对于已经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来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发横财”的机会,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新生身上多余的钱款,除了留下一年的零用钱之外,其它的钱都会被捐给圣庙,用于城中济贫院、养济院,不过,学长们却可以得到15%的“回扣”,这笔钱将会由学长们统一安排使用,至于如何使用,自然是存进银行,等到夏天的时候,这笔钱就会成为他们的小金库,供他们挥霍一空。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把这些新生当成一个个“移动的小金库”。
“哎呀,张学长,真的是太可惜了,今年只有五十六个新生,有四十个都是从朝鲜来的,一共只弄到了四万六千多两,才这么一点钱,当真是小邦下国!”
拿着厚厚一叠钞票的李龙新在提及“小邦下国”的时候,完全没有丝毫不适,似乎就像他不是朝鲜人似的,确实,来到这里两年之后,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明人。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想象着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愿意留在天朝而不是回到朝鲜。毕竟,朝鲜远没有天朝这般繁华。
想要留在大明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王族来说。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机会,比如眼前的这位就可以给他一定的帮助。毕竟他的父亲是当朝的首辅大臣。只要他愿意说一句话。那么留在大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几千两确实不多,再等等吧,等再过几年,到时候,那些个侯爷家里的公子们都长大了,到时候,那来的可就是一群肥羊!”
可不是,现在这学校里的朝鲜学生最多,毕竟,人家的王族、贵族已经传了几百年,相比之下,几经劫难之后,大明的勋贵却是少之又少。现在大明的那些勋贵子弟大都年幼,很多人根本不过只是刚刚开蒙,至少还要再过几年他们才会进入这所学校。
“再过几年?肥羊。”
手中拿着钞票的李龙新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皇太子殿下,今年已经五岁了吧,要是等到他来这里上学的时候,是搜还是不搜?”
“搜!”
吐出一个字后,张万祺不无期待的说道。
“当然要搜,只可惜再过两年我就毕业了,要是能等上几年,没准还能搜搜太子的口袋,不行,要定下规矩,将来皇太子来了,必须要搜身,谁也不能例外……”
没有任何人能够例外。哪怕就是皇太子。
“而且你要知道,这天底下最富的莫过于皇家,这可不是因为什么天下是皇帝陛下的。而是因为咱们的这位皇帝陛下特别会置办产业。以皇家的富裕。将来皇太子来学校的时候,恐怕,身上最少会待个几万甚至十几万两银子,要是咱们能敲上一笔。”
话不过刚到嘴边,张万祺就有些懊恼地说道,
“只可惜你我没有这个机会了,等皇太子来咱们学校的时候,到时候咱们恐怕已经都毕业了。”
想到自己错过这样发财的机会。张万祺就是一阵懊恼。他旁边又有人说道。
“我估计这事儿有点悬。你们没听说吗?皇帝陛下对皇太子可是管教极为严格的。听说皇太子的零花钱也不比咱们多多少,想从他身上刮出银子来。指不定就是痴人说梦。”
其实,尽管他们都是勋贵子弟,但是对于皇太子,他们仍然是陌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太子的年龄太小,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接触。对于黄家的事情有很多,他们不过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管他是不是做梦,反正到时候这皇太子的身一定要搜,一定要想办法从他身上捞点银子,要不然将来如何能让后来的晚辈信服。”
对于张万祺而言,现在他所关心的反倒不是银子了,而是,如何树立这所学校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又必须要杀鸡给猴看……
尽管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面对事实的时候,人们总是无法回避这一切,很多时候,有一些人,他们刚一出生,他们的身份就已经被决定了。
就像现在的清河学堂,也是报纸上所谓的“贵胄学堂”,就云集着大明的勋贵的子孙,或许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刚一生下来就得到了,现在的地位,但是,父辈的功勋却让他们可以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其实在这所学堂之中,不仅仅只有大明的勋贵子弟,同样也有来自藩国的贵族子弟。比如作为大明的亲藩朝鲜,按照新制定的宗藩制度,朝鲜的世子、王子以及两班贵族的嫡长子,都会在12岁的时候,离开朝鲜,进入这所“贵胄学堂”学校,在天朝接受符合其身份的教育。
