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歹是面孔带着病态的潮红色,他强压住狂怒的情绪,道:“雁门关何其坚固,如此险地居然被黄汉那厮一鼓而下,锡翰是干什么吃的?”
他眼光一扫,在武将群里瞧见了缩着脖子的巩阿岱,点名道:“巩阿岱你来告诉朕,锡翰这仗是怎么打的?”
锡翰是老奴的侄子,是红歹是的堂兄,他没有把崇德皇帝的嘱咐置若罔闻,真的驱赶汉民运来了大量石头和圆木做足了坚守准备。
他发现雁门关东红旗招展快红了半边天之时,为了稳妥起见,没有率领骑兵乘着“红旗军”立足未稳发动突袭,而是派遣信使疾驰朔州城调遣援军,他亲自登上城头意图死守。
此时的清军不害怕,他们自认为比明军的战斗力强太多,他们攻打雁门关之时承受了巨大伤亡几乎都准备放弃了,还好关城里忽然发生了内乱,才得以成功。
大清军主力攻打雁门关花了三天,锡翰的人马都坚信坚守此地肯定能够超过三天,届时朔州城方向赶来的援军肯定能够到达。
况且真发现情况不妙,守军完全可以从西门撤退不会被困死在这里。
守关不是守城,用不着四面布防,清军已经集中了超过八成人马上了面对“红旗军”攻击方向的关墙,可以一次性组织两千人弓箭齐射。
锡翰的愿望很美好,恐怕实现不了!
攻城的明军接近之时他意图率领人马乱箭齐发,命令旗丁和包衣奴才推下滚木、石块狠狠地砸,届时不知多少“红旗军”人马会倒在关城下。
可惜“红旗军”参与攻打雁门关的人马达到四个营,根本不跟敌人玩人海战,而是玩火力输出,没有人傻到去挨石头砸。
主将宋鹏飞亲自指挥人马攻打,负责指挥炮击的是孙元化,恭撒彔和几十个知识青年炮兵士官负责野战炮的瞄准,十几个优秀炮兵观察员负责提供坐标。
经过在不同方位观察,能够确认守关的清军没有红夷大炮,甚至于没有瞧见谁使用抬枪、鸟铳,有可能是这些野蛮人不会玩火器。
也可能是因为夺取雁门关之时打得惨烈,明军布防的火炮被毁坏,或者是明军最后的守卫者点燃火药桶跟接近的敌军和炮位消失在烟尘。
即便如此几百米尼枪手还是在二百步距离搜索关墙之上,发现敌军有隐藏的大炮集中射击炮手,争取不让敌军大炮从容开火。
雁门关东一共架设了三十六门红夷野战炮,其中有九门十二磅炮,再加上七十门一磅弗朗机。
如果不是因为再也没有了炮位,四个营有一百六十门一磅弗朗机可以参与齐射,饶是如此只齐射了一轮就把清兵吓得肝胆俱裂。
那是因为关城上的守城物资堆积如山,明军的野战炮打得又狠又准,三十六门红夷野战炮的实心弹打在石头、木头堆里绝对是一场灾难,简直是发挥出了榴弹的作用。
飞溅的碎石、乱舞的巨木打得妄图守城的清兵鬼哭狼嚎,不知多少人死无全尸,害得卫所军收割首级记功之时一直哀叹:“可惜了、可惜了……都是银子啊!”
建奴首级被打得稀巴烂当然不可以收集起来向朝廷报功。
卫所军还是前几年的思维,认为敌军首级能够换取朝廷的人头赏,大感可惜。
殊不知现如今的征虏大将军全权承包了平辽,已经不存在提着建奴的脑袋向朝廷换斩首赏银。
但是斩首功还是要算的,因为麾下文官武将要得到晋升的阶梯,博得军功是捷径,况且大明军民获知斩杀清兵成千上万会被鼓舞。
锡翰真是勇将,明军预备炮火齐射的前一刻他还大义凛然地站在城头鼓舞士气,谁知话音未落,就是地动山摇,然后清兵就找不着主将了。
那是因为锡翰运气太好,居然被一枚十二磅实弹直接命中,尸体根本不知道飞哪儿去了,因此最后统计战果之时也没有阵斩固山额真锡翰的报告。
巩阿岱是锡翰的同胞兄弟排行老四,知道五弟锡翰打仗还是有些本事,丢了如此多的人马和驻防的雁门关,五弟不可能活着回来,见主子质问只得硬着头皮道:
“臣估计是‘红旗军’火器犀利的缘故,至今没有得知锡翰的消息,臣可以断言他已经为国尽忠了。”
“又是火器,也只能是火器。”红歹是咬牙切齿,貌似喃喃自语,又好像在发泄。道:“为何火器到了‘红旗军’手中就会如此犀利?我弓马娴熟的大清军难道就无法对抗?”
