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蔡和伍洪波联手,他们两个提名杨锐,怎么可能陪跑。”站在会场里的,都是熟悉内情的学者,根本不觉得杨锐会落选。
蒋同化的手在口袋里攥着,道:“要是别的委员会,老蔡和老伍确实行。gp委员会,他们都伸手进来?手也伸太长了吧。”
“行了,都少说两句。”圈子里总有老成持重的人,看着味道不对,连忙向四周看看,劝说起来。
蒋同化却没有住嘴的意思,继续道:“我没说错吧。gp是卫生部的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插手插的这么长,然后还派一个学生来接任老周的位置,他杨锐有资格吗?”
“哎,小声点,小声点。”
“我不怕他听到。”蒋同化难看的笑一笑,道:“老周又不是一病不起了,现在提名,下个月再通过,他说不定病好了?”
“老周是癌症,自己说要退的,怎么好得了。”旁人苦笑不已。
蒋同化道:“那也应该让我们选人吧。”
“没什么人好选吧,如果有的选,也不至于让杨锐补位。”
“梁策不是现成的?”蒋同化向左右看了看。
圈子里的几个人一愣,却是不由自主的躲开了蒋同化的视线。
蒋同化重重的咳嗽一声,道:“我说的不对?”
“梁策和杨锐比,还是有点不太好比。”大家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蒋同化稍微有点心虚,舔舔嘴唇就给忘了,转头道:“梁策是卫生部聘请的教授级专家,也参加过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写的文章也在中外多个期刊上发表过,硬条件都是够的,对不对?”
“你说真的?”站在蒋同化对面的孙安算是听出了味道。
“选梁策,总比选杨锐合适吧?”
“杨锐这不是已经选上了?”
蒋同化沉稳的道:“能上就能下,杨锐要是下了,梁策再补位也合适吧。”
孙安等人既有些恍然,又有些扭捏。
梁策是蒋同化的师弟,出身高贵,是飞出卫生部大院的金凤凰,一路前行,畅通无阻。
不过,家庭出身再好,要进gp这样的委员会,也还是要有些学术成就的。
梁策虽然很顺利的读了大学出来,还去国外留学了两年,可就他发表的那些论文,做过的那些项目,完全不足以正选甚至补位进入gp委员会,只能说是满足了最低标准。
然而,目前的最低标准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最低标准呢?为了照顾gp委员会里的一些年老的委员,最低标准根本是低于标准的,整体向资历和年龄方面倾斜,否则,早年自学成才的那些学者,还有糟过罪刚平反的那些学者,都要因为硬条件而被卡在外面了,那当然不行。
不过,其他学者都是有一两项低于标准的地方,低空掠过算是照顾,算算梁策,他要低空掠过的地方可就多了,有些说不定还是在低空线下面略过的,尤其是论文质量,看过的人都说味儿大。
但要说比杨锐强的地方,梁策也是有的,比如他是十六岁就火线入党的大学生,比如他有多年浸淫卫生部项目的经历,经手的项目不说成果如何,数量首先能打杨锐一个踉跄。
但不管怎么吹嘘,要说梁策有资格给杨锐补位,或者说有资格进gp委员会,那就真的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但凡了解一点此人的都知道,梁策之所以能留学,之所以能一路晋升成为教授,之所以能承揽多个项目,都是政治元素。
不过,蒋同化还是有些声望的,他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为自家小师弟摇旗呐喊了,他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其他人也只能听着。
没人说话,蒋同化也不觉得尴尬,自顾自的道:“要说条件,杨锐的条件其实是不够的,首先一条文凭,他现在是在读本科生,也就是说,他的最高学历是高中,对不对?”
蒋同化撇撇嘴,道:“高中生列席gp委员会,咱们这个委员会,级别也太低了吧。这算不算一条?”
孙安捧了个哏,说:“算一条。”
“他没职称吧,职务都没有。这算不算一条?”
“也算。”
“要我说,就这两条算下来,梁策的条件比杨锐的好。”蒋同化看向圈子里的其他人。
“筹备委员会已经提名了杨锐,再提梁策也晚了吧。”还有人试图打消蒋同化的念头。
蒋同化不屑的一笑,道:“筹备委员会算什么。按规定,补选以后,都要重新划一次赞成反对,要是得了五票反对,就要重新考虑,咱们这里不是刚好五个人?”
“这不等于是跳票了?”孙安的眼皮子都跳了起来。
蒋同化咳嗽一声,道:“这怎么就是跳票了?划赞成反对,不就是为了询问咱们这些人意见,咱们这些人,就有责任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不对?”
蒋同化说的划赞成反对,是企事业单位里常见的投票,比如每当有干部要调动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单位做调查,主要是请该单位的员工给该干部打分,并询问大家对该干部的意见,这也是政审的一部分。
这种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遏制一把手的权力。
凡是还想进步的,就不能搞的天怒人怨。
gp委员会也等于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被提名者对筹备委员会的工作是否赞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通常情况下,划赞成反对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反对固然是让人受损,但实名反对的结果也很难料。蒋同化的做法不仅不常见,而且违反组织原则,其他几个人再次沉默下来。
“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蒋同化再次劝道:“要是杨锐够格,我什么都不说,但杨锐这样子的,咱们反对也正常,对不对?再下一轮补选,就是两次补选了,两次补选再降低要求,要是杨锐还能选上来,咱们也不吃亏,对不对?”
