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军体系,或者说闽浙军事集团和北洋军事集团是不一样的,两者同样都有着强悍的军事读才领导人,也具备强悍的军事力量,但是两者之中,北集团更注重的是传统的官僚商业资本以及士绅体制,发匪之乱后,以普遍大地主阶层以及士绅为基础的汉族重臣崛起于清末政坛中,张之洞,李鸿章就是其中的的佼佼者,也就是这一个集团的代理人。而袁世凯则是作为李鸿章的接班人出现在清末政坛当中,成为这一群体的直接代理人。
相对传统的北洋相比,国民军的崛起更短,除了和北洋一样注重军队外,国民军的另外一个支撑点就是闽浙乃是苏南地区的商人阶层,不管是之前的福建都督府还是后来的东南宣抚使府又或者是现在的大元帅府,都离不开闽浙已经苏南包括上海地区在内商人阶层的支持。
国民军现在的财政收入中,除了传统的田赋外,数额最大的,增长幅度最快的就是商税,可以说商人阶层缴纳的赋税顶起了国民军的半边天。而为了更快的发展工商业,获取更大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了拉拢辖地内富商以及普通商人阶层,国民军在扶持工商一事上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商人们极为关注的厘金,在福建都督府时代就已经开始进行整顿,当然取消厘金是不可能,当初要是取消了厘金福建都督府的财政立马就得崩溃,但是也进行了小范围的整顿,尤其是获得浙江之后。当时陈敬云一力推行的随之改革制度已经在福建实行,随后又是迅速的推广到浙江,各地的厘金关卡也是由财政部直接管辖,而不是和前清以及现在其他军阀地区一样由地方政斧管理。
厘金制度虽然坏处多多,造成了前清时代的财政权力下方地方,使得地方政斧逐渐和中央分庭抗议,可以说清末时期的地方督抚位高权重,甚至可以直接和中央分庭抗议,这一切都是源之于厘金制度的实行,有了厘金,而且厘金收多少,怎么收还完全是地方督抚自己说了算,中央根本就管不到。厘金的实行造成了中央财政权力的分散,这是他最大的弊端,至于什么影响商品流通,抬高物价,民众生活不便都是次要的东西,厘金制度实行数十年来,也没见说因为厘金就饿死几百万几千万人。
尽管厘金有着如此大的弊端,但是要废除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这个时代的厘金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商税,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几乎形成了一条龙的商税征收体系,如果有人在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有效的商税收取体系之前就要把厘金废除,那么除了说他是汉歼卖国贼外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形容词了,这个说法就跟现代里叫嚷着取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所有商业姓税收一样。
但是没有可行的代替方法之前,陈敬云是说什么也不会,也不敢裁撤厘金的。不过厘金的弊端实在大,对其实行改革是必须的。为此,之前实行的税制改革就是第一步,先把厘金的管辖权从各地方政斧手里拿回来,统一归中央财政部管理。
而第二步,就是优化各地的厘金关卡,取消一些不重要以及严重重复的关卡,使得省内的物品流通更方便,也降低一定的成本。
而第三步,就是进一步取消众多厘金关卡,只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地区设立相应的少数厘金关卡,同时大力推行营业税这一概念,就是直接从生产厂家中抽取营业税,也就是从所谓的源头收税,然后在具体的销售阶段,对零售商家收取营业税。如此用来补充众多流通环节时损失掉的众多厘金。同时在国民军控制区内通向外省的交通要道里依旧设置大量的厘金关卡,这一点和海关关卡有些类似,毕竟国民军控制区和其他军阀的控制区虽然没有名义上的**,但是已经近乎**了。对外来商品收取高额税收是正常的。
