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亚男懵懵懂懂的跟着总编走,发现后者带着自己来到台长办公室的时候,才猛然惊醒。
“小方同志,我接下来要给你看的,是内部资料,没有上级领导的许可,不允许散发、讨论和传播,你明白吗?”总编当着台长的面教育方亚男。
方亚男傻傻的点头,低声问:“总编,我递的本子不合适?”
“先不说你的本子的事。”总编挥挥手,道:“接下来,我放几个画面给你看,你不要管内容,只看里面出现的人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杨锐。”
“哦。”
“我再提醒你一下,不传播,不讨论,在上级领导做出决定以前,你要谨记保密条例。保密条例会背吧。”
方亚男苦着脸说“会”。
总编这才转过头,看向台长。
台长稍作沉吟,转瞬和颜悦色的道:“小方同志……”
“是。”
“你不要紧张,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呢,保密还是要做的,叫你来,也是对你的信任,一会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是,你就介绍一下这个杨锐,如果不是,那就当没有今天这回事,你能做到吗?”
“能。”方亚男的心情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紧张了。
台长向总编点头示意,突然又问:“小方懂英语吗?”
方亚男本能的谦虚道:“懂一点……”
“哦。”台长不再多说什么,就国内目前的英语水平,能背全英文字母的都敢说自己懂一点。
总编这时才从柜子里拿出录像带,开始播放。
电视里,出现了国外的新闻节目。
方亚男立刻目不转睛的看了起来。
总编用的是快放功能,画面走的很快,语音已经没法听了,但不时出现在画面里的英文,还是让方亚男猜到些内容。
她的英文水平显然不是“懂一点”的水平。
事实上,为了出国,方亚男是苦练过英文的。
她很快判断出,这是一次新闻前的人物介绍,被介绍人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是介绍的重点,但具体是什么情况,方亚男就不甚了了了。
总编并没有让大家等太久。
须臾,一个头像出现在了屏幕中。
总编立即按了暂停,接着倒退回来,正常播放。
电视里的声音顿时变的正常:“来自中国的21岁年轻人ruiyang有可能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让我们不得不……”
总编再次按了暂停,因为头像再次出现了。
“这是你写见过的杨锐吗?”总编问方亚男。
帅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脸,让方亚男一眼就看了出来。
她轻轻点头:“是杨锐,他怎么了?”
她已经听到了一部分答案,只是仍然不相信而已,或者,担心是听错了。
总编严肃的看着她,道:“小方,我刚才怎么说的,不该问的不要问,更不要传播和讨论。行了,你现在介绍一下这位杨锐同志。”
既然还叫同志,那就说明他没犯事。方亚男悄然松了一口气,道:“我也是刚刚认识杨锐……同志,据我所知,他是北京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档案上有的东西就不用说了,说说你了解的其他情况,他的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做事的风格怎么样。”总编一句话就让方亚男惊喜准备的说辞失效。
方亚男犹豫了一下,道:“社会关系方面,我也不是很了解,我们也是才刚刚认识……”
“你们是什么关系?”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杨锐的英语老师。”
“那就顺着这个继续说……”总编搬了一个板凳到台长侧前方,盯着方亚男,不是审讯,胜似审讯。
方亚男只好苦着脸,继续说。
陆陆续续的谈了一刻钟,甚至将杨锐买字画的细节都说过了,才听台长说:“可以了,把她写的本子给我看看。”
总编连忙拿给他。
台长一边看一边问:“你写的这个采访的台本,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做一篇什么样的新闻?”
“我没想……”方亚男懦懦的道:“我觉得,记者采访之前,不预设立场是最好的。我就是觉得,他一次性买很多字画,是很有意思的新闻现象,会有什么样的新闻结果,我并没有考虑。”
“没有考虑就不对……”总编大人的声音更严肃了。
台长咳嗽一声,道:“先不说这些,这个台本要修改一下,老张,你组织人手做几个方案出来。”
“好的。”总编答应了下来,拉着方亚男离开。
出了台长室,方亚男轻松许多,又问道:“总编,究竟怎么回事?您给个提示呗。”
“不是说了,不允许讨论吗?”总编绷着脸,但台长不在身边,威严未免不足。
“我又没说什么事,您就给个提示吧,要不然,我莫名其妙的犯了错误,您说多冤呐。”方亚男借着自己年轻女孩子的优势,撒娇打滚的要求。
总编不像是台长那样高高在上,被方亚男缠的没办法,只好说:“我也不知道前因后果呀,你现在问我,我是要犯错误的,我只能说,你不要打问,过阵子,你就知道情况了。”
方亚男不甘不愿的停下了询问。
到了大办公室,总编召集了几名台里有名的笔杆子,聚集到自己的办公室,道:“咱们临时组建一个专项小组,研究一下接下来的采访工作啊,接下来,我们重点进行的将是人物采访。被采访人的名字叫杨锐,是北京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今年21岁……”
“这么年轻?”一位咬着笔杆的笔杆子抬起笔杆子般的细长脖子,问了一句笔杆子式的废话。
总编点头,道:“年轻是年轻了一些,但成绩很出色……”
停了一下,总编道:“有传言说,这位杨锐,可能拿到诺贝尔奖,几率不高,但是,提名大概是已经拿到了……我说了,他拿到诺贝尔奖的几率并不高……”
“什么诺贝尔奖,吗……”
“提名应该是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吧。”总编不是很确定。
他再说什么都没人听了,几名笔杆子全都激烈的讨论起来了。
方亚男讶然抬头,她猜到了一部分,但怎么也想不到真相竟是这个!
