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也就很难对得齐,也不可能完全对齐。

    “嗯,先作出一面尺再说。”李中易点点头,认可了王小乙的意见。

    标准化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短短的一个月内,李中易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么重大的任务。

    按照目前的技术,最多可以精确到尺这一层级,至于寸的标注,难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娘的,也不知道秦朝的劳动人民,怎么就可以在一千多年前,造出几乎没有误差的弩箭?

    你还真别说,这王小乙虽然年老体衰,经验却异常丰富。

    接了李中易的造尺任务之后,王小乙先找来两根短锯条,李中易看见这两根短锯条,眼前不由一亮。

    仅仅是目测,这两根薄薄的短锯条,光滑的背面,看上去就觉得很直,显然是用固定的模具生产出来的锯条。

    王小乙将李中易带回来的麻线,摆到了短锯条的上面,命高小二把直尺拉到最紧的程度。

    李中易赶紧把手里的木炭细笔,递到了王小乙的手上,王小乙道了谢之后,左手操起另一根短锯条,横压到麻线上,比对着李中易在麻线上点出的圆点,开始极其认真的做出了标记。

    由于进展异常缓慢,需要反复的斟酌,王小乙足足花了半个多时辰,才在锯条上画出了李中易经手的第一根标准直尺。

    李中易注意到,王小乙造尺的方法,正好符合现代数学的直角定位的逻辑。

    用模具生产出来的貌似笔直的薄短锯条,交叉进行比对和定位。其科学性比李中易的目测,自然强上许多。

    李中易望着王小乙手里的第一根标准直尺,他不由暗暗苦笑一声,在现代,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到了这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的后周,居然成了高科技的东西。

    “回上官,小人只能画出寸,至于寸以下,则无能为力了。”王小乙拱着手向李中易做了汇报。

    李中易满意的点点头,说:“你做得不错。不过,一根这种直尺肯定是不够的,而且锯条的存量也不多,还是要做出木尺才好。”

    王小乙仔细的想了想,解释说:“不瞒上官。这木尺颇有些为难,先要削得和锯条一样薄,就不可能。”

    李中易想想也是,工期太过紧张,他完全没有为了追求绝对的标准化,而可以浪费的时间。

    “嗯,那就先按照这个样子,造出十把直尺吧。”李中易下达了任务给王小乙后。开始着手解决下一个难题。

    目前,有了直尺之后,墨笔画出直线。就有了基本保障。

    当然了,李中易不可能要求完全精确的笔直,只能捏着鼻子认可,大致是一条直线,尽量少浪费锯木的工时,也就视为成功。

    长锯条一根都没有。李中易仔细的想了想,决定只能暂时放弃这个念想。毕竟。锯条涉及到了炼钢,炼铁。模具等更加专业冶金领域。

    现场连一个铁匠都没有,李中易即使想做实验,也是巧妇难为无匠之炊。

    当李中易的目光扫过一把锯子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这把锯子和给他们家装修的木匠所用的锯子,显然大有不同。

    李中易依稀记得,装修的木匠师傅所用的木锯,上面不仅有麻绳加固,而是呈现工字形的式样,一面好象是绷线,另一面则是锯条。

    而且,李中易看见过的那把锯子,在绷线上应该还缠了一根固定的木头。

    李中易想到这里,就走到工匠们的面前,大声询问:“有谁的做过五年以上木工活的?”

    起初,工匠们面面相觑,你望着我,我看着你,没人敢主动站出来。

    后来,李小七帮着喊了几嗓子,说是上官有赏,这才有一个头已经花白的老工匠,抖抖索索的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

    李中易客气的把老工匠领到了公事厅内,当着他的面,画出了一幅大致差不多的近代木锯的图样。

    “老人家怎么称呼?”李中易亲手递过去一杯热茶,塞到了老木匠的手上。

    老木匠手一抖,差点摔了茶杯,颤声回答说:“小人没名字,工匠们都唤小人‘老狗蛋’。”

    李中易也知道,很多贱民因为父母都是文盲,他们没有名字。

    不过,老狗蛋也确实太过于难听了一些,李中易想了想,就说:“你以后就叫李单吧。”

    “哎呀,多谢上官赐名,多谢上官赐名……”以前的老狗蛋,现在改名为李单的老工匠,开心得都快要蹦了起来,点头哈腰,拱手作揖,要下跪磕头,被李中易拦住了。

    能够获得尊贵上官的赐姓,令老狗蛋沉浸到无边的喜悦之中,他恨不得马上跑出去,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给大家,他终于有名字了。

