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立谈完渚园建造设计方案,沈淮又跟他谈新梅新村社区商业街的设计。$云来阁文学网www.yunlaige.com$
早期大家都倾向认同的一个方案,就是在渚溪大道两侧建商铺出售,以便能回笼更多的建造资金,不过这个方案拿出来就给沈淮直接否决掉了。
梅溪镇五万人口,平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有相当多的农民跟居民,只能等到逢年过节才敢放开肚子吃一顿肉。
如何让更多人能够就业,如何提高更多人的收入,是沈淮当前迫切考虑并要去解决的问题。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舍,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梅钢现在的一线工人,要想月收入过千元,一周的工作时间差不多要做足六十个小时才行,整个工作强度差不多要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高出近一倍。
发展工业,要容纳更多的人能在家附近就能就业,提高收入,梅钢要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沈淮现在也没有计划给梅钢上马严格的、但成本高昂的环境保护措施,甚至还不能马上就关停对梅溪镇烟尘及废气污染最严重的老厂,但是不意味着,沈淮对未来的梅溪镇没有一个明确的期许。
别人不理解他对梅溪镇的感情,但沈淮知道他最终是要把梅溪镇建成什么样子,即使不能叫每个人都满意,也要让大多数的居民能悠然自得的生活于其中。
在在渚溪大道的两侧,即渚园选址的南侧以及新梅新村的北侧,建造大量的商铺出售,确实有助于更多资金的回笼。
不过,在沈淮的规划中,渚溪大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是梅溪镇与市区衔接的交通干道,保证车流的畅通,保证通行效率,比建几十套商铺出售更加重要。
而且此时梅溪镇,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困,商业环境及氛围很不成熟,建造再多的商铺,也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提高工商税收入,不可能让梅溪镇的商业水平立即上一个台阶。
在沈淮看来,商业的发展要依附于实体经济的繁荣之上,生命力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与其在渚溪大道这条梅溪镇将来的主干道上发展参差不齐、环境脏乱的低端商业,让梅溪镇的门脸看上去一团糟糕,还不如两侧索性都空出几十米来建景观带,多种些花木草树,打造梅溪镇第一张花园式的门脸。
也唯有如此,将来建成的渚园也能更符合高端住宅区的标淮。
不过新梅新村作为梅溪镇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一期交房就有近六百户家庭入住;二期十二栋楼也已经上马建造,规模也是同样是六百来户。包括规划中的三期、四期,新梅新村最终要建成一座容纳两千四百户家庭入住的大中型社区。
渚溪公路两侧不建造商铺,不给质量差、容易使环境脏乱的低档商业发展空间,那在社区内部就需要建造一些配套的生活及商业设施,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现在的方案就是在新梅新村二期跟三期建筑组团之间建一条三五百米长的社区商业街,而且要先于三期建筑群之前、马上就要着手建造,确保能跟二期工程同时完工、投入使用。
在沈淮挑剔的眼光之下,这个方案也是几经修改。
也不能怨朱立手下那些建筑设计师不给力,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前的目光跟远见的。他们还是把梅溪镇定位在普通乡镇的层次上,最初给新梅新村社区商业街设计的风格就狭窄、低端得很。
新梅新村,将来梅钢集团的员工将是居住主力。
一期建成的近六百套房,差不多有一半是梅钢的工人,这也是沈淮不能跟陈丹同时搬进去住的根本原因。
现在梅钢一线员工很辛苦,一周要工作六十小时,月收入才可能过千元,但这个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东华市的平均工薪阶层。
现在市钢厂一线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元,这也是市钢厂有能力的员工,能够丢掉国企工人身份,不断停槽过来,又能忍受梅钢严格到苛刻程度的管理的关键原因。甚至周边有些乡镇以及机关的工作人员,放弃国家干部身份,来梅钢应聘。
将来新梅新村的居住人群,梅钢员工可能要占到一半以上。
