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铜!
这两个字传入耳中,让朱明忠立即想起了历史上于清中前期赫赫有名的“内务府商人”,正是在满清直接扶持下,成为了专办东洋铜斤业务的商人团体——洋铜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这些铜商的地位几乎与粤省的洋行、江淮的盐商地位相等。
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中,这些洋铜商每年都是动辄几百万斤,少则百万斤的大规模进口日本铜。如此充足的铜源,怎么就被忽视了?
一门炮才用多少铜?不过一千多斤!从日本进口的铜不仅能够满足铸炮,铸钱同样也不是什么问题!
“你是说从是日本进口铜?”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明忠突然发现自己非常有必要,整理一下记忆中的那些资料,毕竟平素没有什么爱好的他,就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杂文,这些纷乱的历史文献中,有着太多的历史资料。
但是因为太过繁杂,总是会被忽视,就像这次,如果不是石磊的“提醒”,恐怕朱明忠还真不一定能想到从日本进口铜。
“正是,这日本自古多铜,且其国内爱用我中国之物,比如我江南的生丝、糖货等皆为日人所需,如果能开以航线,必可获得暴利,这郑家正是兴于对日贸易,所以,以下官看来,若是经略不妨以办铜为名,重开清河对日本贸易……”
这是第二次,朱明忠听说了清河对日本贸易,于是便好奇的问道。
“四石,你知道这清河过去有海船通往日本?”
“经略,下官旧时与锦衣卫任职,自然知道一些,这清河旧时亦有海商,每年通海所得不下百万两,若是经略能重开海路,自然可获利颇多,通海所得自然可像郑氏一般贴补军务!”
郑成功为何能靠一地财力支撑数十年,靠的正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只不过他并不是靠税收,而是直接插手其中,郑家的船队除了是军队之外,同样也是商船队,正是通过垄断大陆对日本的贸易,每年获利甚丰。
“四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且不说,咱们冒然插手对日贸易,不知会引起延平的什么反应,就是想要开辟航路,也要有人了解从清河至日本的航线不是?还有就是到达日本后,又如何展开商贸?这些都是问题!”
之所以会提到这些,是因为朱明忠知道,现在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已经执行闭关锁国多年,只有长崎一港通商,尽管保持着与中国和荷兰的贸易,但是商船进入却需要获得许可,没有许可的船只,即便是进入长崎,也不能销售随船货物,更不能采购货物。
正因为了解其中的问题,所以一直有意开拓对日贸易的朱明忠,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以“江淮经略使”的名义遣使前往日本,与其商讨贸易,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即便是获得了贸易资格,也受会到种种限制。将来,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来个“黑船来袭”,直接敲开日本的国门。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能藏在心里,毕竟,现在日本是大明的“友邦”,甚至就连永历,也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东洋兵,甚至就连自己的那位老师,也曾数次东渡日本求援。而且郑家也依赖日本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这边“黑船来袭”,那边郑成功就会怪罪下来。
“经略,虽说这清河海商遭清虏勾陷抄家甚多,可并不意味着没有漏网之鱼,若是经略有意恢复通海贸易,下官明日便遣人于清河附近走访,想来必定可以寻得些许曾经从事通海贸易之人,若其熟悉航线和日本事务,自然可为经略用!”
石磊的建议和吴品亚的建议相仿,只不过,相比于吴品亚的建议,石磊则是一个行动派,这也正是朱明忠欣赏他的原因,在大多数时候,他只需要稍微表现出来想法,石磊就会立即去执行。当然,这也是一个情报主管,必需具备的素质。
“嗯,这件事,四石,你尽量去办,但注意,不要惊吓到他们,毕竟,这些人对咱们有大用处……”
尽管从没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海商,但是朱明忠很清楚,在这个航海技术原始而落后的时代,敢于开辟海上航线的商人,其胆魄绝不是寻常人所能相比,相比于迫于生活而远赴海外的寻常百姓,海商才是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拓者,至于那些穷苦百姓,不过只是海商们开拓海外的“工具”,可在历史上,人们似乎只记住了前者,而直接忽视了后者的存在。似乎在他们看来,那些穷苦百姓平空就到了海外,下了南洋。
“下官明白!”
石磊点点头,然后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下官原本想明日再向您秉报,这不,既然您来说,正好一并说了,就在两时辰前,从北边传来了消息!”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石磊已经借助漕帮于运河沿线的力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情报网,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情报,尤其是有关达素率领清军的情报。
“哦?达素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一听是北方的动静,朱明忠立即反问道。
“正是,这达素虽说已经命令大军转为陆路,可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慢,按照现在的速度,最多20天左右,就能抵达徐州!”
二十天左右!
听着这个时间,朱明忠先是一愣,随后沉思片刻,然后随口笑道。
“该来的总要来的!他达素走了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对得起咱们了!”
可不是对得起嘛!
若不是达素的缓兵慢行,自己又怎么有时间训练新兵。若是他快马加鞭赶过来的时候,靠着那引起灶丁又怎么能挡得住他们?
既然来了,那便来了吧!
现在这部队训练的怎么样了?
能不能挡得住清军?
“十万、十万……”
于心底喃喃着这个词,突然朱明忠又是一笑。
“还别说,还真不一定够咱们杀的!”
