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炮击的进行,城下的柴荣君臣及后周伐汉大军的所有将士渐渐发现此前屡试不爽的“攻城三步法”似乎在太原城下失去了威力。此前并未被众人放在眼里、甚至遭到不少后周军士兵耻笑的那座称得上是色彩斑斓——缝制土袋的布料来源各异、种类繁多,自然是什么颜色和花纹的都有——的土袋护垒这时却是发挥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无论是火炮发射的实心炮弹,还是弩炮发射的攻城火药筒,碰上这座土墙之后便全然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

    以往无坚不摧、经常将敌军城墙轰裂甚至是轰碎的实心炮弹打在土袋墙之上,就有如一记拥有千钧之力的重拳击到了松软的棉花垛中,除了将最外侧的土袋击破以至泥土四溅、或者震落几只土袋之外,并不能对太原城的城墙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伤。

    实心炮弹无法打裂或者打碎城墙的外表面,其结果自然是直接影响了弩炮发射的攻城火药筒的作用。一支支原本应该借助实心炮弹造成的裂隙与破损,以锋锐头部直插进城墙之内,再利用火药筒内火药的爆炸威力扩大实心炮弹对城墙造成的损害,最终将城墙彻底炸塌的攻城火药筒,此时却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为土袋护垒所阻挡,在一堆堆的泥土之中轰然炸响,一如实心炮弹一般,除了炸起一篷篷的泥土、震落几只土袋之外,便再无其他建树。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持续对城墙上面积较小的一块地方进行轰击,在将起防护作用的土袋全部炸光、震落之后,火炮和弩炮便可以对城墙的本体进行有效破坏了。但是,一来受武器本身性能的限制以及炮手射击水平的影响,后周“神机军”的火炮也好、弩炮也罢,其射击精度都是相当差的,要想多次攻击都集中于城墙上面积很有限的某一处那是相当相当困难的,虽说不上难于上青天,却也是百难中一。要知道,以往“神机军”攻城瞄准的范围都是宽达百步以上的一段城墙——即使如此,火炮和弩炮发射的炮弹和攻城火药筒一般也只有五、六成能够命中划定的范围。

    二来,城墙外侧的这道土袋护垒既高且厚,就算某一处被炮弹或者攻城火药筒击中出现了空隙,其上部以及周围的土袋也会因为失去支撑而向这一处空隙移动,并最终将此空隙填塞充满,不给下一发炮弹或者攻城火药筒留下直接攻击城墙本体的机会。除非某一处土袋护垒上部以及左右两侧的土袋都被炸光,不然火器的轰击就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可漫说后周“神机军”有没有那么多的弹药可供他们用来炸泥清土,就算他们真有这么充足的弹药储备,其前装火炮的性能也不允许他们进行长时间的持续射击,不然就会有炸膛的危险。可一旦炮火轰击停止,守城的汉军很可能就会利用这样的间隙给护垒补充土袋,甚至在危急情况下,汉军还有可能派出敢死之士,冒着周军的炮火去给护垒补充土袋。这样一来,自然使得轰烂护垒、轰塌城墙更加难上加难。

    眼见持续了一个来时辰的轰击只不过是炸碎一只只的土袋、炸飞一团团的泥土,却并未对太原城的城墙造成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后周伐汉大军“神机军”都指挥使刘光义当即下令停止轰击,并跑去向柴荣汇报轰击不利的情况,

    柴荣自然也看出原本百试百灵的火器攻城之法在太原城下遇到了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原本被大家认为是无坚不摧的火器这一次似乎是遇到了自己的克星,丝毫发挥不出以往雷霆万钧、威震敌胆,须臾间便令敌军抱头鼠窜、溃不成军的威力。这就好比是一口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钢刀,砍到了一团棉花之上一般,任凭执刀者如何发狠用力,却依然无法伤到那被棉花重重包裹于其中的一块豆腐。因此,听完刘光义的报告,柴荣并没有责怪其未能按时完成轰击任务的过错,而是好生安抚了心中有些惴惴的刘光义——上一次幽云之战时刘光义所领后军便损失惨重,如今又在太原城下遇挫,刘光义不能不为自己的前程担忧。

    安抚完了刘光义,柴荣便转向自己身后一同观战的文臣武将,询问众人对目前情形的看法,希望这些肱股之臣们能够想出破解敌军土垒护城的办法。

    面对这种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大臣建议暂停轰击,先派出步兵冲到城下去拆毁那道护城的土袋护垒——哪怕这样做会付出重大伤亡。待那些土袋被清除得差不多了,再恢复炮火轰击,仍以火器攻城之法破城。