在84年的当下,再没有什么主题是比为国争光更有新闻性的了。
看看许海峰受到的礼遇,就能从中窥到一丝端倪。许海峰作为中国奥运夺金的第一人,确实是成绩斐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拿到金牌的并不知许海峰一个人,他之所以拿到第一枚金牌的原因之一,是射击项目的排序更靠前,这种微小的差距,却产生了巨大的声望差异,也只有放在80年代的环境中,才能令人理解。
这个重新打开国门看世界的国家,正处在一种群体性的癫狂之中,用“渴望”一词来形容这个时代,再恰当不过。
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疯狂的渴望着,渴望金钱、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尊重,他们渴望一切美好的事务,但得到太难,以至于有一名代表得到了,都会引起后世难以想象的轰动。
比起奥运金牌,比起体育世界的成功,诺贝尔奖的含金量或许是太足太足了,足的让笔杆子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只余淡淡的沉默。
沉默的太久,以至于有轻轻的叹息声。
中国的学术传统延续千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更是贯穿始终。
然而,学术又实在是太难太难,尤其是在80年代的环境下,中国能够拿得出手的学术成绩,着实是少之又少。
陈景润为什么那般有名?若以学术成绩论,做出了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的学术成就更高,因为他彻底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陈景润只是将哥德巴赫猜想再次往前推进了一步,其成就,与法尔廷斯、肯里贝特相似,而法尔廷斯与肯里贝特,正常人都没听过,怀尔斯在完成费马大定理的几个月里,倒是在全球媒体面前刷了刷脸,可也仅此而已。
相比之下,陈景润却是把中国人刷了个遍,甚至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为数学家的代名词。
假如有诺贝尔数学奖,完成体的费马大定理,或者完整体的哥德巴赫猜想,都是妥妥的预定了奖项的。
但未完成体的哥德巴赫猜想就不好说了。
北大的大二学生杨锐,现在就要拿到诺贝尔奖了?
“不太可能吧。”热烈的燃烧之后,是颓废的灰烟。
几个笔杆子都点上了烟,烟雾后的脸庞模糊不清。
“我说了,是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他现在只是拿到了提名。”总编给出回答。
“我说的就是提名,不太可能。我研究过诺贝尔奖,他们的提名机制很奇怪的,而且,现在也没到提名的时间……再说了,21岁的学生,能研究出什么?诺贝尔是发明家起来的,但诺贝尔奖不是给发明家的。”站在方亚男身侧的笔杆子吞云吐雾,声音嘶哑。
几个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现在社会上很有些人在搞发明创造,但发明是不能得诺贝尔奖的,这个是不一样的,别人怎么说咱们不管,咱们自己这么播出去,就闹笑话了。”
“就变成事故了。”
“说的是。”
几个人继续吞云吐雾,让房间变的像是毒气室似的。
“我这里有几个录像带,等翻译同志到了,我们内部看一下。”总编没有争辩的意思,转头又道:“不管提名有还是没有,台长都准备拍点东西出来。咱们先准备好,有备无患。另外,我们也在了解具体的情况。”
“有提名和没提名,区别很大吧。”
“恩……没有提名的话,咱们就拍成追踪报道,连续播放一下,有提名的话……台长的意思是拍成纪录片。”
“纪录片!”几个笔杆子的眼睛都亮了,在这个拍什么片子都赚工资的年代,格调高企的纪录片可是大家争相追捧的好东西。
方亚男的眼神完全迷茫了,随便出门逛街,都能溜到这样的大拿?
景语兰跟着母亲回老家,也能遇到这样一名学生?