当然这并不是古代的“质子”,而是一种教育,他们可以在六年后学业合格后回国,也可以继续在大明就读。实际上,对于朝鲜的大明上下的感情是颇为复杂的,一方面,固然将其视为“亲藩”,而且朝鲜对大明也是恭顺至极。但在另一方面,在是否吞并朝鲜的问题上,朝堂中也发生过后争执,最终,还是皇帝做出了决定,重新册封李棩为朝鲜王,不将其纳为行省,但朝鲜的王族以及贵族都要送到大明接受教育,以免他们再作出了“弃华之举”。对此,朝鲜王族以及贵族非但没有丝毫的抵触,甚至还激动万分的将自家的子弟送到天朝,接受天朝的教化,在他们看来,这完全就是天朝对他们三百年“赤诚事大”的格外恩赏。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与朝鲜各城设立的“天恩门”——感激天朝之恩,都是为了将来的吞并,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十几二十年,而是更为久远的未来,最终朝鲜会主动的成为在大明的行省。
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与这所学校中就读的朝鲜贵族。他们将会在未来成为朝鲜最坚定的事大派。他们同样也会成为主张朝鲜并入大明的一群人。
只有十三岁的李龙新是朝鲜的王族,也是第一批来这里就读朝鲜人,与其它的同学一样,在过去的两年间,他们曾经用长达一年的时间去适应着这所学校。现在非但他们早就适应了这里,而且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天朝,而且以此为荣。
当又一批从朝鲜过来的学生,他们穿着明式的儒袍进入学校时候,原本对于天朝充满着各种憧憬的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迎接他们的第一课,就是来自学长们的训斥。
“把这些绫罗绸缎制成衣服全都脱掉……”
被学长们围成一团的新生,无不是有些不安的看着这个人。
“我,我来自荣州郑家,家父是……”
不等郑则林把话说话,那边就有人主动介绍道。
“李学长的父亲是麟坪大君,可是在这里,也只是学生,这是最普通的学生。”
“记住,在这里,没有王族,也没有两班士大夫的儿子,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学生。”
瞧见那边的那一群朝鲜学生,在那里于自己人面前显摆着威风,张万祺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无论朝鲜学生在朝鲜的身份有多贵,在这里也是不值一提,因为在这里,别说是像他这样的忠义伯的儿子,就是侯爷的儿子又岂止一人,而且也不乏宗室子弟。
但是在这里,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没有任何人会去在意他们的身份,其实。他们的身份也不够看。
毕竟清河学校的校长石磊,既是陛下的近臣,同样也是外戚,于他的面前,即便是大明自己的宗室、公侯伯都不够看,更何况是朝鲜两班贵族?
不过,对于这样的下马威,张万祺并不反对,因为接下来的下马威会更厉害。其实,尽管这里名义上是皇家设立的用于教育勋贵子弟的“贵胄学堂”,但是这所学堂却截然不同于中国古代任何一所皇家书院。
这所学堂是一所军事化的学堂,与旧时的学堂所谓的“培养圣门子弟”不同,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从道德、体魄和智力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成为有男子气概的大明勋贵。学校里的教育同样也是推崇科学、德行、运动以及军事,当然,理要的是军事化的严格管理,甚至这里的生活也是“苦修”,实际上就是“斯巴达式”的。每个男孩都住在1.8寻宽3寻(米)的小卧室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学生们的每个房间的配置都一样的,房间里没有衣柜,取而代之的是钉在窗子上的衣钩,每个人的房间都没有门,而由一个门帘代替。甚至就连同他们盖着的毛毯,也是最粗糙的粗羊毛毛毯,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睡不舒服。
在学校里学生们每夭清晨6点起床,然后在操场里跑步,每天6里路,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内的运动,然后再进入公共浴室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外面滴水成冰,他们也只能用冷水擦身。早餐过后,是清晨省身,就是上午的三堂课,一切都进行得分秒不差。午餐是一天当中的正餐,午餐过后是下午的两堂文化课,然后是体育课。运动过后,学生们要再洗个冷水澡,然后吃晚晚。晚餐时要求所有学生着校服,晚餐过后是晚上的省身,接着是自修。
虽然在这里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从小是锦衣玉食,便是却能很好的适应这里严格的管束。但所谓的锦衣玉食,往往指的是朝鲜人,实际上,现在大明的绝大多数勋贵他们的小时候,都不是锦衣玉食,甚至可以说是“吃过苦”,即便是张万祺,也曾因为父亲反清,与母亲颠沛流离受尽苦楚。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朝鲜人的“娇情”,大明的勋贵子弟反倒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因为出身贫寒,所以在学识上总有些欠缺,只能在这里拼命学习,以争取“不丢大明的脸”。
但是这对张万祺并没有任何影响,或许他父亲不在身边,但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仍然可以辅导他的学业,所以在这里,他只需要专注于其它不曾学过的课业,尽管,他每隔一周都会给父亲里写一封信,但却从来没有在信里抱怨过什么。除了没法适应洗冷水澡外,他用另一种心态来取代了被严格管束的生活。在他看来,这所学校无疑是完美的,尤其是从春天到秋天接连不断的足球赛,总能让他为之兴奋不已,即便他不是球员,也会为球员欢呼。到了冬天,溜冰和滑雪等比赛又取代团体运动,而到了春天就将开始划艇、还有游泳。即便是到了夏天,对于大多数男孩们来说,也是件非常兴奋的事,就像水手即将起航。
