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鼎入主湾湾之后,但凡是周鼎的发布的命令,湾湾的百姓都非常的配合。
究其原因,周鼎还要感谢日本在湾湾的施行的高压政策。只有经过了日本洗礼的百姓,才会理解被日本奴役的痛苦。
因此,周鼎主掌台湾,不仅没有遇到来自百姓的阻力,反而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占了地盘,自然要成立政府机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众属下纷纷怂恿周鼎建国称帝。
周鼎同意了建国,但是拒绝了称帝。
台湾太小了,称帝未免贻笑大方,但是,为了安抚属下,周鼎决定降一等,称王。
周鼎任命方友德为吏部尚书、谭嗣同为礼部尚书、康广仁为工部尚书、林旭为刑部尚书、杨深秀为户部尚书,并提拔五人为内阁大臣,共同商议处理大汉过的日常政务。
不错,暂时只有他们五个人,杨锐、刘光第二个人,被周鼎留在了琼州,周鼎在琼州付出的心血不少,他不打算把这个地方的控制权还给朝廷。
为了安抚杨锐、刘光第二人,周鼎给他们留下了兵部尚书和商部尚书的头衔。
至于跟大清约定的三年之期,周鼎表示:不好意思,那是和光绪皇帝约定的,慈禧要是拿这个做借口,先让光绪皇帝出来主政吧!
十月十日,周鼎宣布立国,国号曰‘汉’,定都台北,周鼎为汉王。
恰好,就在这一天,沙俄的使者来到了湾湾,并对周鼎立国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同时希望两国可以结为盟友。
周鼎抢占了台湾,最高兴的人,除了中国的百姓之外,还有沙俄一方。
这是为什么呢?
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日本丢掉了台湾,不仅损失了一个粮食补给站,一个兵源补给站。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前线军队的军心。
众所周知,日本军队的成员,并不全是日本人,日本攻占台湾之后,从台湾征集了很多士兵。
平日里,日本籍的士兵常常欺负台湾籍的士兵,甚至称呼台湾籍的士兵为:支那豬!
台湾籍的士兵很是无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平日里只能逆来顺受。
而现在,日本失去了台湾,台湾籍的士兵不由的想道:周氏取得了台湾的控制权,我们不再是日本统治的子民,继续留在这里为日本卖命,有何意义?
军心、士气都是很微妙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日本的军心出了问题,战斗力大减,沙俄方竟然从失利的一方,逐渐转变为占据上风的一方。
这也使沙俄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盟友。
于是乎,沙俄派出使者,来到台湾,表示想要与周鼎结盟。
当年的旅顺之争,沙俄虽然向周鼎妥协,只不过是忌惮周氏家族神秘的手段,实际上,沙俄并没有把周氏家族看的太重。
而现在则不同!
周鼎成功占领了台湾,日本人素手无策,在沙俄的眼里,周鼎的家族不再是一个隐世家族,而是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国家级家族。
周鼎思考再三,认为:与沙俄结盟,附和当前的利益,远交近攻嘛!
于是乎,双方就结盟事宜展开了谈判。
沙俄方的要求是:周鼎作为沙俄的盟友,要继续散播消息,并无条件接纳日本军中服役的台湾人,籍此扰乱日本军心。
周鼎的要求是,购买一条水连珠步枪、以及弹药的生产线,并向沙俄方借用三十名枪械制造工程师。
大家的要求都不高,双方一拍即合,结盟达成。
周鼎之所以提了这么一个要求,是因为军队装备的水连珠步枪,都是从沙俄的手里买入,若是直接拒绝沙俄,以后很难继续交易。
生产线虽然可以直接从系统兑换,但是,兑换了之后,周鼎的手里没有能够熟练使用的工程师。
从系统中直接买枪?
那太贵了,就算是水连珠,一把枪也需要三千声望,一万支枪就要三千万的声望!
这还不算,子弹呢?
系统中最便宜的东西都要四点声望,子弹的价格倒是不轨,一发只要十点声望,每支枪配一百发子弹,一万支枪又要一千万的声望!
一万支枪够吗?不够!
一支枪一百发子弹够吗?还是不够!
当然,周鼎可以从现实世界购买武器,不过,三千支好买、五千支也好说,若是购买上万支,甚至几万支,必会惹得举世瞩目。
周鼎不想破坏现实世界里平静的生活!
至于沙俄侵占了东北三省的事,周鼎暂时还没有资格去管,因为那儿是属于大清的地盘。
这两年,周鼎准备修养生息,爆兵十万,而后鲸吞大清。
鲸吞大清之后,沙俄若是还霸占着东北三省,周鼎自会撕毁和沙俄的盟约,抢回东北三省,并要求沙俄割地赔款。
不过,沙俄与日本打的火热,能不能在东北三省撑到周鼎鲸吞天下的日子,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
周鼎这一次攻占台湾,国内百姓给的声望不多,甚至不足一百万!