这第三步也就是陈敬云正在努力的一个阶段,他希望这一阶段的税制改革能够让控制区内包括闽浙,广东,江西,苏南,皖南在内的地区商品流通更顺畅一些,从而刺激辖区内的工商业发展,而政斧提供更多的税收。至于以后的税收和厘金制度的改革,那恐怕就要等到陈敬云统一中国之后才能去办了。
然而即便只做到了这个地步,也是让众多商人对陈敬云好感大增,转换而来的就是他们对国民军的支持力度更大,自从陈敬云宣布要进行北伐之后,临时政斧紧急推出,并有华夏银行承销的五千万光复债券销售良好,而购买者多是对国民军有信心并且支持国民军的商人阶层。毕竟这些债券面额最小的都是一百元,普通民众可是买不起这些国家债券的。
国民军和商人阶层的联系已经这么紧密了,可是陈敬云还嫌不够,为了进一步拉拢闽浙苏南乃至国内其他财团富商们,他分批次多次向国内富商募集资金,打算把这一部分福州兵工厂的国有股权慢慢兑换出去然后换成数目庞大的现金,用以当成军费和政斧行政费用。也让更多的财团富商们参与到福州兵工厂当中来,参股了福州兵工厂也就等于踏上了国民军这条船,以后船要是翻了,他们就会和陈敬云一样血本无归。
不过这个举动并没有受到很多富商财团们的欢迎,这倒不是他们对陈敬云没信心,而是他们对福州兵工厂自身的经营状况有些担心,虽然福州兵工厂的固有资产庞大,但是负债率也不是一般的高,陈敬云前后数次签定的贷款除了军费外,其他的大多数都是投入到福州兵工厂的直属工厂或者子公司当中,这个贷款模式就是陈敬云用政斧向美国贷款,取得贷款后政斧无息贷给华夏银行,最后华夏银行再把钱贷给各企业,最后各企业拿到钱后再向美国采购设备。这么转了一圈后,临时政斧欠着美国人的钱,华夏银行欠着政斧的钱,然后福州兵工厂以及其他各企业欠着华夏银行的钱,这前后数次贷款加起来,数额高达六七千万之多,而且随着第二轮援助计划的实行,还会进一步增加中。
如果把华夏银行以及国民军体系下的其他各军工企业的资产以及欠款账目统一起来的话,就会发现,现在国民军体系的各个军工企业全都是负债经营,他们所属的设备乃至厂房地皮加起来都是不够还债的。
可以说,富商财团们如果要收购政斧手中的那些福州兵工厂企业,就等于是拿着真金白银去替政斧背上一大笔的债务,这福州兵工厂可不是什么普通企业,那可都是有连带责任的,股份亏了还得另外拿出钱去填,不是说股份不要了一扔就可以抽身而退的。
一旦把钱投入进去,而国民军能够赢的国内战争的话,这些军工企业的股份到时候就会变成优质资产,等福州兵工厂在发展几年把那数量庞大的欠款还掉的话,到时候手中的就是优质资产。但是风险同样很大,这么大一笔钱投下去,如果国民军失败了那可就打水漂了,不是每个人都对陈敬云对国民军有那么大信心的,就算国民军赢了,但是到时候国内战争结束后政斧如果说要息兵发展名声,福州兵工厂的订单势必会缩减,别说盈利了,到时候能不亏就不错了,所以陈敬云的推销福州兵工厂的计划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就算是陈敬云想要用华夏银行集资自己购买这些股票都不可能,华夏银行现在也是个空架子,把大多的钱都压在了那些军工企业上面,让他们继续拿出钱来的话,就只能给陈敬云印制纸币了,纸币印多了,那么华夏银行花费了两年时间建立起来的纸币体系就会功溃一旦。
华夏银行这两年经过大规模扩张,并且陈敬云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以及扩充华夏银行的资本用以发展众多下属企业,主动邀请了部分大富豪进行注资,经过注资之后华夏银行的股权也分散了很多,陈敬云个人虽然还拥有高达百分之七十的股份,但是也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分别被各大闽浙富豪所占据,
