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唐绍仪和袁世凯翻脸并潜居上海之后,陈敬云就曾经邀请过他加入国民军中,不过唐绍仪却是婉拒了陈敬云的邀请,之后陈敬云组建东南宣抚使的时候第二次邀请,还是被婉拒,今年七月份成立大元帅府的时候陈敬云再一次给他去了亲笔信,并派了交通部总长施肇基亲自把信送过去,邀请他担任政务院院长一职,可谓是给足了面子,可这还是被拒绝了,这让陈敬云有些羞恼了。
陈敬云三番五次邀请他自然看重了他以前的名望而已,更希望他到自己政斧中任职之后向世人宣告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连唐绍仪这样的北洋老人都背叛了他袁世凯,那么袁世凯距离倒台还会远吗?实事求是的说,陈敬云邀请他并不是因为唐绍仪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影响力。
可就算陈敬云再看重他,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唐绍仪这个人的名气也慢慢淡了,没了名气没了名望陈敬云要他来做什么用啊,难不成还真看重了他治理国家的才能不成?
再者事不过三,他唐绍仪又不是诸葛亮,自己也不是什么刘备,陈敬云可不会放下面子去做什么三顾茅庐的事情,既然连番邀请都不来陈敬云干脆也就打消这个念头了,所以正式组建政斧的时候,他就没邀请唐绍仪而是直接任命了郑祖荫为政务院院长。至于唐绍仪,爱干嘛干嘛去吧!
而陈敬云的这个举动也让施肇基大感意外,施肇基乃是唐绍仪的侄女婿,他自然是想要唐绍仪当上政务院院长的,本来他以为唐绍仪之前没答应,一方面是怕被人骂为叛徒,刚从北洋辞职就投靠陈敬云,另外一方面也是嫌弃当初的国民军格局太小,至于七月份的大元帅府,施肇基当初奉陈敬云的命令去上海邀请他的时候,大体上是猜的出来唐绍仪已经心动了,不过是矜持或者是想要等到正式组建政斧的时候才出山,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陈敬云这次组建正式政斧的时候,根本就没把唐绍仪给考虑进去了,直接任命了郑祖荫为政务院院长,让郑祖荫这个以前不过是福建谘议局议员的士绅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个相当于内阁总理的政务院院长。
很显然,唐绍仪对陈敬云的决定也是感到了意外的,甚至还专门给施肇基派发了一封电报拐弯抹角的询问相关事项,施肇基也就顺势以购买保险为借口,邀请唐绍仪来南京一叙,至于实际情况嘛,自然是要好好的谈一谈这事前后的变动了。
政务院院长一职是拿不到手了,政务院下属各部里的人选也都已经定下了,不过政务院里却还是有着一个高层职位是空缺的,那就是政务院副院长,而这个职位按照政务院的构架,乃是仅次于政务院院长的第二高级别官员。
按照施肇基的意思那就是,现在已经不是嫌弃副职的时候,现在共和政斧初创这个时候挤进来的话,曰后要当上政务院院长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现在还不进来的话,以后可就没机会了,当共和政斧真的击败北洋统一中国的时候,到时候谁还会在意曾经有个唐绍仪啊,唐绍仪要想现在这样一举登上高位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君不见曾今那么多前清名望重臣,但是两年过去后真正还活跃于官场之上的除了北洋体系的那群人外,也就只剩下一个岑春煊在共和政斧担任民政部总长了,其他的大多已经是被世人所淡忘。
清末民初当官,就跟后世里的电影明星似的,演员的演技或者官员的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名气,当然也可以说是名望!
按照施肇基心里头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唐绍仪在被世人淡忘以前重出官场的!所以这才借了名头邀请唐绍仪来南京一趟,打算先探探唐绍仪的口风,如果唐绍仪真的还有这个意向,那么他就再出一把力,看能不能让唐绍仪和陈敬云直接见一面。
不过这事施肇基以为是没什么人知道的,这个叶恭绰怎么会知道啊,而且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要知道陈敬云邀请唐绍仪任职一事,之前一直都是通过施肇基秘密联络的,而且因为事情没有确定之前也没有透露什么口风。
施肇基看了眼叶恭绰后道:“你我也都是多年的朋友了,也不满你,我的确是请了唐公过来,不过所为的只是商业事务,另外也是来看看我那怀孕了的内子!”
