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紧接着起用被罢官闲住的吴甡出任陕西巡抚,皇帝当然不是准备派这个文官去送死。

    而是让他前往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集结边军。

    虎墩兔残部一直在不断组队来大明抢劫,宁夏镇、固原镇、延绥镇驻守的边军不少,其中有吴自勉、尤世威、尤世禄、侯世禄、侯拱极、猛如虎、王世钦等等悍将。

    虽然被征虏大将军承包了九边重镇中五镇的防御,还有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需要守边,在那里的明军总数不会少。

    皇帝知道三边总制被困在西安,及时派出巡抚这样的大员去指挥,派出王之心这个大太监前往监军,目的当然是指望着他们集结几万边军在陕西北给予清军牵制。

    “红旗军”又得到了大功劳,张凤翼、梁廷栋、吴襄为征虏大将军请封更加合情合理,群臣更加无法反对。

    崇祯没辙,他采取拖字诀,不支持、不反对就是迟迟不下恩旨。

    眼看着年关将近,有人过的是年,有人过的是关,黄汉肯定是过个欢乐年,崇祯无疑又要熬过年关。

    虽然在给崇祯拆台,但是黄汉一直叮嘱郑秀娥、徐妙茹经常去宫里走动,跟皇后、嫔妃好好相处,经常送化妆品、奢饰品给她们。

    小坤兴在一天天长大,恐怕永远不可能由黄汉抱着去游乐场玩耍了,黄汉这三年委托郑秀娥转交了整套六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和三年高中的教科书。

    并且送了不少描写海外风光、人文地理的书籍,相信过早的接触新学,又鼓励坤兴学习骑射、练习武艺,历史上任人宰割的弱女子应该被重造了。

    已经八岁的坤兴公主聪明伶俐,她已经能够写上千言的书信,从去年开始就平均两个月跟黄汉通信一次。

    黄汉以长辈自居,无非是关心小坤兴的学业,为她解惑,诱导她开眼看世界。

    东厂密查了黄汉的书信抄录给崇祯过目后,崇祯没有动怒,反而觉得由于成天忙于国事欠子女太多。

    见黄汉的书信内容正能量没有恶意,崇祯没有干涉,提醒皇后多多关心此事就再也不管了。

    崇祯回宫后瞧见了征虏大将军妻妾送来的孝敬,听王承恩回禀“京师不夜城”、“金陵不夜城”的红利八万块银币已经到账。

    他有些哭笑不得,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不在意这些,可是多了这些收入,家人过年时手头会宽裕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崇祯也只能选择默认。

    日月如梭,眨眼间就是崇祯十一年正月,“汉江省”百废俱兴,红旗军体系其乐融融。

    黄汉准备年后前往山海关,征虏大将军行辕设在那里更加方便指挥,汉城毕竟太远了,上情下达多有不便。

    新年头一天,征虏大将军就被人拜访了。

    黄汉不搞迎来送往,年底跟文官武将喝团圆酒之时就预先打过招呼,用不着上门拜年,正月初四也就是开始办公前一天在新落成的“汉江大剧院”搞个团拜会就成。

    看到了拜年之人送来的名刺,黄汉立刻打开中门迎接,与此同时派出黄昂火速去请“汉江省”左布政使温体仁、右布政使杨一鹏来共同接见。

    来人是俩兄弟,乃是大明内江王朱至沂、华阳王朱至惠。

    他们真带了五百余川人和十几万两雪花银来到“汉江省”准备置业,如果这里的环境理想,不仅仅他俩会扩大投资,其他叔伯、兄弟也会纷至沓来。

    四川来客其实已经在驿馆住了足五天,旗卫也把他们的行踪及时报告了。

    黄汉得知情况后没有惊动这两位违背祖制跑这么远的郡王,尽可能不给他们造成心里负担。

    如果他们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以一个百姓的名义在“汉江省”投资兴业也会得到支持。

    朱至沂、朱至惠那日听了顾准宣传后就动了心思,由于蜀王系在四川二百余载,人口太多了。

    这一次被流寇祸害虽然没有折了直系亲属,也有不少庄园被毁,不少远亲、姻亲家糟了难,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少。

    能够迁徙一部分族人前往“汉江省”善莫大焉,成都府被流寇抢劫走了大量粮食,不少川民在“红旗军”组织下,有计划的移民,两位郡王干脆也带上家人远行。

    旅途顺利,由于是包了三艘长江客船顺江而下到达南通州转乘远洋大客轮前往“汉江省”,一路上也不算劳累。

    五百余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这一次觉得处处新鲜,一路上简直是欢声笑语不断。

    来到“汉江省”汉城住下后上街观察了五天,他们发现顾准没有吹牛,这里的治安良好,城市干净卫生,大街上、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来往之人一个灰头土脸的都没见着。

    汉城跟天府之国的气候差不离,也是四季分明,川民来到这里没有任何不适。

    两位郡王有钱,他们来“汉江省”看看,如果这里很糟糕他们就当作偷偷出门玩耍几个月,大不了再带上一大家子回成都,见到了繁华、舒适的汉城后,他们决定留下。

    两兄弟商量后认为应该拜望征虏大将军送上厚礼,以后在这里置业少不了要结交官府,有这位国公罩着,做起事情应该事半功倍。

    黄汉热情接待了两位郡王,更加坚定了两兄弟在汉城落户的决心,接下来又跟前大明首辅温体仁,前大明漕运总督江北四府巡抚杨一鹏聊得愉快,他们彻底放心了。

    温体仁和杨一鹏这段时间心情舒畅,眼看着在他们参与治理下“汉江省”简直是一天一个样。

    他们在大明官场混迹三四十年,有对比才有发言权,他们相信照此发展下去,征虏大将军的威望会如日中天,来归者层出不穷。

    渐渐地温家、杨家就被潜移默化了,他们也开始审视大明的法规和制度,认为大明再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整顿吏治,国将不国。

    温体仁、杨一鹏何尝不知这两位大明郡王如果能够在“汉江省”成功置业,不仅仅地方上会得益,还会起到千金市骨的作用,吸引更多大资本。

章节目录

明末汉之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实在闲得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实在闲得疼并收藏明末汉之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