他连问了几遍,也让其他人陷入了思考。
很明显,所谓的千载难逢,是对梁策而言的,当然,也是对蒋同化而言的。
杨锐的资历不足,不仅被人看做是弱点,而且是可资利用的弱点。
孙安深深的看了蒋同化一眼,道:“选杨锐的话,的确不是很恰当。”
说完,他就踱步去了会场的另一边。
其他人或者说话,或者不说话,也都慢慢的散开了。
蒋同化的手在口袋里攥着,道:“要是别的委员会,老蔡和老伍确实行。gp委员会,他们都伸手进来?手也伸太长了吧。”
“行了,都少说两句。”圈子里总有老成持重的人,看着味道不对,连忙向四周看看,劝说起来。
蒋同化却没有住嘴的意思,继续道:“我没说错吧。gp是卫生部的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插手插的这么长,然后还派一个学生来接任老周的位置,他杨锐有资格吗?”
“哎,小声点,小声点。”
“我不怕他听到。”蒋同化难看的笑一笑,道:“老周又不是一病不起了,现在提名,下个月再通过,他说不定病好了?”
“老周是癌症,自己说要退的,怎么好得了。”旁人苦笑不已。
蒋同化道:“那也应该让我们选人吧。”
“没什么人好选吧,如果有的选,也不至于让杨锐补位。”
“梁策不是现成的?”蒋同化向左右看了看。
圈子里的几个人一愣,却是不由自主的躲开了蒋同化的视线。
蒋同化重重的咳嗽一声,道:“我说的不对?”
“梁策和杨锐比,还是有点不太好比。”大家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蒋同化稍微有点心虚,舔舔嘴唇就给忘了,转头道:“梁策是卫生部聘请的教授级专家,也参加过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写的文章也在中外多个期刊上发表过,硬条件都是够的,对不对?”
“你说真的?”站在蒋同化对面的孙安算是听出了味道。
“选梁策,总比选杨锐合适吧?”
“杨锐这不是已经选上了?”
蒋同化沉稳的道:“能上就能下,杨锐要是下了,梁策再补位也合适吧。”
孙安等人既有些恍然,又有些扭捏。
梁策是蒋同化的师弟,出身高贵,是飞出卫生部大院的金凤凰,一路前行,畅通无阻。
不过,家庭出身再好,要进gp这样的委员会,也还是要有些学术成就的。
梁策虽然很顺利的读了大学出来,还去国外留学了两年,可就他发表的那些论文,做过的那些项目,完全不足以正选甚至补位进入gp委员会,只能说是满足了最低标准。
然而,目前的最低标准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最低标准呢?为了照顾gp委员会里的一些年老的委员,最低标准根本是低于标准的,整体向资历和年龄方面倾斜,否则,早年自学成才的那些学者,还有糟过罪刚平反的那些学者,都要因为硬条件而被卡在外面了,那当然不行。
不过,其他学者都是有一两项低于标准的地方,低空掠过算是照顾,算算梁策,他要低空掠过的地方可就多了,有些说不定还是在低空线下面略过的,尤其是论文质量,看过的人都说味儿大。
但要说比杨锐强的地方,梁策也是有的,比如他是十六岁就火线入党的大学生,比如他有多年浸淫卫生部项目的经历,经手的项目不说成果如何,数量首先能打杨锐一个踉跄。
但不管怎么吹嘘,要说梁策有资格给杨锐补位,或者说有资格进gp委员会,那就真的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但凡了解一点此人的都知道,梁策之所以能留学,之所以能一路晋升成为教授,之所以能承揽多个项目,都是政治元素。
不过,蒋同化还是有些声望的,他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为自家小师弟摇旗呐喊了,他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其他人也只能听着。
没人说话,蒋同化也不觉得尴尬,自顾自的道:“要说条件,杨锐的条件其实是不够的,首先一条文凭,他现在是在读本科生,也就是说,他的最高学历是高中,对不对?”
蒋同化撇撇嘴,道:“高中生列席gp委员会,咱们这个委员会,级别也太低了吧。这算不算一条?”
孙安捧了个哏,说:“算一条。”
“他没职称吧,职务都没有。这算不算一条?”
“也算。”
“要我说,就这两条算下来,梁策的条件比杨锐的好。”蒋同化看向圈子里的其他人。
“筹备委员会已经提名了杨锐,再提梁策也晚了吧。”还有人试图打消蒋同化的念头。
蒋同化不屑的一笑,道:“筹备委员会算什么。按规定,补选以后,都要重新划一次赞成反对,要是得了五票反对,就要重新考虑,咱们这里不是刚好五个人?”
“这不等于是跳票了?”孙安的眼皮子都跳了起来。
蒋同化咳嗽一声,道:“这怎么就是跳票了?划赞成反对,不就是为了询问咱们这些人意见,咱们这些人,就有责任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不对?”
蒋同化说的划赞成反对,是企事业单位里常见的投票,比如每当有干部要调动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单位做调查,主要是请该单位的员工给该干部打分,并询问大家对该干部的意见,这也是政审的一部分。
这种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遏制一把手的权力。
凡是还想进步的,就不能搞的天怒人怨。
gp委员会也等于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被提名者对筹备委员会的工作是否赞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通常情况下,划赞成反对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反对固然是让人受损,但实名反对的结果也很难料。蒋同化的做法不仅不常见,而且违反组织原则,其他几个人再次沉默下来。
“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蒋同化再次劝道:“要是杨锐够格,我什么都不说,但杨锐这样子的,咱们反对也正常,对不对?再下一轮补选,就是两次补选了,两次补选再降低要求,要是杨锐还能选上来,咱们也不吃亏,对不对?”
他连问了几遍,也让其他人陷入了思考。
很明显,所谓的千载难逢,是对梁策而言的,当然,也是对蒋同化而言的。
杨锐的资历不足,不仅被人看做是弱点,而且是可资利用的弱点。
孙安深深的看了蒋同化一眼,道:“选杨锐的话,的确不是很恰当。”
说完,他就踱步去了会场的另一边。
其他人或者说话,或者不说话,也都慢慢的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