形成了以华夏银行为中心的财团,这个财团几乎控制了国民军体系内的所有大型重工企业,福州兵工厂以及福州兵工厂众多直属子公司,比如广州兵工厂,上海兵工厂,福州飞机制造厂,江南造船厂,马尾造船厂等,另外其他这两年内新出现的重工企业大多数也都是以前陈敬云用家族资本创办的,后来的扩张过程中虽然进行了诸多融资乃是引进外国资本合资,但是主要股权还是掌控在华夏银行手中比如福乐电气,东南钢铁公司,塔牌水泥,三石化工,太平洋航运公司,上海动力公司,福鼎纺织,哈德门烟草等众多企业。
相对传统的北洋相比,国民军的崛起更短,除了和北洋一样注重军队外,国民军的另外一个支撑点就是闽浙乃是苏南地区的商人阶层,不管是之前的福建都督府还是后来的东南宣抚使府又或者是现在的大元帅府,都离不开闽浙已经苏南包括上海地区在内商人阶层的支持。
国民军现在的财政收入中,除了传统的田赋外,数额最大的,增长幅度最快的就是商税,可以说商人阶层缴纳的赋税顶起了国民军的半边天。而为了更快的发展工商业,获取更大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了拉拢辖地内富商以及普通商人阶层,国民军在扶持工商一事上是不遗余力的,比如商人们极为关注的厘金,在福建都督府时代就已经开始进行整顿,当然取消厘金是不可能,当初要是取消了厘金福建都督府的财政立马就得崩溃,但是也进行了小范围的整顿,尤其是获得浙江之后。当时陈敬云一力推行的随之改革制度已经在福建实行,随后又是迅速的推广到浙江,各地的厘金关卡也是由财政部直接管辖,而不是和前清以及现在其他军阀地区一样由地方政斧管理。
厘金制度虽然坏处多多,造成了前清时代的财政权力下方地方,使得地方政斧逐渐和中央分庭抗议,可以说清末时期的地方督抚位高权重,甚至可以直接和中央分庭抗议,这一切都是源之于厘金制度的实行,有了厘金,而且厘金收多少,怎么收还完全是地方督抚自己说了算,中央根本就管不到。厘金的实行造成了中央财政权力的分散,这是他最大的弊端,至于什么影响商品流通,抬高物价,民众生活不便都是次要的东西,厘金制度实行数十年来,也没见说因为厘金就饿死几百万几千万人。
尽管厘金有着如此大的弊端,但是要废除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这个时代的厘金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商税,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几乎形成了一条龙的商税征收体系,如果有人在没有拿出一个可行有效的商税收取体系之前就要把厘金废除,那么除了说他是汉歼卖国贼外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形容词了,这个说法就跟现代里叫嚷着取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所有商业姓税收一样。
但是没有可行的代替方法之前,陈敬云是说什么也不会,也不敢裁撤厘金的。不过厘金的弊端实在大,对其实行改革是必须的。为此,之前实行的税制改革就是第一步,先把厘金的管辖权从各地方政斧手里拿回来,统一归中央财政部管理。
而第二步,就是优化各地的厘金关卡,取消一些不重要以及严重重复的关卡,使得省内的物品流通更方便,也降低一定的成本。
而第三步,就是进一步取消众多厘金关卡,只在交通要道和重要地区设立相应的少数厘金关卡,同时大力推行营业税这一概念,就是直接从生产厂家中抽取营业税,也就是从所谓的源头收税,然后在具体的销售阶段,对零售商家收取营业税。如此用来补充众多流通环节时损失掉的众多厘金。同时在国民军控制区内通向外省的交通要道里依旧设置大量的厘金关卡,这一点和海关关卡有些类似,毕竟国民军控制区和其他军阀的控制区虽然没有名义上的**,但是已经近乎**了。对外来商品收取高额税收是正常的。
这第三步也就是陈敬云正在努力的一个阶段,他希望这一阶段的税制改革能够让控制区内包括闽浙,广东,江西,苏南,皖南在内的地区商品流通更顺畅一些,从而刺激辖区内的工商业发展,而政斧提供更多的税收。至于以后的税收和厘金制度的改革,那恐怕就要等到陈敬云统一中国之后才能去办了。
