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乃是辽国中京道进入东京道的重要门户之一,一旦被北平军所占,则其兵锋便可直指东京辽阳府。而作为失去幽云十六州后辽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契丹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任由北平军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窥视自己腹心之地的。因此,在得知北平军已然几乎兵不血刃的攻占润州,且陆海并进继续北上,一路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后,耶律璟便再也坐不住了。他一面从自己的护卫兵马中抽调精锐驰援锦州和东京辽阳府,一面急令一直在中京大定府待机而动的耶律挞烈挥师东进,与北平军决战锦州,就算不能将北平军驱逐出中京道,至少也要保住锦州不失、保住东京道的南大门。
然而,耶律璟的旨意却令耶律挞烈陷入两难之中。如果遵旨执行,且不说以自己手下这些根本算不上精锐的兵马能否抵挡得住北平军近三万水陆大军——哪怕其中陆上兵力只有一万余人。单说一旦自己率军离开中京大定府,那支自月初时便驻扎于遵化县北的卢龙山下、一直对大定府虎视眈眈、总兵力估计在三万多近四万的北平军北征军主力只怕会立即挥师北上,直捣大定府城下。到时候,自己既解不了锦州之危,又会将大定府拱手相让,只会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可是,如果自己不遵旨而行。那么,一方面抗旨不遵会受到朝廷的处罚、官家的猜忌。另一方面,东路的北平军占据了锦州后,很可能会挥师西进,与卢龙山下的北平军北犯主力两面夹击大定府。到时候,自己便会陷入腹北受敌、与近五万北平军精锐决战的不利境地。若是朝廷方面不能及时派来足够多的援军解围,自己依然会是一个既将锦州拱手相让,又无力保住大定府,两面都讨不到便宜的下场。
于是,在将朝廷的传旨中官请下去休息后,耶律挞烈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来来回回不停的踱着步子,绞尽脑汁破解眼前的僵局。
这边耶律挞烈在自己的帅帐之中苦思破局之法,那边挂着“北征军都部署”名头的徐绍安,也在位于卢龙山北侧山脚下的军帐里面走来走去。不过,他这位徒有虚名、手下不过两个团五千“保安军”的“都部署”,此时却并不是在为某件棘手的事发愁,而是正搜肠刮肚的为自己刚刚出世没几天的庶长子取名字——由于一直记挂着林小雨,所以徐绍安对于娶妻之事并不十分上心。直到现在,他身边也只有两名侍妾伺候枕席,而无正妻。且这几年来只有一名侍妾为他生过一个女儿,如今这个儿子的到来算是让他徐家有后了。因此,他才如此花心思的为小家伙起名字。
只可惜,以徐绍安肚子里那点墨水,一时间实在是想不出一个既响亮又好听的名字来。在纠结了半晌后,这家伙终于放弃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打算,决定抄袭一把,借用前世历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武将的名讳,为自己的长子取名为徐达。期望着自己的后代能够万世通达,并能像前世的徐达一般,成为一代名将、彪炳史册。