    有的大臣则建议干脆放弃火器攻城之法,重新按照以往攻击城池的战法,在燧发枪、弓弩手、云梯、楼车等兵种和器械的支持下,派出大量步兵蚁附攻城,依靠周军在人数和单兵战斗力上的优势来攻破太原城——提出这种建议的大臣还特别强调,若采用传统战法攻城,太原城外的那道土垒不但不会对攻城的士兵造成阻碍,那些堆砌起来与城墙等高的土袋反而更有利于步兵向城上攀爬,从而使得原本对己方不利的因素变成有利于己方攻势有所帮助的因素。

    就在诸位大臣各抒己见、一时难以统一想法时,一直没有发言的赵匡胤在深思半晌后,向柴荣奏道:“陛下,臣以为我军不应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亦不应只拘泥于某一种战法,而应当将各种战法融汇贯通,将各种战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如此,方能发挥每种战法的优势之所在,令敌军防不胜防。”

    柴荣闻言点了点头,追问道:“爱卿所言有理。那么,以爱卿之见,我军该当如何攻城?”

    赵匡胤答道:“臣以为,无论是只坚持火器攻城之法,还是只使用旧有攻城之法,都有其不足与局限,我军应将火器攻城之法与旧有的攻城之法配合使用。臣以为,敌军在太原城墙之外所筑土垒虽可令我军火器威力大减,无法像以往一样在短时间内轰塌对手的城池。但其所保的仅只太原城墙,对城头上的敌军却毫无庇护之益。

    因此,臣以为,我军可暂停对城墙的轰击,而是派出步卒做出填壕攻城的架势,令守城敌军以为我军因见火器攻城毫无进展,已然放弃使用火器,转而以旧法强攻城池。如此,守城敌军便会自其躲藏之处现身,重新回到城墙之上,以阻击我军攻城之步卒。待到敌军步卒回到城上之后,我‘神机军’便抓住机会,再次向太原城头发射火药包、攻城火药筒,杀伤重回城头的敌军。这样,既可发挥我军火器之威力,又可大量杀伤敌军,还不会令我军佯攻的步卒有什么损失,但对城内敌军军心士气却是个沉重打击。待到敌军士气低落、师老兵疲之日,便是我军一鼓作气,夺取太原之时。”

    听了赵匡胤的介绍,柴荣赞同的点了点头,刚想下旨遵照执行,旁边的张永德却插话道:“陛下,臣以为赵大人所言虽然有些道理,而且这样的战法在刚开始时确也可能会对敌军造成一定的杀伤。可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初时敌军或许会上这个当,眼见我军有派步卒攻城的意图,会将藏匿于城下的兵将调到城头上进行守卫。可敌军兵将并不是傻子,不可能在被我军欺骗多次、损失惨重后,依然还会被我军的佯攻骗上城头。到时,只怕就算我军佯攻步卒做出的诱敌之状再像,也再没有敌军肯相信了。如此一来,战事又会回到现在的这种僵持局面。所以,臣以为,与其费尽心力的去布置各种奇兵,不如沿用旧法,发动步卒全力攻城,以堂堂正正之阵迫使敌军不得不钻出藏身的乌龟壳,与我军正面交战。”

    虽然柴荣对赵匡胤的建议很感兴趣,但张永德所言却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因此,柴荣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起来。

    见此情形,赵匡胤连忙又补充道:“官家,兵法讲‘虚实相济’。若那守城敌军为我军佯攻所骗,自藏身处回到城头之上,则我佯攻之军自然是掉头回撤,为‘神机军’火器杀敌让出空间。若那守城敌军吃亏之后长了教训,不再为我军佯攻所骗,则我佯攻之军便假戏真做、变佯攻为实攻,趁敌军城头空虚、防御薄弱之机,一举攻上城去。到那时,我军主力再随后接应,太原城便旦夕可破。”

    赵匡胤的补充建议坚定了柴荣的选择,他当即下令将两万攻城部队分成三个部分。以两千填壕兵加三千精锐步兵为一部,负责佯攻;以五千“神机军”为一部,负责轰击城头;以剩余的一万精锐步兵加上从大营中另外调集的两万精锐步兵为一部,负责在佯攻部队变佯攻为实攻后,快速上前接应,一举占领太原城。

章节目录

新宋英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京华闲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京华闲人并收藏新宋英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