可能整个梅溪镇的生活水平要提高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新梅新村的住户,整体上无疑会走在前面。那为新梅新村的生活商业配套做规划时,定位就不能低端上,甚至还要比城区的街道商业还要高——这也是沈淮多次要求渚江建设提高设计的原因。
“考虑到资金问题,商业街看来只能这么设计了,”朱立说道,“关键还是怎么运行的问题。我拉着老褚、杨海鹏商议过去,现在建成的商业街卖不出好价钱去,索性我们自己来运营,统一出租给商户。”
现在市内,与大型社区紧挨着街道、社区商铺售价大约每平米大概在三四千元左右。通常乡镇的沿街商铺,每平米两千元折价格就顶天了;想再高,那必需要有实际的投资回报成绩拿出来。
新梅新村将来入住的居民消费潜力不会比市内社区差,商业容量也高,投资价值不会低于市内的社区商铺,但这个眼前没有办法拿出实际的成绩,摊给别人去看。所以,在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建成之后,照着市内的商铺价格出售,别人只会认为渚江建设是得了失心疯想捞钱。
要不想廉价的把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店铺卖出去,那就只能在渚江建设下面成立一家商业公司负责商业街的运营,逐步的把社区商业做起来,把租金即投资回报做高,到时候无论是抵押贷给银行或分割出售,都会更加有利。
沈淮点点头,说道:“不错啊,老朱你们现在是很有长远发展眼光啊,走出来,绝对没人敢小瞧你们是乡镇企业家……”
这个世界上,能有二十年甚至更长远超常目光的人,总是凤毛麟角,沈淮也不认为他自己就能看得更远,但他相信,一个有能力的人,有远见的人,至少应该对三五年之后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想象——这也是沈淮区别一个人有能力还没有能力的标准之一。
梅溪镇虽然很小,但也有五万多人口,就算是万里挑一,也应该能有三五个既有远见又有魄力的人才涌现出来。像朱立、褚宜良这些本身已经得到一定社会肯定的人,能力跟眼光自然都是在水准之上。
国内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就拿东华来说,七百多万人口,以万里选一的苛刻要求去选拔人才,也有六七百个人选。只是缺乏相当公平的空间跟平台让这些人发挥才干。
相反的,由于种种沉积下来的社会性因素,能决定社会群体往前发展还是后退的关键位子,更多的是给能力平庸、目光短浅又害怕有才能者跟他们竞争的人霸占着,这也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沈淮对朱立、褚宜良、杨海鹏等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听着沈淮夸,朱立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天天跟着沈记混,要没有一点长远眼光,那真是给沈记你脸上抹黑啊……”
朱立倒不是虚话。
一年之前,谁能想到梅溪镇能有今天的发展前景?而沈淮利用一年的时间,差不多都把梅溪镇未来的发展框架都搭出来了,要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都看不到梅溪镇未来三五年间的发展潜力,那也只能说是目光太短浅了。
************
沈淮在办公室给朱立缠住看渚园及社会商业街方案耗了两个小时,把朱立赶走,趁着离吃饭还有些时间,就赶到生产线上去看一看。
走到电炉钢连铸段上,看到胡志刚正给新招进来的大学生讲解连铸工艺,沈淮跟胡志刚点了点头,也没有说话,就凑过去听他给大学生们现场上课。
梅钢前期主要是靠挖市钢厂的墙脚来增强技术力量,但市钢厂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梅钢之后还要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在更大的范围招募技术及管理人才外,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培养。
今年,梅钢就从淮海工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招收了二十名应届毕业生。
沈淮这段时间额外的忙碌,也有些顾及不上具体的运营管理。这批大学生正式进厂报道已经有七八天了,沈淮也没能得空抽出时间来跟他们做正式的接触。
梅钢也是照着既定的流程,先让这批大学生从基本的安全培训做起,今天刚进行到工艺学习阶段。
胡志刚现在担任生产二部副部长,负责电炉钢生产线的后序工段。培养新的技术力量,沈淮要求管理层亲自抓,以便能挖掘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胡志刚等人自然也就逃不过。
胡志刚照着既定的流程,给这批大学生讲工艺,讲得很透彻。沈淮站在一旁,觉得整个流程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问站在身边的一名男学生:“你有见过徐溪亭徐工吧?”
