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舍不得丢弃的好东西实在太多。
三座山离古北口八百余里都是山路,狭窄、崎岖不好走,容易发生堵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梯队放行。
不到半个时辰就会有一队整理好了携带物资的人马离开营地,人数三千左右,一直按部就班进行到下午才基本上让老百姓全部踏上回家的漫漫长路。
四五万汉民都肩挑背扛着缴获的物资,推着缴获的几百架独轮车蹒跚而行,畜力大车走山路不现实,唯有解下大牲口牵着驮运物资上路。
黄汉出发之时除去留着在面断后等待杨大年的人马汇合的憨子、桑羽、张扬率领的不足一千骑兵还保持双乘,其余骑兵都已经下马步行。
战马和匹备用马上都驮得满满当当,金银财宝、粮食、丝绸、茶叶、麦子等等不一而足,即便如此还有几万石粮食实在无法带走,只能和马车、牛车的车架一起付之一炬。
黄汉率领人马转向往南往古北口而去后的第二天中午,已经得知主力南归的杨大年来到了三座山营地跟已经等候多时的憨子、桑羽、张扬合兵一处。
杨大年根据指示沿途放火,引火物都是现成的,那是主力烧荒之时刻意留出必经之路,在路上预设了不少纵火点留给杨大年的人马一边撤退一边放火阻断追兵。
会师准备断后的一千三百骑兵都是“红旗军”士官,人人拥有最少两支自生短铳,背上背着米尼枪的有一半人,连憨子和张扬等等将领都拥有米尼枪。
他们根本不急着撤退,因为他们知道南归的队伍庞大,老百姓几万,耕牛几千头,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已知山道难行,即便是骑兵也有许多地段不仅无法疾驰,还得牵着战马步行,如此地形其实是骑兵的死地。
憨子和杨大年、桑羽等等都是胆大包天的主,以前打游击在夹缝里求生存都没有怕过后金军,如今装备精良火器犀利更加不怕那些杂碎。
他们虽然撤出后金军的三座山营地放了一把大火,但是没有走远,依旧隐藏在一个山包后露营。
靠近三岔口的密林山岗潜伏了二百余人,依旧是杨大年带队,他们在窥视后金军,发现敌人敢走上小路继续追击就会在观察好的一处险要地段进行阻击。
如果后金军敢贸然进入险地,估摸着在米尼枪和自生短铳袭击下,层层叠叠的战马和建奴、鞑子的尸体会堵塞那崎岖山道。
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本来情绪就不高,如今简直糟透了。
原本他们是磨洋工一天只肯行军二百里,花了两天时间才出关,可是又过了三天,情况开始复杂,前出的探马经常失联,路上烈火熊熊烟雾弥漫。
这种突发情况直接导致俩兄弟紧赶慢赶累得够呛堪堪能够一天跑二百里,仅仅完成了八哥规定的最低行军标准而已。
黄汉带着主力已经往南后两天,多尔衮和多铎才率领人马赶到被烧成一片焦土的三座山营地。
三千余无头尸体已经有一小半被闻到血性味从山里蹿出来的豺狼虎豹野狗啃得支离破碎,现在又被烧得焦臭无比,现场满是绿头苍蝇在嗡嗡乱飞。
虽然多尔衮、多铎率领的一万几千人马以一天二百里的匀速行军,但是跟他们奔袭林丹汗时截然不同。
因为那时没有明军刻意纵火,没人往水井、河流里扔无头尸体,草原上又是莺飞草长的春天。
什么叫做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这一万几千后金军上演了现实版,如今一个个灰头土脸,有些人甚至于被燎了头发和眉毛。
一路风尘仆仆累死累活也就罢了,关键是要喝口水都千难万难,都得专门派人上山找山泉。
多铎没有受过如此委屈,又看到了被明军屠杀的现场惨不忍睹,咬牙切齿骂道:“黄汉狗贼欺人太甚,老子一定要追上他碎尸万段。”
多尔衮没有愤怒,他心如止水,见多铎还要追击未置可否。
他派出一队信使吩咐道:“你们火速赶往中军请示大汗,明军已经偏离我军退兵路线往南而去,那里山高林密路途坎坷,不利于骑兵奔驰,我部是否继续追击请大汗指示。”
多铎看着绝尘而且的信使疑惑道:“信使一去一回恐怕两三天时间就没有了,十四哥其实根本不想去追击黄汉对不对?”
