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推荐:本书最快更新网站http://www.yunlaige.com 或者百度输入 云来阁】

    南河河畔,数百人埋在一个坑里,这算不算万人坑?

    这是张春下的一个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命令。张春把自己的家人和佃户,连同土匪们一视同仁都埋了进去。

    “不办丧事,不单独立坟,我算是不孝了。”张春坐在坟前,带着几分自嘲。不是嘲笑自己,而是嘲笑这个国家和这个世道。张春做这个决定,因为他对这些先辈没有什么感情,甚至有些厌恶。因为这是乱世,或者说是乱世的开始,而这个乱世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去的家人这个阶层的堕落而造成的。

    “老爷太太会明白少爷的苦心。”春丫对这个脸色阴沉的张春带着几分敬畏。

    张春笑了:“他们怎么会明白?不会,如果他们明白,就不会弄到现在这个局面。这些土匪,比我们还要瘦弱,这些土匪们就是老爷太太这样的人逼出来。”

    春丫没有答话,因为张春这个样子,说大逆不道都是轻的。

    张春叹了口气说:“我要让我们这些人都吃饱饭,老百姓只有吃饱饭才不会造反当土匪。我不想当东亚病夫,你知道东亚病夫是什么吗?”

    春丫摇头。

    “那是西洋人对我们说法,说我们的民族都是生病的弱小民族。”

    “洋人是很高大,镇上有洋人的教堂。”春丫点头道。

    张春看了一眼一脸理所当然的春丫问:“如果我能够保证你吃饱饭,有足够的营养,你能不能够打败那些洋人?”

    春丫想了想,虽然没有多少信心但是还是点点头:“我能。”

    张春点头道:“所以我要让所有的人吃饱,我不想子孙后代都是东亚病夫。”

    张凤兰到张家岭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报信了。

    张春病了。他的神智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但是身体却是又瘦又弱的孩子,而且张春已经感到了这具身体似乎不止是瘦弱,还有别的方面的原因。加上淋了一些雨,受了风寒,终于撑不下去倒下了。张凤兰到的时候,老中医宁伯和春丫正在给张春熬药。

    张春头上裹着降温的毛巾,还在翻看田册统计张家岭的农田,以及院子里的物资与人口。张家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换来的全部是粮食和药材。活下来的人又抬了两天死人,后院也有重伤去世的,但是没有饿死的。

    张凤兰是张家的大小姐,但是二房的。她的长相一般,只能算清秀,一脸的精明能干。这位传奇的“祖奶奶”在家谱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还有好几副画像。所以张春一眼就认出了骑着小毛驴,穿着袄裙和披风,挽着妇人发髻,带着十名拿着洋枪的家丁的妇人就是自己的大姐。

    张凤兰看着幼弟和满桌子的账本,就有些相信传言了。

    短短几天时间,张家岭八岁少爷带着人打散土匪的故事就流传到了清河。都说这孩子是个狠人,对土匪狠,对亲人更加狠。他把所有的死人都埋在了一起。如果说这个小弟不近人情,张凤兰是不相信的。这个弟弟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绝对不是坏人。他做这些事情,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张凤兰已经看到有人在农田里除草,那些庄户人穿得不好,但是绝不是衣不遮体,甚至比其它地方的庄户人还要好些。

    张家岭的废墟正在被清理,已经不是以前脏乱的局面,反而多了几分整洁。所有人都住在张家大院里面,前院搭起来了茅草房。并搭建了一个高高的瞭望塔。

    近六七十号人,孩子占了一多半,伤员占了一多半,据说还有土匪的孩子。

    在农田里干活的人也大多都带着伤。张凤兰带着拉着粮食的板车的一百多人一过北广河小桥就受到了盘查。两边的树林里显然埋伏的有人。盘查的人不是张家的家丁,而是牛头山里的庄户人家的孩子。十三四岁,不认识张凤兰。

    很难想象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够把这些人聚集到一起,人心不散,还能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但是这个幼弟做到了。

    后院,还有两个重伤员可能挺不过去,但是活着的这些人伤势原本也是救不过来的,但是现在神奇地没有死。据说是宁伯听从了张春的建议,采用了西医严格高温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甚至所有人都洗了热水澡,洗头发除虱子,喝开水,才让张家岭没有出现疫病和伤员过多的死亡。这让张家大院的孩子几乎都是秃头,不管男女。

    而张凤兰一路上已经听说一些死人多的地方因为无人收敛尸骨而出现了疫病。

    张凤兰发现房间里除了账目,更多的是书。桌子上,床上都是翻开了一半的书籍。张家几乎全部能收集到的书籍都在这里了。

    张春满脸潮红,想站起来。不过没能成功,只是喊了一声:“大姐。”

    张凤兰笑着搂住张春道:“小弟,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不然张家就绝后了。”

    张凤兰读过两年新学,丈夫吴思诚在汉口新学读书,并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不过因为太年轻,只是一个小幕僚而已。张凤兰接受的新思想可能在云龙镇是数一数二的,张凤兰作为清河吴家的长房媳妇,实际上掌握着整个吴家的大小事务,其精明能干,手段强硬果决是出了名的。

    张凤兰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小弟的果决不弱于自己,所以虽然临时接过了张家的事务,但是基本上沿用了张春的办法。而且大多数事情,还是让张春做决定。

    因为毕竟以后的张家是张春的。

    张凤兰的夫家清河吴家,有油槽坊和榨坊。吴家的酒和油沿着清河上可以到云龙河,下可以到汉口,是有名的大家族。从云龙河到汉口,各种势力交错复杂,危险重重,但是清河吴家却能够通行无阻,这就是大家族的好处。张凤兰嫁过去就是掌家媳妇,掌管着偌大的财产。张凤兰除了粮食和民夫,还带了十多个家丁和一个管家过来,这些家丁带来了十杆汉阳造。这让张家岭实力大增。土匪们就在周边绝迹了,连想趁机兼并张家财产的的其它家族也没了这个心思。