“认得,我们进厂培训就是他负责的。”男学生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他突然跟自己搭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好。徐工这时候在二工段,你快跑过去帮我去喊他过来。”沈淮吩咐道。
男学生看沈淮穿着工装服,年纪看上去比他们不大,有些不乐意给支使,直接顶回去:“我们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技术,进工厂做技术、做管理,又不是来跑腿的……”
男学生这话一出口,沈淮也有些蒙,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郭成峰,临时工序号还比较靠前,应该是名校毕业招募过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早期大家都倾向认同的一个方案,就是在渚溪大道两侧建商铺出售,以便能回笼更多的建造资金,不过这个方案拿出来就给沈淮直接否决掉了。
梅溪镇五万人口,平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有相当多的农民跟居民,只能等到逢年过节才敢放开肚子吃一顿肉。
如何让更多人能够就业,如何提高更多人的收入,是沈淮当前迫切考虑并要去解决的问题。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舍,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梅钢现在的一线工人,要想月收入过千元,一周的工作时间差不多要做足六十个小时才行,整个工作强度差不多要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高出近一倍。
发展工业,要容纳更多的人能在家附近就能就业,提高收入,梅钢要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沈淮现在也没有计划给梅钢上马严格的、但成本高昂的环境保护措施,甚至还不能马上就关停对梅溪镇烟尘及废气污染最严重的老厂,但是不意味着,沈淮对未来的梅溪镇没有一个明确的期许。
别人不理解他对梅溪镇的感情,但沈淮知道他最终是要把梅溪镇建成什么样子,即使不能叫每个人都满意,也要让大多数的居民能悠然自得的生活于其中。
在在渚溪大道的两侧,即渚园选址的南侧以及新梅新村的北侧,建造大量的商铺出售,确实有助于更多资金的回笼。
不过,在沈淮的规划中,渚溪大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是梅溪镇与市区衔接的交通干道,保证车流的畅通,保证通行效率,比建几十套商铺出售更加重要。
而且此时梅溪镇,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困,商业环境及氛围很不成熟,建造再多的商铺,也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提高工商税收入,不可能让梅溪镇的商业水平立即上一个台阶。
在沈淮看来,商业的发展要依附于实体经济的繁荣之上,生命力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与其在渚溪大道这条梅溪镇将来的主干道上发展参差不齐、环境脏乱的低端商业,让梅溪镇的门脸看上去一团糟糕,还不如两侧索性都空出几十米来建景观带,多种些花木草树,打造梅溪镇第一张花园式的门脸。
也唯有如此,将来建成的渚园也能更符合高端住宅区的标淮。
不过新梅新村作为梅溪镇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一期交房就有近六百户家庭入住;二期十二栋楼也已经上马建造,规模也是同样是六百来户。包括规划中的三期、四期,新梅新村最终要建成一座容纳两千四百户家庭入住的大中型社区。
渚溪公路两侧不建造商铺,不给质量差、容易使环境脏乱的低档商业发展空间,那在社区内部就需要建造一些配套的生活及商业设施,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现在的方案就是在新梅新村二期跟三期建筑组团之间建一条三五百米长的社区商业街,而且要先于三期建筑群之前、马上就要着手建造,确保能跟二期工程同时完工、投入使用。
在沈淮挑剔的眼光之下,这个方案也是几经修改。
也不能怨朱立手下那些建筑设计师不给力,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前的目光跟远见的。他们还是把梅溪镇定位在普通乡镇的层次上,最初给新梅新村社区商业街设计的风格就狭窄、低端得很。
新梅新村,将来梅钢集团的员工将是居住主力。
一期建成的近六百套房,差不多有一半是梅钢的工人,这也是沈淮不能跟陈丹同时搬进去住的根本原因。
现在梅钢一线员工很辛苦,一周要工作六十小时,月收入才可能过千元,但这个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东华市的平均工薪阶层。
现在市钢厂一线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元,这也是市钢厂有能力的员工,能够丢掉国企工人身份,不断停槽过来,又能忍受梅钢严格到苛刻程度的管理的关键原因。甚至周边有些乡镇以及机关的工作人员,放弃国家干部身份,来梅钢应聘。
将来新梅新村的居住人群,梅钢员工可能要占到一半以上。
可能整个梅溪镇的生活水平要提高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新梅新村的住户,整体上无疑会走在前面。那为新梅新村的生活商业配套做规划时,定位就不能低端上,甚至还要比城区的街道商业还要高——这也是沈淮多次要求渚江建设提高设计的原因。