完成了为儿子取名的“伟大”工程,徐绍安便坐回到帅案之后,开始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研究起案上的地图,琢磨着被他所率的这支疑兵钉在大定府快半个月的耶律挞烈,在北征军兵临锦州城下时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根据“霸王行动”计划,当钱远山、曾志林、黄海、穆特尔等人率陆海联军一路北上时,徐绍安这个挂名的“北征军都部署”便一如前世二战末期“霸王行动”中的铁血将军巴顿一般,大张旗鼓的率领“大军”自古北口和遵化县出长城,于卢龙山下扎起大营,做出一副即将挥师北进、直捣大定府的架势,以吸引耶律挞烈所率契丹援军主力的注意力,使其将防御重点放在大定府一线,从而为真正的北征军一举拿下锦州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为了有效吸引敌军注意,并使敌军坚信自己这边才是北平军北征军主力,徐绍安这边也做了充分准备。一方面,在出长城之前,徐绍安高调在北平城及北平至遵化沿线各府县亮相,大肆宣扬自己即将带兵北征的消息。另一方面,为配合徐绍安的行动,军事部还将大批人马在长城沿线往来调动,制造大军即将出塞的假象。并且采用昼入夜出、明入暗出的方式,在白天大张旗鼓的将各部人马调进卢龙山下的所谓“北征大营”,以迷惑敌军的细作和探子。待到深夜,再悄悄将白天入营人马的大多数调出大营、回返长城之内。如此周而复始,便在敌军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以五千“保安军”成功制造出了三万多近四万大军进驻卢龙山下“北征大营”的假象,有效牵制住了敌军援兵主力。
如今,北征军主力即将兵临锦州城下,耶律挞烈陷入救与不救锦州均会为敌所乘的两难境地。而徐绍安这边的任务却已经圆满完成,随时可以收兵回北平城。也正因如此,徐绍安才能在接到侍妾产子的消息后,有充足的时间为儿子取名字。
就在徐绍安看着地图,思忖耶律挞烈可能的选择时,大帐的帐帘一挑,亲卫将一名探马带了进来。那名探马进得帐来,立即单膝跪地禀报道:“禀大帅,耶律挞烈已于昨日拔营起寨,率八万大军往锦州方向而去,大定府由其副将统领不到三万人马把守。”
听闻耶律挞烈终于耐不住性子,率军驰援锦州,徐绍安高兴的掌拳相击,说道:“耶律挞烈这个家伙终于动了,这下老十一他们终于能好好开一次荤了。”
说完,他一面嘉奖了那名探马几句,并让其下去休息。一面立即将这个消息拟成一份电报,命电报室以最快的速度给钱远山等人发过去,以便对方能够做好准备。
大定府距锦州三百五十里,对于终于下定决心要遵王命行事的耶律挞烈及其麾下八万大军来说,就算快马加鞭,也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赶到。而徐绍安发给钱远山的电报,却是在一瞬间,便将这一重要消息传递了过去,充分体现出了科技的威力。
接到徐绍安的电报后,钱远山、曾志林、黄海、穆特尔等人不敢怠慢。众兄弟立即加快行动速度,力求在耶律挞烈赶到前完成北征军在锦州城外的布置,为顺利完成此次北征任务创造出最为有利的条件。
显德八年(应历十一年)阴历六月十八,正率大军向锦州急进的耶律挞烈接到一封自锦州永乐城内送出的求援信。锦州守将在信中表示北犯的北平军已经将永乐城团团围住,且攻击甚急。面对敌军犀利的火器,城内守军虽浴血奋战,却依然难以抵挡。若在两日内援军不能及时起到,锦州便会落入敌手。而就在耶律挞烈收到这封救援信的同时,来自朝廷的信使也赶到他的大军之中,并带来了一个对耶律挞烈来说比较有利、比较鼓舞的消息——官家已经派出两万人马驰援锦州,最多一日之内,这支精锐铁骑便会赶到锦州。
锦州岌岌可危,官家的精锐兵马南下增援,这一坏一好两条消息令耶律挞烈既意识到了局势的紧急,又看到了些许希望。在从锦州来的信使那里了解到北平军如今正全力攻城,所有人马均集结于永乐城外,并无分兵把守周围要道,以阻击可能的援军的消息后,耶律挞烈心中便以有了计较。在他看来,由于自己行动迅速,有关自己已经率军离开大定府驰援锦州的消息还未传到永乐城下北平军那里。是以,敌军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攻破城池上,并未预料到这么快便会有援军抵达。如此,对于自己来说便一个好机会,一个袭击北平军侧背、解锦州之危的好机会。