满蒙将领无人作答,都知道主子此时正是气头上,谁也不愿意被殃及池鱼。
见主子惊闻噩耗貌似有些乱了方寸,范文程小声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必须加快行军速度往朔州城赶,从雁门关之战判断,‘红旗军’应该是集中的大部分能够机动的人马杀来,而我军主力分散,有可能被黄汉各个击破吃大亏。”
原先认为“红旗军”没有跟大清军一两万人马野战的能力,但是从攻击雁门关的迅猛来判断恐怕一厢情愿了,红歹是额头冒汗。
他思量此时必须做出兵力调整,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跟黄汉的主力接战之时,大清军入关的人马超过一半,最好达到八成。
一等昂邦章京伊尔根觉罗·阿山跟锡翰私交甚密,他急于寻“红旗军”为好友报仇,叫嚣道:
“陛下,我军裹挟二十几万汉狗行军一天只能够走四五十里,臣建议即刻去掉这些累赘轻装上路。”
此时崇德皇帝心情正是最糟糕之时,没好气反问道:“爱卿准备如何去掉累赘?”
“杀、统统杀光!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立刻动手一个不留。”
“呸!你个无知匹夫,就知道屠戮升斗小民,朕三令五申叮嘱尔等少杀戮全当做了耳边风。”
崇德皇帝扫视群臣,很高调道:“主帅当为众所瞻,自处以礼,而济之以和,则蒙古、朝鲜、汉人之来附者,自心悦而诚服。若计一己之功枉加杀戮,而不恤我大清国之名誉,非所望焉。”
他眼光一扫,在武将群里瞧见了缩着脖子的巩阿岱,点名道:“巩阿岱你来告诉朕,锡翰这仗是怎么打的?”
锡翰是老奴的侄子,是红歹是的堂兄,他没有把崇德皇帝的嘱咐置若罔闻,真的驱赶汉民运来了大量石头和圆木做足了坚守准备。
他发现雁门关东红旗招展快红了半边天之时,为了稳妥起见,没有率领骑兵乘着“红旗军”立足未稳发动突袭,而是派遣信使疾驰朔州城调遣援军,他亲自登上城头意图死守。
此时的清军不害怕,他们自认为比明军的战斗力强太多,他们攻打雁门关之时承受了巨大伤亡几乎都准备放弃了,还好关城里忽然发生了内乱,才得以成功。
大清军主力攻打雁门关花了三天,锡翰的人马都坚信坚守此地肯定能够超过三天,届时朔州城方向赶来的援军肯定能够到达。
况且真发现情况不妙,守军完全可以从西门撤退不会被困死在这里。
守关不是守城,用不着四面布防,清军已经集中了超过八成人马上了面对“红旗军”攻击方向的关墙,可以一次性组织两千人弓箭齐射。
锡翰的愿望很美好,恐怕实现不了!