“考虑到资金问题,商业街看来只能这么设计了,”朱立说道,“关键还是怎么运行的问题。我拉着老褚、杨海鹏商议过去,现在建成的商业街卖不出好价钱去,索性我们自己来运营,统一出租给商户。”
现在市内,与大型社区紧挨着街道、社区商铺售价大约每平米大概在三四千元左右。通常乡镇的沿街商铺,每平米两千元折价格就顶天了;想再高,那必需要有实际的投资回报成绩拿出来。
新梅新村将来入住的居民消费潜力不会比市内社区差,商业容量也高,投资价值不会低于市内的社区商铺,但这个眼前没有办法拿出实际的成绩,摊给别人去看。所以,在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建成之后,照着市内的商铺价格出售,别人只会认为渚江建设是得了失心疯想捞钱。
要不想廉价的把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店铺卖出去,那就只能在渚江建设下面成立一家商业公司负责商业街的运营,逐步的把社区商业做起来,把租金即投资回报做高,到时候无论是抵押贷给银行或分割出售,都会更加有利。
沈淮点点头,说道:“不错啊,老朱你们现在是很有长远发展眼光啊,走出来,绝对没人敢小瞧你们是乡镇企业家……”
这个世界上,能有二十年甚至更长远超常目光的人,总是凤毛麟角,沈淮也不认为他自己就能看得更远,但他相信,一个有能力的人,有远见的人,至少应该对三五年之后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想象——这也是沈淮区别一个人有能力还没有能力的标准之一。
梅溪镇虽然很小,但也有五万多人口,就算是万里挑一,也应该能有三五个既有远见又有魄力的人才涌现出来。像朱立、褚宜良这些本身已经得到一定社会肯定的人,能力跟眼光自然都是在水准之上。
国内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就拿东华来说,七百多万人口,以万里选一的苛刻要求去选拔人才,也有六七百个人选。只是缺乏相当公平的空间跟平台让这些人发挥才干。
相反的,由于种种沉积下来的社会性因素,能决定社会群体往前发展还是后退的关键位子,更多的是给能力平庸、目光短浅又害怕有才能者跟他们竞争的人霸占着,这也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沈淮对朱立、褚宜良、杨海鹏等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听着沈淮夸,朱立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天天跟着沈记混,要没有一点长远眼光,那真是给沈记你脸上抹黑啊……”
朱立倒不是虚话。
一年之前,谁能想到梅溪镇能有今天的发展前景?而沈淮利用一年的时间,差不多都把梅溪镇未来的发展框架都搭出来了,要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都看不到梅溪镇未来三五年间的发展潜力,那也只能说是目光太短浅了。
************
沈淮在办公室给朱立缠住看渚园及社会商业街方案耗了两个小时,把朱立赶走,趁着离吃饭还有些时间,就赶到生产线上去看一看。
走到电炉钢连铸段上,看到胡志刚正给新招进来的大学生讲解连铸工艺,沈淮跟胡志刚点了点头,也没有说话,就凑过去听他给大学生们现场上课。
梅钢前期主要是靠挖市钢厂的墙脚来增强技术力量,但市钢厂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梅钢之后还要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在更大的范围招募技术及管理人才外,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培养。
今年,梅钢就从淮海工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招收了二十名应届毕业生。
沈淮这段时间额外的忙碌,也有些顾及不上具体的运营管理。这批大学生正式进厂报道已经有七八天了,沈淮也没能得空抽出时间来跟他们做正式的接触。
梅钢也是照着既定的流程,先让这批大学生从基本的安全培训做起,今天刚进行到工艺学习阶段。
胡志刚现在担任生产二部副部长,负责电炉钢生产线的后序工段。培养新的技术力量,沈淮要求管理层亲自抓,以便能挖掘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胡志刚等人自然也就逃不过。
胡志刚照着既定的流程,给这批大学生讲工艺,讲得很透彻。沈淮站在一旁,觉得整个流程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问站在身边的一名男学生:“你有见过徐溪亭徐工吧?”
“认得,我们进厂培训就是他负责的。”男学生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他突然跟自己搭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好。徐工这时候在二工段,你快跑过去帮我去喊他过来。”沈淮吩咐道。
男学生看沈淮穿着工装服,年纪看上去比他们不大,有些不乐意给支使,直接顶回去:“我们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技术,进工厂做技术、做管理,又不是来跑腿的……”
男学生这话一出口,沈淮也有些蒙,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郭成峰,临时工序号还比较靠前,应该是名校毕业招募过来重点培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