    “李单,这个图纸,你看得懂么?”李中易以为老狗蛋很可能看不明白,谁曾想,他居然哈着腰说,“回上官的话,小人看得明白,左边是锯条,右边是麻绳,中间顶着一根木头。只是,小人不识字,看不明白旁边的东西……”

    李中易点点头,不识字不要紧,很多工匠都不识字,造的东西却不差。

    于是,李中易详细的解释了新式锯子的原理,李单的年纪虽大,领悟能力却不差,李中易刚刚解释了三遍,他就已经听懂了李中易的意图。

    “回上官,这个东西看似复杂,实际上还算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是小人以前没有见过这玩意。”李单掰着手指算了算,小心翼翼的说,“不知道小人在半个时辰内做出来,算不算慢?”

    李中易两眼直放光,在他眼里已经很复杂的新式锯子,没想到李单居然可以这么就做得出来,还真的是捡到了宝啊。

    锯子的问题交给李单之后,吃饭的时间到了,工匠们看见猪肉烧白萝卜,两眼直冒绿光,有些嘴馋的工匠,甚至连口水滴到了衣服上,都浑然不觉。

    工匠们吃饭的时候,李中易整理了一下思路,觉他今天的所作所为,很有些打乱仗的感觉。

    蛇无头不行,除了必要的技术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组织管理生产的机制需要健全,负责监督协调生产的班头,也需要落实到人。

    等工匠们吃过饭后,李中易把其中年纪比较大的人,都找到了身旁。

    由于铁匠奇缺,李中易先就问大家:“谁懂得打铁,本官保证顿顿都有肉吃,还有赏钱。”

    众人犹豫一下,最终有六个人畏畏缩缩的站了出来,李中易暗暗点头,还不错嘛,居然有六个人的懂打铁。

    李中易细问之后,却有些失望,这几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是正经的铁匠,知道怎么用木炭融化铁块。

    另外的五个工匠,只是大致知道,怎么打磨箭头,令其锋利不锈。

    李中易现在也不知道,究竟谁能干,谁不能干,只能按照工匠们各自的技能,将他们简单的分为:铁匠、木匠、粘贴匠,打磨匠。

    模具匠这个工种,由于和铁有关,所以,李中易就把这项工作,纳入到了铁匠班之中。

    由于这些工匠全都没有受过有组织的管理训练,李中易琢磨着,与其让他们乱指挥,不如干脆把他的随从调几个进来,临时担任各个工匠班的班头。

    象李小七、李小八这些人,跟在李中易的身边,时间日久,对于李中易的意图,了解得肯定比旁人深,沟通起来也方便一些。

    就这样,李中易把全部的二百多名工匠,都重新进行了编组,组织成了以工序为基础的流水线作业的生产队。

    其实,搞出流水线的作业,李中易也是被逼得没了办法。

    他手下的工匠,老的老,少的少,如果继续按照一个人从工序头做到工序尾,别说五万支箭,就算是一万支箭都生产不出来。

    在李小七和李小八的牵头之下,李中易的随从们,也是新任的班头们,按照人头,逐一清点了所需的制造以及备用工具。

    最终,他们现,至少还缺十个手摇的磨箭杆的石磨,切削箭杆的小匕二十把,给箭尾粘羽毛的鱼鳔胶也缺了不少,储备的铁块也偏少,照明用的蜡烛居然一根都没有。

    李中易看了看渐暗的天色,今天要这些东西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明天去找孙大清。

    磨刀不误砍柴功,一直是李中易所遵循的原则,人心未定,职责未明。

    即使李中易现在就让大家开工造箭,效果不一定会好,不如,今晚就把李小七等人留下来,陪着工匠拉拉家常,套套近乎,了解一些基本的个人家庭情况,再做定论。

    李中易本想也留下来,后来一想,他这个官员在场,工匠们只怕会心有顾忌,反而不敢说出心里话吧?

    天色如果全黑,开封的城门就会关闭,李中易迈步走出造箭坊的大门,迎面就见周冲正好从另一侧出门。

    “李公,一整天没见着您老,怪想念的。”周冲居然主动跑到李中易面前,热情的问好。

    李中易瞥了眼周冲,笑道:“周判,你做的一篇好大的文章啊?”(未完待续)

    ps:兄弟们,咱们继续彼此努力互勉,现在是318张月票,如果凌晨24点前,过了338张月票,司空一定加第四更,绝不失言!

章节目录

逍遥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司空并收藏逍遥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