叶恭绰见施肇基不肯明说,也不好继续问,只好随着施肇基的话头把话题转向了其他方面,两人又聊了小半天后叶恭绰道:“我先回去办公室,再找几个人把浙赣铁路的计划重新审核一遍,免的到时候出现漏洞!”
浙赣铁路计划,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开始提出来不过因为距离太长,而且修筑困难的因素并没有成行,原本陈敬云也是没有打算这么早的修筑浙赣铁路的,按照他一贯以来的想法就是修铁路、桥梁、城市规划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以及普及型教育这些都是需要下大决心,花费极大资源才能办成。而这种大代价和资源却是现在的共和政斧所缺乏的。
当今共和政斧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中国。其他发展工业,基础建设,普及教育等都需要等统一了中国之后在谈。反正他是没打算蜗居在闽浙两省埋头建设,然后等几十年后在争霸中国。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
辛亥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国民军军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要统一中国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事情,就算按照参谋部给出的最顺利的计划走,也顶多在今年下半年拿下安徽和江北地区。然后国民军必须进行休整,补充兵力,重新囤积弹药,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够重新发动对北洋的战争。以最为顺利的计划来预料的话,至少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拿下山东、直隶地区,也算是大体上击败了北洋,掌控中央政权,但是这并不能说就统一中国了,因为那时候的东北地区,山西,陕西,青海,疆省藏省都还游离在外,在南部还有桂军和唐继尧这两个所谓的盟友,另外的四川地区也是个麻烦事。
所以说,击败北洋主力只是统一全国的一个开始!接下来陈敬云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之前一级现在袁世凯所做的事情一样,实际统一中国,不管是用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
这个过程没个三五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就算不说这些,单单是清理国内盘横的众多土匪小军阀就得好几年时间了,所以说,哪怕国民军走了狗屎运,能够和参谋部规划的一样顺利完成所有战略规划,至少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实际上统一中国。
如此长的时间自然是陈敬云无法等待的,要是在实际统一中国之前什么都不干,只想着打仗的话,他弄出来的这个共和政斧不用三四年时间就得奔溃,别的大大小小社会问题不说,就算是财政也会奔溃。
现在的共和政斧财政是建立在大量借贷的基础上,现在的国民军的军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花中美第二轮援助条约里的钱,这个就跟袁世凯在花五国银行团给的贷款一样,这两家现在都是用外国的借款维持军队。而这些钱也是有限的,不管是五国银行团还是美国,都不可能无节制的继续提供大量贷款,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找不到其他财政来源,而战事又拖了两三年以上的话,那么他们都会无钱养着如此庞大的军队。
所以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国民军,他们的战略规划里面都是短期的,希望在半年内就彻底击败对方获取决定姓胜利,这也是双方为什么如此默契的在安徽以及江苏投入重兵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都想要一战定乾坤。
国民军是有着半年内拿下安徽和江苏的计划,但是陈敬云带领国民军征战这么久了,早就知道那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反正国民军从军以来到现在为止所打的大规模战役里头,就没一场是按照最初的计划顺利完成的,包括现在的安徽战役。要知道最初参谋部的规划可是六天内就拿下芜湖,一个月就攻下合肥的。可是当初在巢湖就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国民军第二军的主力部队任旧在合肥城外!
可见这些计划只能参考,当不得真!
身为国民军的当家人,陈敬云不得不考虑更远,万一战事拖久,和北洋打个三四年以上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要打持久战就要有足够的军费,足够的军械。当然为了整个国家考虑他也需要提前培养人才。
并且这样一来,他就要考虑在战争时期进行工业建设以及基础和教育普及了。而这三者当中,教育方面可以利用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商人士绅的力量,大力开办民间教育。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南方诸省当中,私人教育机构并不少,杭州工商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南京里头也有一所私人中学玉林公学,原本是英国人埃尔斯所创办的免费公学,但是后来学生逐渐增加,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后被迫接受富贵子弟入学,虽然名义上也是免费入学,但是在部分学生的父母就得向学校捐助一笔不小的捐款了。
等辛亥年的时候已经有学生数十人,并且由于采用的是西式教育加上学费昂贵让不少的达官贵人把子弟往里面送,陈敬云带领众多军政要员抵达南京后,南京再一次成为了政治中心,而这些军政要员也有不少适龄子弟要就学的,一般也都是选择了玉林公学。
高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私利学校虽然少一些,但是私利小学就多了,基本上南京里头就有两三所之多。
陈敬云三番五次邀请他自然看重了他以前的名望而已,更希望他到自己政斧中任职之后向世人宣告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连唐绍仪这样的北洋老人都背叛了他袁世凯,那么袁世凯距离倒台还会远吗?实事求是的说,陈敬云邀请他并不是因为唐绍仪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影响力。
可就算陈敬云再看重他,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唐绍仪这个人的名气也慢慢淡了,没了名气没了名望陈敬云要他来做什么用啊,难不成还真看重了他治理国家的才能不成?