    张凤兰同时保住的还有金鸡岭的张家,因为活下来的张家二少爷的媳妇张扬氏,是张凤兰的同学和闺蜜。两个人没出嫁的时候就在一起玩。张凤兰出嫁后,张扬氏又嫁到了金鸡岭,所以算是拐弯了的亲戚。

    清河的张家和吴家也是有着通家之好的两个大家族。所以原本张姓的清河本家要逼张扬氏改嫁,强占金鸡岭的田产。在张凤兰的干预下没能成功,而是替张扬氏找了清河一个张家老实能干的同辈人当了赘婿来继承金鸡岭的张家的香火。

    张扬氏也是一个不肯低头的人物,金鸡岭现在只剩下了十来个女人和六七个孩子。生活艰难,但是硬撑着不肯求别人。包括张凤兰。只是派一个妇人过来给张凤兰道谢。

    有了这位厉害的大姐,张春总算可以休息一下。

    正如后世家谱中的记载,张凤兰还真带了两百两银子。不过张春并没有按照张凤兰的建议重建张家大院,而是扩建了张家大院原本高出地面的地基并在这个基础上夯填了高高的,近两米厚的土墙,把张家村全部围了起来。人工除了张家岭的四十多人和慢慢汇集起来的二十多个其它村子的幸存者。大多数都是吴家陆续来的几百壮劳力。

    建设速度很快,因为吴家也离不开张凤兰,她只能够在娘家呆一个月的时间。张凤兰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人手。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一晃而过。在张春身体恢复,能够下床的时候。张凤兰就带着人回清河了。原本在张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张凤兰,现在只是在关键时刻扶了一把,然后就退场了。快得张春几乎来不及反应。

    这段时间,虽然张春一直病着,但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和张凤兰一起在床边商议出来的,最后的决定都是由张春做出。这是张凤兰刻意培养这个弟弟的能力。

    原本张凤兰还想看看春丫是否能够配得上张春。没想到这丫头死心眼,只是一个做丫头的料,完全没有当女主人的心思。张凤兰也就放弃了这个心思。

    一个月的时间,实际上只够把土墙打起来。人称土围子。

    就算是这样,这个土围子在云龙河也是头一份。土围子内侧看起来是两米多高,但是从外面看却有四五米高。是在村子的地基高台上建起来的。为了建这个土围子。东南西北都挖出来深深的堰塘。最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帮忙。

    吴家的人离开后,张家岭一下子安静下来。

    土围子南北两里,东西一里,不是很规则。出入口只有南门和北门。中间一条道路分成了两半。

    张家原有的大院就占了中间最大的一块,只有张家后面的槽坊没有了。由此可以想见张家曾经是多么大的一个家族,也能够看出一个大家族的能量。当然,现在张家粮食都很紧缺,又怎么会去弄什么槽坊?

    张家岭有一千多亩土地,原来是张家各房的。现在张家只剩下了张春一个,剩下的都是佃户、长工或者家奴,还有从别的村庄救出来的妇女和孩子。算起来张春就是最大的地主。

    张凤兰走之前,已经由县主薄辛宝久过来给张春换了田契,吴家在云龙河两岸,声名显赫,张凤兰的丈夫吴思诚是总督大人的幕僚,所以辛宝久不敢得罪。当然,另一方面还是确定是否能够纳粮。

    寨门上贴了辛宝久带来的总督大人的“劝学篇”,其实只是一个简写版,不是张之洞后来细化到四万多字,上报给光绪皇帝的版本。湖北的洋务和维新要比朝廷早几个月。劝学篇的问世,标志着戊戌变法已经开始,但是也意味着很快就会结束。衙役张贴榜文的时候,有些漫不经心,事实上,这种文章,没人讲解老百姓看不懂。主薄和衙役们也没有讲解,只是换完田契就走了。

    由于不是皇榜,所以劝学篇是在黄纸上翻印出来的。张春知道七月份的时候,劝学篇的序言将以皇榜的形式在全国张贴。再过两个月,逼上绝路的慈禧太后绝地反击。而劝学篇也意味着维新派也有着两个决然不同的方向,隐含着试图恢复汉人政权与维护满族皇权的决裂。这注定了百日维新的失败。

    榜文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正在张家大院的两侧修建临时住房。

    活下来的人女人多,孩子多,成年男人算上只有二十七个,各自挑了中意的女人,所以土围子里有了二十来户人家。连五十七岁的张秀清也被张春赶出了大院。

    大院里还有十四个不愿意再嫁,或者找不到男人的女人。二十多个十一岁以上的半大孩子,三十一个从十岁到两岁的孩子,或者是孤儿,或者是孤儿寡母。整个土围子里一百多号人,都靠大院的粮食养着。

    好在这些土匪也是农民出身,他们杀人放火抢粮食,但是没有破坏田地里的庄稼。

    粮食,是人活下来的基础,山里土地贫瘠,如果破坏了这些庄稼,湖里人和山里人都得死。

    而张春,除了要养活这些人以外,他还要上缴朝廷的税银。他成了张家岭的保长。保长有负责替朝廷收税的义务。八岁的保长可能有些荒唐,但是从周湖到燕子口,老百姓死伤惨重,主薄辛宝久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朝廷已经发话没有抚恤,税银半分都不得少。因为洋务维新需要银子,大量的银子。

章节目录

农业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郁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郁榕并收藏农业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