多尔衮有信心追得上明军骑兵,但是他没有必胜的信心。
他甚至于还认为真的接近黄汉的人马之时,保不准对方又会使出什么阴招对付自己的追兵,万一中了埋伏说不定兄弟俩就再也回不去了。
他的正白旗和多铎的镶白旗原本是老奴时代的两黄旗,人马多装备好是八旗中的精锐,后来八哥当上了大汗,易帜后的两百旗屡屡被几个哥哥算计。
那时少不经事的多尔衮不晓得保存实力,总是率领麾下冲锋破阵不计较损失,不满十六岁就因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有大功获得了墨尔根代青的称号。
这不是多尔衮勇敢善战的结果,而是那些老奴留下的精锐折损了一千余用鲜血成就了他。
时过境迁,已经二十二岁的多尔衮不再是懵懂少年,沉稳了许多,知道了虚名如浮云,实力才能够压倒一切,再也不肯率领麾下做八哥的急先锋。
还好他识时务,要是真的不管不顾往山路而来,恐怕要有千儿八百麾下死得不明不白,如果被打了还不识相不肯知难而退,选择继续往山里追,最后真的有可能跑不出去。
多尔衮遥看莽莽群山,道:“十五弟,你太年轻许多事情看不明白,可知八哥为何会派遣咱们率领本部人马和蒙古左右翼追击黄汉?”
多铎道:“十四哥,我不傻,明白着呢,那是因为黄汉的人马难打,用咱们的人打前锋去拼命,然后两黄旗来摘桃子罢了。”
多尔衮白了一眼道:“那你为何还叫嚣着往南追击!”
三座山离古北口八百余里都是山路,狭窄、崎岖不好走,容易发生堵塞,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梯队放行。
不到半个时辰就会有一队整理好了携带物资的人马离开营地,人数三千左右,一直按部就班进行到下午才基本上让老百姓全部踏上回家的漫漫长路。
四五万汉民都肩挑背扛着缴获的物资,推着缴获的几百架独轮车蹒跚而行,畜力大车走山路不现实,唯有解下大牲口牵着驮运物资上路。
黄汉出发之时除去留着在面断后等待杨大年的人马汇合的憨子、桑羽、张扬率领的不足一千骑兵还保持双乘,其余骑兵都已经下马步行。
战马和匹备用马上都驮得满满当当,金银财宝、粮食、丝绸、茶叶、麦子等等不一而足,即便如此还有几万石粮食实在无法带走,只能和马车、牛车的车架一起付之一炬。
黄汉率领人马转向往南往古北口而去后的第二天中午,已经得知主力南归的杨大年来到了三座山营地跟已经等候多时的憨子、桑羽、张扬合兵一处。
杨大年根据指示沿途放火,引火物都是现成的,那是主力烧荒之时刻意留出必经之路,在路上预设了不少纵火点留给杨大年的人马一边撤退一边放火阻断追兵。
会师准备断后的一千三百骑兵都是“红旗军”士官,人人拥有最少两支自生短铳,背上背着米尼枪的有一半人,连憨子和张扬等等将领都拥有米尼枪。
他们根本不急着撤退,因为他们知道南归的队伍庞大,老百姓几万,耕牛几千头,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已知山道难行,即便是骑兵也有许多地段不仅无法疾驰,还得牵着战马步行,如此地形其实是骑兵的死地。
憨子和杨大年、桑羽等等都是胆大包天的主,以前打游击在夹缝里求生存都没有怕过后金军,如今装备精良火器犀利更加不怕那些杂碎。
他们虽然撤出后金军的三座山营地放了一把大火,但是没有走远,依旧隐藏在一个山包后露营。