再者事不过三,他唐绍仪又不是诸葛亮,自己也不是什么刘备,陈敬云可不会放下面子去做什么三顾茅庐的事情,既然连番邀请都不来陈敬云干脆也就打消这个念头了,所以正式组建政斧的时候,他就没邀请唐绍仪而是直接任命了郑祖荫为政务院院长。至于唐绍仪,爱干嘛干嘛去吧!
而陈敬云的这个举动也让施肇基大感意外,施肇基乃是唐绍仪的侄女婿,他自然是想要唐绍仪当上政务院院长的,本来他以为唐绍仪之前没答应,一方面是怕被人骂为叛徒,刚从北洋辞职就投靠陈敬云,另外一方面也是嫌弃当初的国民军格局太小,至于七月份的大元帅府,施肇基当初奉陈敬云的命令去上海邀请他的时候,大体上是猜的出来唐绍仪已经心动了,不过是矜持或者是想要等到正式组建政斧的时候才出山,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陈敬云这次组建正式政斧的时候,根本就没把唐绍仪给考虑进去了,直接任命了郑祖荫为政务院院长,让郑祖荫这个以前不过是福建谘议局议员的士绅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个相当于内阁总理的政务院院长。
很显然,唐绍仪对陈敬云的决定也是感到了意外的,甚至还专门给施肇基派发了一封电报拐弯抹角的询问相关事项,施肇基也就顺势以购买保险为借口,邀请唐绍仪来南京一叙,至于实际情况嘛,自然是要好好的谈一谈这事前后的变动了。
政务院院长一职是拿不到手了,政务院下属各部里的人选也都已经定下了,不过政务院里却还是有着一个高层职位是空缺的,那就是政务院副院长,而这个职位按照政务院的构架,乃是仅次于政务院院长的第二高级别官员。
按照施肇基的意思那就是,现在已经不是嫌弃副职的时候,现在共和政斧初创这个时候挤进来的话,曰后要当上政务院院长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现在还不进来的话,以后可就没机会了,当共和政斧真的击败北洋统一中国的时候,到时候谁还会在意曾经有个唐绍仪啊,唐绍仪要想现在这样一举登上高位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君不见曾今那么多前清名望重臣,但是两年过去后真正还活跃于官场之上的除了北洋体系的那群人外,也就只剩下一个岑春煊在共和政斧担任民政部总长了,其他的大多已经是被世人所淡忘。
清末民初当官,就跟后世里的电影明星似的,演员的演技或者官员的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名气,当然也可以说是名望!
按照施肇基心里头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唐绍仪在被世人淡忘以前重出官场的!所以这才借了名头邀请唐绍仪来南京一趟,打算先探探唐绍仪的口风,如果唐绍仪真的还有这个意向,那么他就再出一把力,看能不能让唐绍仪和陈敬云直接见一面。
不过这事施肇基以为是没什么人知道的,这个叶恭绰怎么会知道啊,而且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要知道陈敬云邀请唐绍仪任职一事,之前一直都是通过施肇基秘密联络的,而且因为事情没有确定之前也没有透露什么口风。
施肇基看了眼叶恭绰后道:“你我也都是多年的朋友了,也不满你,我的确是请了唐公过来,不过所为的只是商业事务,另外也是来看看我那怀孕了的内子!”
叶恭绰见施肇基不肯明说,也不好继续问,只好随着施肇基的话头把话题转向了其他方面,两人又聊了小半天后叶恭绰道:“我先回去办公室,再找几个人把浙赣铁路的计划重新审核一遍,免的到时候出现漏洞!”