学生?恐怕早就不是了吧!
……
“小方同志,我接下来要给你看的,是内部资料,没有上级领导的许可,不允许散发、讨论和传播,你明白吗?”总编当着台长的面教育方亚男。
方亚男傻傻的点头,低声问:“总编,我递的本子不合适?”
“先不说你的本子的事。”总编挥挥手,道:“接下来,我放几个画面给你看,你不要管内容,只看里面出现的人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杨锐。”
“哦。”
“我再提醒你一下,不传播,不讨论,在上级领导做出决定以前,你要谨记保密条例。保密条例会背吧。”
方亚男苦着脸说“会”。
总编这才转过头,看向台长。
台长稍作沉吟,转瞬和颜悦色的道:“小方同志……”
“是。”
“你不要紧张,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呢,保密还是要做的,叫你来,也是对你的信任,一会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是,你就介绍一下这个杨锐,如果不是,那就当没有今天这回事,你能做到吗?”
“能。”方亚男的心情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紧张了。
台长向总编点头示意,突然又问:“小方懂英语吗?”
方亚男本能的谦虚道:“懂一点……”
“哦。”台长不再多说什么,就国内目前的英语水平,能背全英文字母的都敢说自己懂一点。
总编这时才从柜子里拿出录像带,开始播放。
电视里,出现了国外的新闻节目。
方亚男立刻目不转睛的看了起来。
总编用的是快放功能,画面走的很快,语音已经没法听了,但不时出现在画面里的英文,还是让方亚男猜到些内容。
她的英文水平显然不是“懂一点”的水平。
事实上,为了出国,方亚男是苦练过英文的。
她很快判断出,这是一次新闻前的人物介绍,被介绍人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是介绍的重点,但具体是什么情况,方亚男就不甚了了了。
总编并没有让大家等太久。
须臾,一个头像出现在了屏幕中。
总编立即按了暂停,接着倒退回来,正常播放。
电视里的声音顿时变的正常:“来自中国的21岁年轻人ruiyang有可能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让我们不得不……”
总编再次按了暂停,因为头像再次出现了。
“这是你写见过的杨锐吗?”总编问方亚男。
帅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脸,让方亚男一眼就看了出来。
她轻轻点头:“是杨锐,他怎么了?”
她已经听到了一部分答案,只是仍然不相信而已,或者,担心是听错了。
总编严肃的看着她,道:“小方,我刚才怎么说的,不该问的不要问,更不要传播和讨论。行了,你现在介绍一下这位杨锐同志。”
既然还叫同志,那就说明他没犯事。方亚男悄然松了一口气,道:“我也是刚刚认识杨锐……同志,据我所知,他是北京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档案上有的东西就不用说了,说说你了解的其他情况,他的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做事的风格怎么样。”总编一句话就让方亚男惊喜准备的说辞失效。
方亚男犹豫了一下,道:“社会关系方面,我也不是很了解,我们也是才刚刚认识……”
“你们是什么关系?”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是杨锐的英语老师。”
“那就顺着这个继续说……”总编搬了一个板凳到台长侧前方,盯着方亚男,不是审讯,胜似审讯。
方亚男只好苦着脸,继续说。
陆陆续续的谈了一刻钟,甚至将杨锐买字画的细节都说过了,才听台长说:“可以了,把她写的本子给我看看。”
总编连忙拿给他。
台长一边看一边问:“你写的这个采访的台本,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做一篇什么样的新闻?”
“我没想……”方亚男懦懦的道:“我觉得,记者采访之前,不预设立场是最好的。我就是觉得,他一次性买很多字画,是很有意思的新闻现象,会有什么样的新闻结果,我并没有考虑。”
“没有考虑就不对……”总编大人的声音更严肃了。
台长咳嗽一声,道:“先不说这些,这个台本要修改一下,老张,你组织人手做几个方案出来。”
“好的。”总编答应了下来,拉着方亚男离开。
出了台长室,方亚男轻松许多,又问道:“总编,究竟怎么回事?您给个提示呗。”
“不是说了,不允许讨论吗?”总编绷着脸,但台长不在身边,威严未免不足。
“我又没说什么事,您就给个提示吧,要不然,我莫名其妙的犯了错误,您说多冤呐。”方亚男借着自己年轻女孩子的优势,撒娇打滚的要求。
总编不像是台长那样高高在上,被方亚男缠的没办法,只好说:“我也不知道前因后果呀,你现在问我,我是要犯错误的,我只能说,你不要打问,过阵子,你就知道情况了。”
方亚男不甘不愿的停下了询问。
到了大办公室,总编召集了几名台里有名的笔杆子,聚集到自己的办公室,道:“咱们临时组建一个专项小组,研究一下接下来的采访工作啊,接下来,我们重点进行的将是人物采访。被采访人的名字叫杨锐,是北京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今年21岁……”
“这么年轻?”一位咬着笔杆的笔杆子抬起笔杆子般的细长脖子,问了一句笔杆子式的废话。
总编点头,道:“年轻是年轻了一些,但成绩很出色……”
停了一下,总编道:“有传言说,这位杨锐,可能拿到诺贝尔奖,几率不高,但是,提名大概是已经拿到了……我说了,他拿到诺贝尔奖的几率并不高……”
“什么诺贝尔奖,吗……”
“提名应该是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吧。”总编不是很确定。
他再说什么都没人听了,几名笔杆子全都激烈的讨论起来了。
方亚男讶然抬头,她猜到了一部分,但怎么也想不到真相竟是这个!