靠近三岔口的密林山岗潜伏了二百余人,依旧是杨大年带队,他们在窥视后金军,发现敌人敢走上小路继续追击就会在观察好的一处险要地段进行阻击。
如果后金军敢贸然进入险地,估摸着在米尼枪和自生短铳袭击下,层层叠叠的战马和建奴、鞑子的尸体会堵塞那崎岖山道。
多尔衮和多铎俩兄弟本来情绪就不高,如今简直糟透了。
原本他们是磨洋工一天只肯行军二百里,花了两天时间才出关,可是又过了三天,情况开始复杂,前出的探马经常失联,路上烈火熊熊烟雾弥漫。
这种突发情况直接导致俩兄弟紧赶慢赶累得够呛堪堪能够一天跑二百里,仅仅完成了八哥规定的最低行军标准而已。
黄汉带着主力已经往南后两天,多尔衮和多铎才率领人马赶到被烧成一片焦土的三座山营地。
三千余无头尸体已经有一小半被闻到血性味从山里蹿出来的豺狼虎豹野狗啃得支离破碎,现在又被烧得焦臭无比,现场满是绿头苍蝇在嗡嗡乱飞。
虽然多尔衮、多铎率领的一万几千人马以一天二百里的匀速行军,但是跟他们奔袭林丹汗时截然不同。
因为那时没有明军刻意纵火,没人往水井、河流里扔无头尸体,草原上又是莺飞草长的春天。
什么叫做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这一万几千后金军上演了现实版,如今一个个灰头土脸,有些人甚至于被燎了头发和眉毛。
一路风尘仆仆累死累活也就罢了,关键是要喝口水都千难万难,都得专门派人上山找山泉。
多铎没有受过如此委屈,又看到了被明军屠杀的现场惨不忍睹,咬牙切齿骂道:“黄汉狗贼欺人太甚,老子一定要追上他碎尸万段。”
多尔衮没有愤怒,他心如止水,见多铎还要追击未置可否。
他派出一队信使吩咐道:“你们火速赶往中军请示大汗,明军已经偏离我军退兵路线往南而去,那里山高林密路途坎坷,不利于骑兵奔驰,我部是否继续追击请大汗指示。”
多铎看着绝尘而且的信使疑惑道:“信使一去一回恐怕两三天时间就没有了,十四哥其实根本不想去追击黄汉对不对?”
多尔衮有信心追得上明军骑兵,但是他没有必胜的信心。
他甚至于还认为真的接近黄汉的人马之时,保不准对方又会使出什么阴招对付自己的追兵,万一中了埋伏说不定兄弟俩就再也回不去了。
他的正白旗和多铎的镶白旗原本是老奴时代的两黄旗,人马多装备好是八旗中的精锐,后来八哥当上了大汗,易帜后的两百旗屡屡被几个哥哥算计。
那时少不经事的多尔衮不晓得保存实力,总是率领麾下冲锋破阵不计较损失,不满十六岁就因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有大功获得了墨尔根代青的称号。
这不是多尔衮勇敢善战的结果,而是那些老奴留下的精锐折损了一千余用鲜血成就了他。
时过境迁,已经二十二岁的多尔衮不再是懵懂少年,沉稳了许多,知道了虚名如浮云,实力才能够压倒一切,再也不肯率领麾下做八哥的急先锋。
还好他识时务,要是真的不管不顾往山路而来,恐怕要有千儿八百麾下死得不明不白,如果被打了还不识相不肯知难而退,选择继续往山里追,最后真的有可能跑不出去。
多尔衮遥看莽莽群山,道:“十五弟,你太年轻许多事情看不明白,可知八哥为何会派遣咱们率领本部人马和蒙古左右翼追击黄汉?”
多铎道:“十四哥,我不傻,明白着呢,那是因为黄汉的人马难打,用咱们的人打前锋去拼命,然后两黄旗来摘桃子罢了。”
多尔衮白了一眼道:“那你为何还叫嚣着往南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