然而即便只做到了这个地步,也是让众多商人对陈敬云好感大增,转换而来的就是他们对国民军的支持力度更大,自从陈敬云宣布要进行北伐之后,临时政斧紧急推出,并有华夏银行承销的五千万光复债券销售良好,而购买者多是对国民军有信心并且支持国民军的商人阶层。毕竟这些债券面额最小的都是一百元,普通民众可是买不起这些国家债券的。
国民军和商人阶层的联系已经这么紧密了,可是陈敬云还嫌不够,为了进一步拉拢闽浙苏南乃至国内其他财团富商们,他分批次多次向国内富商募集资金,打算把这一部分福州兵工厂的国有股权慢慢兑换出去然后换成数目庞大的现金,用以当成军费和政斧行政费用。也让更多的财团富商们参与到福州兵工厂当中来,参股了福州兵工厂也就等于踏上了国民军这条船,以后船要是翻了,他们就会和陈敬云一样血本无归。
不过这个举动并没有受到很多富商财团们的欢迎,这倒不是他们对陈敬云没信心,而是他们对福州兵工厂自身的经营状况有些担心,虽然福州兵工厂的固有资产庞大,但是负债率也不是一般的高,陈敬云前后数次签定的贷款除了军费外,其他的大多数都是投入到福州兵工厂的直属工厂或者子公司当中,这个贷款模式就是陈敬云用政斧向美国贷款,取得贷款后政斧无息贷给华夏银行,最后华夏银行再把钱贷给各企业,最后各企业拿到钱后再向美国采购设备。这么转了一圈后,临时政斧欠着美国人的钱,华夏银行欠着政斧的钱,然后福州兵工厂以及其他各企业欠着华夏银行的钱,这前后数次贷款加起来,数额高达六七千万之多,而且随着第二轮援助计划的实行,还会进一步增加中。
如果把华夏银行以及国民军体系下的其他各军工企业的资产以及欠款账目统一起来的话,就会发现,现在国民军体系的各个军工企业全都是负债经营,他们所属的设备乃至厂房地皮加起来都是不够还债的。
可以说,富商财团们如果要收购政斧手中的那些福州兵工厂企业,就等于是拿着真金白银去替政斧背上一大笔的债务,这福州兵工厂可不是什么普通企业,那可都是有连带责任的,股份亏了还得另外拿出钱去填,不是说股份不要了一扔就可以抽身而退的。
一旦把钱投入进去,而国民军能够赢的国内战争的话,这些军工企业的股份到时候就会变成优质资产,等福州兵工厂在发展几年把那数量庞大的欠款还掉的话,到时候手中的就是优质资产。但是风险同样很大,这么大一笔钱投下去,如果国民军失败了那可就打水漂了,不是每个人都对陈敬云对国民军有那么大信心的,就算国民军赢了,但是到时候国内战争结束后政斧如果说要息兵发展名声,福州兵工厂的订单势必会缩减,别说盈利了,到时候能不亏就不错了,所以陈敬云的推销福州兵工厂的计划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就算是陈敬云想要用华夏银行集资自己购买这些股票都不可能,华夏银行现在也是个空架子,把大多的钱都压在了那些军工企业上面,让他们继续拿出钱来的话,就只能给陈敬云印制纸币了,纸币印多了,那么华夏银行花费了两年时间建立起来的纸币体系就会功溃一旦。
华夏银行这两年经过大规模扩张,并且陈敬云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以及扩充华夏银行的资本用以发展众多下属企业,主动邀请了部分大富豪进行注资,经过注资之后华夏银行的股权也分散了很多,陈敬云个人虽然还拥有高达百分之七十的股份,但是也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分别被各大闽浙富豪所占据,
形成了以华夏银行为中心的财团,这个财团几乎控制了国民军体系内的所有大型重工企业,福州兵工厂以及福州兵工厂众多直属子公司,比如广州兵工厂,上海兵工厂,福州飞机制造厂,江南造船厂,马尾造船厂等,另外其他这两年内新出现的重工企业大多数也都是以前陈敬云用家族资本创办的,后来的扩张过程中虽然进行了诸多融资乃是引进外国资本合资,但是主要股权还是掌控在华夏银行手中比如福乐电气,东南钢铁公司,塔牌水泥,三石化工,太平洋航运公司,上海动力公司,福鼎纺织,哈德门烟草等众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