于是,耶律挞烈一面命人与南下的两万精骑取得联系,以求双方能协调一致,从东、北两个方向同时对永乐城下的北平军发起进攻,解锦州之危。一面催促麾下大军加紧赶路,以防北平军发现辽国援军已到而有所防范,或者干脆收兵撤退。毕竟在耶律挞烈看来,以包括两万精骑在内的十万之众,对付一万余北平军,虽然未必能取得全胜,但给予敌军一定杀伤、迫使敌军放弃攻击锦州的计划还是有可能的。而这样一场胜利,对于一直以来在对北平军的战争中只有惨败这一种结局的大辽朝廷来说,绝对是难能可贵、作用巨大的。而且,有这样的一件大功劳在,就算日后丢掉了中京道其他州县,来自官家和朝廷的苛责又会少些。更何况,作为一员将领、作为一名契丹勇士,耶律挞烈也是非常渴望能够由自己来创造这样一个伟大功勋的。
然而,耶律璟的旨意却令耶律挞烈陷入两难之中。如果遵旨执行,且不说以自己手下这些根本算不上精锐的兵马能否抵挡得住北平军近三万水陆大军——哪怕其中陆上兵力只有一万余人。单说一旦自己率军离开中京大定府,那支自月初时便驻扎于遵化县北的卢龙山下、一直对大定府虎视眈眈、总兵力估计在三万多近四万的北平军北征军主力只怕会立即挥师北上,直捣大定府城下。到时候,自己既解不了锦州之危,又会将大定府拱手相让,只会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结局。
可是,如果自己不遵旨而行。那么,一方面抗旨不遵会受到朝廷的处罚、官家的猜忌。另一方面,东路的北平军占据了锦州后,很可能会挥师西进,与卢龙山下的北平军北犯主力两面夹击大定府。到时候,自己便会陷入腹北受敌、与近五万北平军精锐决战的不利境地。若是朝廷方面不能及时派来足够多的援军解围,自己依然会是一个既将锦州拱手相让,又无力保住大定府,两面都讨不到便宜的下场。
于是,在将朝廷的传旨中官请下去休息后,耶律挞烈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来来回回不停的踱着步子,绞尽脑汁破解眼前的僵局。
这边耶律挞烈在自己的帅帐之中苦思破局之法,那边挂着“北征军都部署”名头的徐绍安,也在位于卢龙山北侧山脚下的军帐里面走来走去。不过,他这位徒有虚名、手下不过两个团五千“保安军”的“都部署”,此时却并不是在为某件棘手的事发愁,而是正搜肠刮肚的为自己刚刚出世没几天的庶长子取名字——由于一直记挂着林小雨,所以徐绍安对于娶妻之事并不十分上心。直到现在,他身边也只有两名侍妾伺候枕席,而无正妻。且这几年来只有一名侍妾为他生过一个女儿,如今这个儿子的到来算是让他徐家有后了。因此,他才如此花心思的为小家伙起名字。
只可惜,以徐绍安肚子里那点墨水,一时间实在是想不出一个既响亮又好听的名字来。在纠结了半晌后,这家伙终于放弃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打算,决定抄袭一把,借用前世历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武将的名讳,为自己的长子取名为徐达。期望着自己的后代能够万世通达,并能像前世的徐达一般,成为一代名将、彪炳史册。
完成了为儿子取名的“伟大”工程,徐绍安便坐回到帅案之后,开始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研究起案上的地图,琢磨着被他所率的这支疑兵钉在大定府快半个月的耶律挞烈,在北征军兵临锦州城下时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根据“霸王行动”计划,当钱远山、曾志林、黄海、穆特尔等人率陆海联军一路北上时,徐绍安这个挂名的“北征军都部署”便一如前世二战末期“霸王行动”中的铁血将军巴顿一般,大张旗鼓的率领“大军”自古北口和遵化县出长城,于卢龙山下扎起大营,做出一副即将挥师北进、直捣大定府的架势,以吸引耶律挞烈所率契丹援军主力的注意力,使其将防御重点放在大定府一线,从而为真正的北征军一举拿下锦州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为了有效吸引敌军注意,并使敌军坚信自己这边才是北平军北征军主力,徐绍安这边也做了充分准备。一方面,在出长城之前,徐绍安高调在北平城及北平至遵化沿线各府县亮相,大肆宣扬自己即将带兵北征的消息。另一方面,为配合徐绍安的行动,军事部还将大批人马在长城沿线往来调动,制造大军即将出塞的假象。并且采用昼入夜出、明入暗出的方式,在白天大张旗鼓的将各部人马调进卢龙山下的所谓“北征大营”,以迷惑敌军的细作和探子。待到深夜,再悄悄将白天入营人马的大多数调出大营、回返长城之内。如此周而复始,便在敌军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以五千“保安军”成功制造出了三万多近四万大军进驻卢龙山下“北征大营”的假象,有效牵制住了敌军援兵主力。