归根结底,是国内的百姓不认同周鼎的行为。
国内的报纸对于周鼎夺取台湾称王的事情,也不敢像以前哪样鼓吹,大清朝虽然腐朽,若是想要封杀他们这些办报社人,就跟玩儿一样。
因此,报纸上仅仅提了几句:周鼎攻占台湾,宣布自立,立国名汉,自称汉王。
得到这个消息的百姓有些失望了。
大多数的百姓却已经习惯了清朝的统治,很多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清人。
若非周鼎的国名定为‘汉’,得到的声望一定更少。
与国内的百姓相比,湾湾的百姓给的声望之多,几乎吓到周鼎,
系统:《霍元甲》世界声望统计:势力:大汉。声望:友好525万/330万。
不错,单单是台湾一地,单单是周鼎的大汉国,就给了周鼎五百多万的声望值,最关键的是,大汉国的势力声望,已经达成了友好。
究其原因,周鼎还要感谢日本在湾湾的施行的高压政策。只有经过了日本洗礼的百姓,才会理解被日本奴役的痛苦。
因此,周鼎主掌台湾,不仅没有遇到来自百姓的阻力,反而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占了地盘,自然要成立政府机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众属下纷纷怂恿周鼎建国称帝。
周鼎同意了建国,但是拒绝了称帝。
台湾太小了,称帝未免贻笑大方,但是,为了安抚属下,周鼎决定降一等,称王。
周鼎任命方友德为吏部尚书、谭嗣同为礼部尚书、康广仁为工部尚书、林旭为刑部尚书、杨深秀为户部尚书,并提拔五人为内阁大臣,共同商议处理大汉过的日常政务。
不错,暂时只有他们五个人,杨锐、刘光第二个人,被周鼎留在了琼州,周鼎在琼州付出的心血不少,他不打算把这个地方的控制权还给朝廷。
为了安抚杨锐、刘光第二人,周鼎给他们留下了兵部尚书和商部尚书的头衔。
至于跟大清约定的三年之期,周鼎表示:不好意思,那是和光绪皇帝约定的,慈禧要是拿这个做借口,先让光绪皇帝出来主政吧!
十月十日,周鼎宣布立国,国号曰‘汉’,定都台北,周鼎为汉王。
恰好,就在这一天,沙俄的使者来到了湾湾,并对周鼎立国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同时希望两国可以结为盟友。
周鼎抢占了台湾,最高兴的人,除了中国的百姓之外,还有沙俄一方。
这是为什么呢?
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日本丢掉了台湾,不仅损失了一个粮食补给站,一个兵源补给站。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前线军队的军心。
众所周知,日本军队的成员,并不全是日本人,日本攻占台湾之后,从台湾征集了很多士兵。
平日里,日本籍的士兵常常欺负台湾籍的士兵,甚至称呼台湾籍的士兵为:支那豬!
台湾籍的士兵很是无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平日里只能逆来顺受。
而现在,日本失去了台湾,台湾籍的士兵不由的想道:周氏取得了台湾的控制权,我们不再是日本统治的子民,继续留在这里为日本卖命,有何意义?
军心、士气都是很微妙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日本的军心出了问题,战斗力大减,沙俄方竟然从失利的一方,逐渐转变为占据上风的一方。
这也使沙俄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盟友。
于是乎,沙俄派出使者,来到台湾,表示想要与周鼎结盟。
当年的旅顺之争,沙俄虽然向周鼎妥协,只不过是忌惮周氏家族神秘的手段,实际上,沙俄并没有把周氏家族看的太重。
而现在则不同!
周鼎成功占领了台湾,日本人素手无策,在沙俄的眼里,周鼎的家族不再是一个隐世家族,而是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国家级家族。
周鼎思考再三,认为:与沙俄结盟,附和当前的利益,远交近攻嘛!
于是乎,双方就结盟事宜展开了谈判。
沙俄方的要求是:周鼎作为沙俄的盟友,要继续散播消息,并无条件接纳日本军中服役的台湾人,籍此扰乱日本军心。
周鼎的要求是,购买一条水连珠步枪、以及弹药的生产线,并向沙俄方借用三十名枪械制造工程师。
大家的要求都不高,双方一拍即合,结盟达成。
周鼎之所以提了这么一个要求,是因为军队装备的水连珠步枪,都是从沙俄的手里买入,若是直接拒绝沙俄,以后很难继续交易。
生产线虽然可以直接从系统兑换,但是,兑换了之后,周鼎的手里没有能够熟练使用的工程师。
从系统中直接买枪?
那太贵了,就算是水连珠,一把枪也需要三千声望,一万支枪就要三千万的声望!
这还不算,子弹呢?
系统中最便宜的东西都要四点声望,子弹的价格倒是不轨,一发只要十点声望,每支枪配一百发子弹,一万支枪又要一千万的声望!
一万支枪够吗?不够!
一支枪一百发子弹够吗?还是不够!
当然,周鼎可以从现实世界购买武器,不过,三千支好买、五千支也好说,若是购买上万支,甚至几万支,必会惹得举世瞩目。
周鼎不想破坏现实世界里平静的生活!
至于沙俄侵占了东北三省的事,周鼎暂时还没有资格去管,因为那儿是属于大清的地盘。
这两年,周鼎准备修养生息,爆兵十万,而后鲸吞大清。
鲸吞大清之后,沙俄若是还霸占着东北三省,周鼎自会撕毁和沙俄的盟约,抢回东北三省,并要求沙俄割地赔款。
不过,沙俄与日本打的火热,能不能在东北三省撑到周鼎鲸吞天下的日子,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
周鼎这一次攻占台湾,国内百姓给的声望不多,甚至不足一百万!
归根结底,是国内的百姓不认同周鼎的行为。
国内的报纸对于周鼎夺取台湾称王的事情,也不敢像以前哪样鼓吹,大清朝虽然腐朽,若是想要封杀他们这些办报社人,就跟玩儿一样。
因此,报纸上仅仅提了几句:周鼎攻占台湾,宣布自立,立国名汉,自称汉王。
得到这个消息的百姓有些失望了。
大多数的百姓却已经习惯了清朝的统治,很多人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清人。
若非周鼎的国名定为‘汉’,得到的声望一定更少。
与国内的百姓相比,湾湾的百姓给的声望之多,几乎吓到周鼎,
系统:《霍元甲》世界声望统计:势力:大汉。声望:友好525万/330万。
不错,单单是台湾一地,单单是周鼎的大汉国,就给了周鼎五百多万的声望值,最关键的是,大汉国的势力声望,已经达成了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