他们会前往海州岛上过署假,在那儿,他们可以在尽情地玩闹——那里是皇家的私人别业,正在建设中的园林是向他们开放的。而且他们还会向水兵一样驾驶着一艘小帆船畅游大海,在风浪中学会勇敢与坚毅。
当然,相比于的清河书院,清河学校里的课程安排很正统,儒家的经学和实学课程都需要学,课程讲授也很细心严谨。作为帝师的朱之瑜会亲自教授所有的经学课程。
不过,作为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朱明忠很清楚,即使是这种斯巴达式的困乏环境,也很难不惯坏孩子,并不足以保证作为统治阶层支柱的勋贵阶层的素质,所以除了在对其一生性格影响最重要的中学阶段以斯巴达式的教育磨砺其心性,强调性格养成和道德教育让他们的性格定型之外,甚至还制定了他们的零用——每人每周的零花钱是30文,其中10文钱必须捐给圣庙,用于救济贫民,用作于慈善。
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新生的到来如此的期待,因为无论是大明的勋贵或者朝鲜的两班贵族,他们的子弟到来时,往往都会携带大量的金钱——少则数百两、多则数千两。
对于已经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来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发横财”的机会,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新生身上多余的钱款,除了留下一年的零用钱之外,其它的钱都会被捐给圣庙,用于城中济贫院、养济院,不过,学长们却可以得到15%的“回扣”,这笔钱将会由学长们统一安排使用,至于如何使用,自然是存进银行,等到夏天的时候,这笔钱就会成为他们的小金库,供他们挥霍一空。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把这些新生当成一个个“移动的小金库”。
“哎呀,张学长,真的是太可惜了,今年只有五十六个新生,有四十个都是从朝鲜来的,一共只弄到了四万六千多两,才这么一点钱,当真是小邦下国!”
拿着厚厚一叠钞票的李龙新在提及“小邦下国”的时候,完全没有丝毫不适,似乎就像他不是朝鲜人似的,确实,来到这里两年之后,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明人。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想象着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更愿意留在天朝而不是回到朝鲜。毕竟,朝鲜远没有天朝这般繁华。
想要留在大明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王族来说。当然也不是说没有机会,比如眼前的这位就可以给他一定的帮助。毕竟他的父亲是当朝的首辅大臣。只要他愿意说一句话。那么留在大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几千两确实不多,再等等吧,等再过几年,到时候,那些个侯爷家里的公子们都长大了,到时候,那来的可就是一群肥羊!”
可不是,现在这学校里的朝鲜学生最多,毕竟,人家的王族、贵族已经传了几百年,相比之下,几经劫难之后,大明的勋贵却是少之又少。现在大明的那些勋贵子弟大都年幼,很多人根本不过只是刚刚开蒙,至少还要再过几年他们才会进入这所学校。
“再过几年?肥羊。”
手中拿着钞票的李龙新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皇太子殿下,今年已经五岁了吧,要是等到他来这里上学的时候,是搜还是不搜?”
“搜!”
吐出一个字后,张万祺不无期待的说道。
“当然要搜,只可惜再过两年我就毕业了,要是能等上几年,没准还能搜搜太子的口袋,不行,要定下规矩,将来皇太子来了,必须要搜身,谁也不能例外……”
没有任何人能够例外。哪怕就是皇太子。
“而且你要知道,这天底下最富的莫过于皇家,这可不是因为什么天下是皇帝陛下的。而是因为咱们的这位皇帝陛下特别会置办产业。以皇家的富裕。将来皇太子来学校的时候,恐怕,身上最少会待个几万甚至十几万两银子,要是咱们能敲上一笔。”
话不过刚到嘴边,张万祺就有些懊恼地说道,
“只可惜你我没有这个机会了,等皇太子来咱们学校的时候,到时候咱们恐怕已经都毕业了。”
想到自己错过这样发财的机会。张万祺就是一阵懊恼。他旁边又有人说道。
“我估计这事儿有点悬。你们没听说吗?皇帝陛下对皇太子可是管教极为严格的。听说皇太子的零花钱也不比咱们多多少,想从他身上刮出银子来。指不定就是痴人说梦。”
其实,尽管他们都是勋贵子弟,但是对于皇太子,他们仍然是陌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太子的年龄太小,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接触。对于黄家的事情有很多,他们不过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管他是不是做梦,反正到时候这皇太子的身一定要搜,一定要想办法从他身上捞点银子,要不然将来如何能让后来的晚辈信服。”
对于张万祺而言,现在他所关心的反倒不是银子了,而是,如何树立这所学校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又必须要杀鸡给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