如今,北征军主力即将兵临锦州城下,耶律挞烈陷入救与不救锦州均会为敌所乘的两难境地。而徐绍安这边的任务却已经圆满完成,随时可以收兵回北平城。也正因如此,徐绍安才能在接到侍妾产子的消息后,有充足的时间为儿子取名字。
就在徐绍安看着地图,思忖耶律挞烈可能的选择时,大帐的帐帘一挑,亲卫将一名探马带了进来。那名探马进得帐来,立即单膝跪地禀报道:“禀大帅,耶律挞烈已于昨日拔营起寨,率八万大军往锦州方向而去,大定府由其副将统领不到三万人马把守。”
听闻耶律挞烈终于耐不住性子,率军驰援锦州,徐绍安高兴的掌拳相击,说道:“耶律挞烈这个家伙终于动了,这下老十一他们终于能好好开一次荤了。”
说完,他一面嘉奖了那名探马几句,并让其下去休息。一面立即将这个消息拟成一份电报,命电报室以最快的速度给钱远山等人发过去,以便对方能够做好准备。
大定府距锦州三百五十里,对于终于下定决心要遵王命行事的耶律挞烈及其麾下八万大军来说,就算快马加鞭,也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赶到。而徐绍安发给钱远山的电报,却是在一瞬间,便将这一重要消息传递了过去,充分体现出了科技的威力。
接到徐绍安的电报后,钱远山、曾志林、黄海、穆特尔等人不敢怠慢。众兄弟立即加快行动速度,力求在耶律挞烈赶到前完成北征军在锦州城外的布置,为顺利完成此次北征任务创造出最为有利的条件。
显德八年(应历十一年)阴历六月十八,正率大军向锦州急进的耶律挞烈接到一封自锦州永乐城内送出的求援信。锦州守将在信中表示北犯的北平军已经将永乐城团团围住,且攻击甚急。面对敌军犀利的火器,城内守军虽浴血奋战,却依然难以抵挡。若在两日内援军不能及时起到,锦州便会落入敌手。而就在耶律挞烈收到这封救援信的同时,来自朝廷的信使也赶到他的大军之中,并带来了一个对耶律挞烈来说比较有利、比较鼓舞的消息——官家已经派出两万人马驰援锦州,最多一日之内,这支精锐铁骑便会赶到锦州。
锦州岌岌可危,官家的精锐兵马南下增援,这一坏一好两条消息令耶律挞烈既意识到了局势的紧急,又看到了些许希望。在从锦州来的信使那里了解到北平军如今正全力攻城,所有人马均集结于永乐城外,并无分兵把守周围要道,以阻击可能的援军的消息后,耶律挞烈心中便以有了计较。在他看来,由于自己行动迅速,有关自己已经率军离开大定府驰援锦州的消息还未传到永乐城下北平军那里。是以,敌军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攻破城池上,并未预料到这么快便会有援军抵达。如此,对于自己来说便一个好机会,一个袭击北平军侧背、解锦州之危的好机会。
于是,耶律挞烈一面命人与南下的两万精骑取得联系,以求双方能协调一致,从东、北两个方向同时对永乐城下的北平军发起进攻,解锦州之危。一面催促麾下大军加紧赶路,以防北平军发现辽国援军已到而有所防范,或者干脆收兵撤退。毕竟在耶律挞烈看来,以包括两万精骑在内的十万之众,对付一万余北平军,虽然未必能取得全胜,但给予敌军一定杀伤、迫使敌军放弃攻击锦州的计划还是有可能的。而这样一场胜利,对于一直以来在对北平军的战争中只有惨败这一种结局的大辽朝廷来说,绝对是难能可贵、作用巨大的。而且,有这样的一件大功劳在,就算日后丢掉了中京道其他州县,来自官家和朝廷的苛责又会少些。更何况,作为一员将领、作为一名契丹勇士,耶律挞烈也是非常渴望能够由自己来创造这样一个伟大功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