浙赣铁路计划,实际上很早就有人开始提出来不过因为距离太长,而且修筑困难的因素并没有成行,原本陈敬云也是没有打算这么早的修筑浙赣铁路的,按照他一贯以来的想法就是修铁路、桥梁、城市规划等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以及普及型教育这些都是需要下大决心,花费极大资源才能办成。而这种大代价和资源却是现在的共和政斧所缺乏的。
当今共和政斧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统一中国。其他发展工业,基础建设,普及教育等都需要等统一了中国之后在谈。反正他是没打算蜗居在闽浙两省埋头建设,然后等几十年后在争霸中国。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的想法也在慢慢改变!
辛亥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国民军军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要统一中国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办到的事情,就算按照参谋部给出的最顺利的计划走,也顶多在今年下半年拿下安徽和江北地区。然后国民军必须进行休整,补充兵力,重新囤积弹药,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够重新发动对北洋的战争。以最为顺利的计划来预料的话,至少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拿下山东、直隶地区,也算是大体上击败了北洋,掌控中央政权,但是这并不能说就统一中国了,因为那时候的东北地区,山西,陕西,青海,疆省藏省都还游离在外,在南部还有桂军和唐继尧这两个所谓的盟友,另外的四川地区也是个麻烦事。
所以说,击败北洋主力只是统一全国的一个开始!接下来陈敬云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之前一级现在袁世凯所做的事情一样,实际统一中国,不管是用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
这个过程没个三五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就算不说这些,单单是清理国内盘横的众多土匪小军阀就得好几年时间了,所以说,哪怕国民军走了狗屎运,能够和参谋部规划的一样顺利完成所有战略规划,至少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实际上统一中国。
如此长的时间自然是陈敬云无法等待的,要是在实际统一中国之前什么都不干,只想着打仗的话,他弄出来的这个共和政斧不用三四年时间就得奔溃,别的大大小小社会问题不说,就算是财政也会奔溃。
现在的共和政斧财政是建立在大量借贷的基础上,现在的国民军的军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在花中美第二轮援助条约里的钱,这个就跟袁世凯在花五国银行团给的贷款一样,这两家现在都是用外国的借款维持军队。而这些钱也是有限的,不管是五国银行团还是美国,都不可能无节制的继续提供大量贷款,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找不到其他财政来源,而战事又拖了两三年以上的话,那么他们都会无钱养着如此庞大的军队。
所以不管是北洋军还是国民军,他们的战略规划里面都是短期的,希望在半年内就彻底击败对方获取决定姓胜利,这也是双方为什么如此默契的在安徽以及江苏投入重兵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都想要一战定乾坤。
国民军是有着半年内拿下安徽和江苏的计划,但是陈敬云带领国民军征战这么久了,早就知道那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反正国民军从军以来到现在为止所打的大规模战役里头,就没一场是按照最初的计划顺利完成的,包括现在的安徽战役。要知道最初参谋部的规划可是六天内就拿下芜湖,一个月就攻下合肥的。可是当初在巢湖就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国民军第二军的主力部队任旧在合肥城外!
可见这些计划只能参考,当不得真!
身为国民军的当家人,陈敬云不得不考虑更远,万一战事拖久,和北洋打个三四年以上的话,那么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了,要打持久战就要有足够的军费,足够的军械。当然为了整个国家考虑他也需要提前培养人才。
并且这样一来,他就要考虑在战争时期进行工业建设以及基础和教育普及了。而这三者当中,教育方面可以利用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商人士绅的力量,大力开办民间教育。实际上,现在的中国南方诸省当中,私人教育机构并不少,杭州工商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南京里头也有一所私人中学玉林公学,原本是英国人埃尔斯所创办的免费公学,但是后来学生逐渐增加,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后被迫接受富贵子弟入学,虽然名义上也是免费入学,但是在部分学生的父母就得向学校捐助一笔不小的捐款了。
等辛亥年的时候已经有学生数十人,并且由于采用的是西式教育加上学费昂贵让不少的达官贵人把子弟往里面送,陈敬云带领众多军政要员抵达南京后,南京再一次成为了政治中心,而这些军政要员也有不少适龄子弟要就学的,一般也都是选择了玉林公学。
高等教育以及中等教育的私利学校虽然少一些,但是私利小学就多了,基本上南京里头就有两三所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