这两个字传入耳中,让朱明忠立即想起了历史上于清中前期赫赫有名的“内务府商人”,正是在满清直接扶持下,成为了专办东洋铜斤业务的商人团体——洋铜商。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这些铜商的地位几乎与粤省的洋行、江淮的盐商地位相等。
怎么把这事给忘记了!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中,这些洋铜商每年都是动辄几百万斤,少则百万斤的大规模进口日本铜。如此充足的铜源,怎么就被忽视了?
一门炮才用多少铜?不过一千多斤!从日本进口的铜不仅能够满足铸炮,铸钱同样也不是什么问题!
“你是说从是日本进口铜?”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明忠突然发现自己非常有必要,整理一下记忆中的那些资料,毕竟平素没有什么爱好的他,就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杂文,这些纷乱的历史文献中,有着太多的历史资料。
但是因为太过繁杂,总是会被忽视,就像这次,如果不是石磊的“提醒”,恐怕朱明忠还真不一定能想到从日本进口铜。
“正是,这日本自古多铜,且其国内爱用我中国之物,比如我江南的生丝、糖货等皆为日人所需,如果能开以航线,必可获得暴利,这郑家正是兴于对日贸易,所以,以下官看来,若是经略不妨以办铜为名,重开清河对日本贸易……”
这是第二次,朱明忠听说了清河对日本贸易,于是便好奇的问道。
“四石,你知道这清河过去有海船通往日本?”
“经略,下官旧时与锦衣卫任职,自然知道一些,这清河旧时亦有海商,每年通海所得不下百万两,若是经略能重开海路,自然可获利颇多,通海所得自然可像郑氏一般贴补军务!”
郑成功为何能靠一地财力支撑数十年,靠的正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只不过他并不是靠税收,而是直接插手其中,郑家的船队除了是军队之外,同样也是商船队,正是通过垄断大陆对日本的贸易,每年获利甚丰。
“四石,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且不说,咱们冒然插手对日贸易,不知会引起延平的什么反应,就是想要开辟航路,也要有人了解从清河至日本的航线不是?还有就是到达日本后,又如何展开商贸?这些都是问题!”
之所以会提到这些,是因为朱明忠知道,现在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已经执行闭关锁国多年,只有长崎一港通商,尽管保持着与中国和荷兰的贸易,但是商船进入却需要获得许可,没有许可的船只,即便是进入长崎,也不能销售随船货物,更不能采购货物。
正因为了解其中的问题,所以一直有意开拓对日贸易的朱明忠,原本已经打定主意,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以“江淮经略使”的名义遣使前往日本,与其商讨贸易,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即便是获得了贸易资格,也受会到种种限制。将来,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来个“黑船来袭”,直接敲开日本的国门。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能藏在心里,毕竟,现在日本是大明的“友邦”,甚至就连永历,也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东洋兵,甚至就连自己的那位老师,也曾数次东渡日本求援。而且郑家也依赖日本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这边“黑船来袭”,那边郑成功就会怪罪下来。
“经略,虽说这清河海商遭清虏勾陷抄家甚多,可并不意味着没有漏网之鱼,若是经略有意恢复通海贸易,下官明日便遣人于清河附近走访,想来必定可以寻得些许曾经从事通海贸易之人,若其熟悉航线和日本事务,自然可为经略用!”
石磊的建议和吴品亚的建议相仿,只不过,相比于吴品亚的建议,石磊则是一个行动派,这也正是朱明忠欣赏他的原因,在大多数时候,他只需要稍微表现出来想法,石磊就会立即去执行。当然,这也是一个情报主管,必需具备的素质。
“嗯,这件事,四石,你尽量去办,但注意,不要惊吓到他们,毕竟,这些人对咱们有大用处……”
尽管从没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海商,但是朱明忠很清楚,在这个航海技术原始而落后的时代,敢于开辟海上航线的商人,其胆魄绝不是寻常人所能相比,相比于迫于生活而远赴海外的寻常百姓,海商才是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拓者,至于那些穷苦百姓,不过只是海商们开拓海外的“工具”,可在历史上,人们似乎只记住了前者,而直接忽视了后者的存在。似乎在他们看来,那些穷苦百姓平空就到了海外,下了南洋。
“下官明白!”
石磊点点头,然后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下官原本想明日再向您秉报,这不,既然您来说,正好一并说了,就在两时辰前,从北边传来了消息!”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间,石磊已经借助漕帮于运河沿线的力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情报网,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情报,尤其是有关达素率领清军的情报。
“哦?达素那边又有什么动静?”
一听是北方的动静,朱明忠立即反问道。
“正是,这达素虽说已经命令大军转为陆路,可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慢,按照现在的速度,最多20天左右,就能抵达徐州!”
二十天左右!
听着这个时间,朱明忠先是一愣,随后沉思片刻,然后随口笑道。
“该来的总要来的!他达素走了这么长时间,也算是对得起咱们了!”
可不是对得起嘛!
若不是达素的缓兵慢行,自己又怎么有时间训练新兵。若是他快马加鞭赶过来的时候,靠着那引起灶丁又怎么能挡得住他们?
既然来了,那便来了吧!
现在这部队训练的怎么样了?
能不能挡得住清军?
“十万、十万……”
于心底喃喃着这个词,突然朱明忠又是一笑。
“还别说,还真不一定够咱们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