攻城的明军接近之时他意图率领人马乱箭齐发,命令旗丁和包衣奴才推下滚木、石块狠狠地砸,届时不知多少“红旗军”人马会倒在关城下。
可惜“红旗军”参与攻打雁门关的人马达到四个营,根本不跟敌人玩人海战,而是玩火力输出,没有人傻到去挨石头砸。
主将宋鹏飞亲自指挥人马攻打,负责指挥炮击的是孙元化,恭撒彔和几十个知识青年炮兵士官负责野战炮的瞄准,十几个优秀炮兵观察员负责提供坐标。
经过在不同方位观察,能够确认守关的清军没有红夷大炮,甚至于没有瞧见谁使用抬枪、鸟铳,有可能是这些野蛮人不会玩火器。
也可能是因为夺取雁门关之时打得惨烈,明军布防的火炮被毁坏,或者是明军最后的守卫者点燃火药桶跟接近的敌军和炮位消失在烟尘。
即便如此几百米尼枪手还是在二百步距离搜索关墙之上,发现敌军有隐藏的大炮集中射击炮手,争取不让敌军大炮从容开火。
雁门关东一共架设了三十六门红夷野战炮,其中有九门十二磅炮,再加上七十门一磅弗朗机。
如果不是因为再也没有了炮位,四个营有一百六十门一磅弗朗机可以参与齐射,饶是如此只齐射了一轮就把清兵吓得肝胆俱裂。
那是因为关城上的守城物资堆积如山,明军的野战炮打得又狠又准,三十六门红夷野战炮的实心弹打在石头、木头堆里绝对是一场灾难,简直是发挥出了榴弹的作用。
飞溅的碎石、乱舞的巨木打得妄图守城的清兵鬼哭狼嚎,不知多少人死无全尸,害得卫所军收割首级记功之时一直哀叹:“可惜了、可惜了……都是银子啊!”
建奴首级被打得稀巴烂当然不可以收集起来向朝廷报功。
卫所军还是前几年的思维,认为敌军首级能够换取朝廷的人头赏,大感可惜。
殊不知现如今的征虏大将军全权承包了平辽,已经不存在提着建奴的脑袋向朝廷换斩首赏银。
但是斩首功还是要算的,因为麾下文官武将要得到晋升的阶梯,博得军功是捷径,况且大明军民获知斩杀清兵成千上万会被鼓舞。
锡翰真是勇将,明军预备炮火齐射的前一刻他还大义凛然地站在城头鼓舞士气,谁知话音未落,就是地动山摇,然后清兵就找不着主将了。
那是因为锡翰运气太好,居然被一枚十二磅实弹直接命中,尸体根本不知道飞哪儿去了,因此最后统计战果之时也没有阵斩固山额真锡翰的报告。
巩阿岱是锡翰的同胞兄弟排行老四,知道五弟锡翰打仗还是有些本事,丢了如此多的人马和驻防的雁门关,五弟不可能活着回来,见主子质问只得硬着头皮道:
“臣估计是‘红旗军’火器犀利的缘故,至今没有得知锡翰的消息,臣可以断言他已经为国尽忠了。”
“又是火器,也只能是火器。”红歹是咬牙切齿,貌似喃喃自语,又好像在发泄。道:“为何火器到了‘红旗军’手中就会如此犀利?我弓马娴熟的大清军难道就无法对抗?”
满蒙将领无人作答,都知道主子此时正是气头上,谁也不愿意被殃及池鱼。
见主子惊闻噩耗貌似有些乱了方寸,范文程小声道:
“陛下,臣以为此时必须加快行军速度往朔州城赶,从雁门关之战判断,‘红旗军’应该是集中的大部分能够机动的人马杀来,而我军主力分散,有可能被黄汉各个击破吃大亏。”
原先认为“红旗军”没有跟大清军一两万人马野战的能力,但是从攻击雁门关的迅猛来判断恐怕一厢情愿了,红歹是额头冒汗。
他思量此时必须做出兵力调整,最理想的结果就是跟黄汉的主力接战之时,大清军入关的人马超过一半,最好达到八成。
一等昂邦章京伊尔根觉罗·阿山跟锡翰私交甚密,他急于寻“红旗军”为好友报仇,叫嚣道:
“陛下,我军裹挟二十几万汉狗行军一天只能够走四五十里,臣建议即刻去掉这些累赘轻装上路。”
此时崇德皇帝心情正是最糟糕之时,没好气反问道:“爱卿准备如何去掉累赘?”
“杀、统统杀光!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立刻动手一个不留。”
“呸!你个无知匹夫,就知道屠戮升斗小民,朕三令五申叮嘱尔等少杀戮全当做了耳边风。”
崇德皇帝扫视群臣,很高调道:“主帅当为众所瞻,自处以礼,而济之以和,则蒙古、朝鲜、汉人之来附者,自心悦而诚服。若计一己之功枉加杀戮,而不恤我大清国之名誉,非所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