在84年的当下,再没有什么主题是比为国争光更有新闻性的了。
看看许海峰受到的礼遇,就能从中窥到一丝端倪。许海峰作为中国奥运夺金的第一人,确实是成绩斐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拿到金牌的并不知许海峰一个人,他之所以拿到第一枚金牌的原因之一,是射击项目的排序更靠前,这种微小的差距,却产生了巨大的声望差异,也只有放在80年代的环境中,才能令人理解。
这个重新打开国门看世界的国家,正处在一种群体性的癫狂之中,用“渴望”一词来形容这个时代,再恰当不过。
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疯狂的渴望着,渴望金钱、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尊重,他们渴望一切美好的事务,但得到太难,以至于有一名代表得到了,都会引起后世难以想象的轰动。
比起奥运金牌,比起体育世界的成功,诺贝尔奖的含金量或许是太足太足了,足的让笔杆子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只余淡淡的沉默。
沉默的太久,以至于有轻轻的叹息声。
中国的学术传统延续千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更是贯穿始终。
然而,学术又实在是太难太难,尤其是在80年代的环境下,中国能够拿得出手的学术成绩,着实是少之又少。
陈景润为什么那般有名?若以学术成绩论,做出了费马大定理的怀尔斯的学术成就更高,因为他彻底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而陈景润只是将哥德巴赫猜想再次往前推进了一步,其成就,与法尔廷斯、肯里贝特相似,而法尔廷斯与肯里贝特,正常人都没听过,怀尔斯在完成费马大定理的几个月里,倒是在全球媒体面前刷了刷脸,可也仅此而已。
相比之下,陈景润却是把中国人刷了个遍,甚至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为数学家的代名词。
假如有诺贝尔数学奖,完成体的费马大定理,或者完整体的哥德巴赫猜想,都是妥妥的预定了奖项的。
但未完成体的哥德巴赫猜想就不好说了。
北大的大二学生杨锐,现在就要拿到诺贝尔奖了?
“不太可能吧。”热烈的燃烧之后,是颓废的灰烟。
几个笔杆子都点上了烟,烟雾后的脸庞模糊不清。
“我说了,是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他现在只是拿到了提名。”总编给出回答。
“我说的就是提名,不太可能。我研究过诺贝尔奖,他们的提名机制很奇怪的,而且,现在也没到提名的时间……再说了,21岁的学生,能研究出什么?诺贝尔是发明家起来的,但诺贝尔奖不是给发明家的。”站在方亚男身侧的笔杆子吞云吐雾,声音嘶哑。
几个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现在社会上很有些人在搞发明创造,但发明是不能得诺贝尔奖的,这个是不一样的,别人怎么说咱们不管,咱们自己这么播出去,就闹笑话了。”
“就变成事故了。”
“说的是。”
几个人继续吞云吐雾,让房间变的像是毒气室似的。
“我这里有几个录像带,等翻译同志到了,我们内部看一下。”总编没有争辩的意思,转头又道:“不管提名有还是没有,台长都准备拍点东西出来。咱们先准备好,有备无患。另外,我们也在了解具体的情况。”
“有提名和没提名,区别很大吧。”
“恩……没有提名的话,咱们就拍成追踪报道,连续播放一下,有提名的话……台长的意思是拍成纪录片。”
“纪录片!”几个笔杆子的眼睛都亮了,在这个拍什么片子都赚工资的年代,格调高企的纪录片可是大家争相追捧的好东西。
方亚男的眼神完全迷茫了,随便出门逛街,都能溜到这样的大拿?
景语兰跟着母亲回老家,也能遇到这样一名学生?
学生?恐怕早就不是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