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危机中,俄国所处的地位比它的对手更有利,危机结束时,平狄依然在俄国手里。
而受到此次‘平狄危机’的影响,英国开始对他的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进行调整。
首先,平狄危机以后,英国进入黑海的欲望更加强烈,在无法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支持的情况下,英国政府试图以埃及问题的让步换取土耳其开放海峡的承诺。
同时,‘平狄危机’也证实了1878年柏林会议期间索尔兹伯里的担心,即‘俄国对英印帝国的威胁不仅在近东和地中海,而且在中亚英印帝国与俄国之间的中间地带’。
索尔兹伯里从‘平狄危机’中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印度防御问题上,“依赖于俄国的保证是不明智的,当我们自身在哪里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在巨文岛问题上做出了有条件的让步。
而载湉看到这里面有可以利用的空间,于是和李鸿章、奕譞、阎敬铭等人商议,拿出了一整套的中英合作建议来解决巨文岛问题。其中包括:1、巨文岛交还朝鲜,但由大清协助共同管理。2、大清租借英国新式铁甲快舰两艘作为训练所用,以便尽快帮助海军形成战斗力。3、英国在未来十年时间内陆续接受300名海军学员赴英国海军学习;4、英国政府协助招募海军退役人员赴中国任教,协助培养海军人员;5、清政府协助英商在武汉设立造船厂、钢铁厂;6、英国商人在上海建设的船厂,今后清政府保证海军订单的三分之一交由英商造船厂建造。
这一系列的条款,从现在的政治角度来看,除了后面两条外,都是暗地里为了应对俄国的海上攻势的。李鸿章得了载湉的授意,暗示英国人以大清目前的海军力量,根本不足以牵制俄国人,所以才寻求英国人的帮助,在这一点上,中、英两国是利益一致的。
同时,英国人虽然已经和俄国的军事对峙有所缓和,但深知俄国人的贪婪的英国人不可能在远东对俄国放任不管,一定程度上的扶植清政府也符合英国的利益,更何况后面两条对英国商人的吸引是致命的,所以两国一拍即合。
这件事情虽然办的漂亮,但是李鸿章的心里却没有半点喜悦。因为在这件事的共同过程中,光绪皇帝不单只是利用李鸿章,他还同时征求了另外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奕訢。
和李鸿章一样,奕訢同样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而且在外交领域,奕訢可谓是宗室第一人。虽然他因为甲申之变下台,但依然在朝廷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此次对英国的重大政策决定,光绪皇帝征求他的意见,这明显是传递一个信号。
李鸿章现在已经将北洋海军逐渐交出,陆军方面皇上搞的这个新式陆军学堂活动明显是不希望看到淮军独大,如果外交这方面也会失去,那自己可就剩直隶总督这个头衔了。至于盛宣怀、郑观应这些北洋新秀,李鸿章还没有自大到要和皇上挣人心的地步。
作为一代权臣,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被一点儿一点儿剥夺,自然是心有不甘。但皇上这几步棋走的实在精妙,让自己不得不接受。你说皇上将办实业这样的美差交到北洋新秀们的手中,自己能拦么?拦能拦得住么?北洋既得了实惠,自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了平衡,交出兵权自然是水到渠成。
海军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海军的问题所在,可有左宗棠在,海军不可能交给北洋,就算左宗棠刚死,你也不能一口把南洋吞了啊,人家尸骨未寒,你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所以只能由宗室出人来管。
现在又出来个‘鬼子六’,起分走李鸿章一半儿的外交权,不服都不行。
对于载湉来说,巨文岛事件间接的将大清绑在了英国的战车上。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大英帝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为一个封建的待发展国家,能够抱上大英帝国的粗腿,对于加快清帝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更何况面对北方大熊的贪婪,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是毫无胜算可言的,而这次达成的中英密约,使大清在英国的扶植下对抗俄国成为一种可能。至于扶植了之后能扶植成什么样子,就要看清政府自己的本事了。
宫里面聊的是兴高采烈,宫外面的公子少爷们可是苦不堪言。
虽然登录的过程十分混乱,但毕竟人数不多,而且也就是录个姓名拿个号,也不费事,所以很快就完事儿了。那几个小太监登记完后,扭头进了宫里,剩下十几个侍卫和一大堆公子少爷在外面大眼瞪小眼,这一瞪就是半个时辰。
这些都是在家里养尊处优的主儿,平常都是娇生惯养着的,那受过这份儿罪,再加上还有些抽大烟的,时间一长,这烟瘾可就顶不住了,在那儿直犯困。连冻带累再犯上大烟瘾,你就看吧,这东便门外就是丑态百出了。
倒是有几个宗室选出来的子弟表现还算不错。一方面他们基本没有抽烟的,再一个经常跑马打围,身体素质还算过得去。
再有表现不错的就是京师神机营、步军统领衙门和都统衙门选出来的人。
神机营之前在京师,那就是烂疮一个,里头的八旗子弟别说打仗了,骑马都能自己摔断腿,点卯操练那都是雇人来的。但醇亲王接手后,尤其是小皇帝亲政后,下大力气整改,所谓‘上阵父子兵’,之前之所以神机营会是这个样子,无非是八旗官官相护,吃空饷、不训练,奈何谁都知道这个事儿,可谁都不想得罪人,没人管。现在好了,大清国最拔尖儿两个人亲自下了力气,谁也挡不住,谁也不敢在不当事儿了。
现在的大清朝,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皇朝,这皇上想要办的事儿,还有办不成的?短短一年时间,神机营改头换面,彻底拔了这个烂疮。
不但如此,上行下效,满朝文武都知道皇上的心在这儿,谁不想在皇上面前挣份儿脸面,于是连带着步军衙门、都统衙门都大有改观。虽说跟军队还差得远,跟洋人更是沾边儿就完,但毕竟看上去已经不是之前的流氓团伙的样子了。就连李鸿章的直隶练军、汉军绿营,只要是在京城周边的,也都加强了操练。
皇上搞这个武备学堂的事儿,从筹备到现在,小半年过去了,一些有正经心思的,都通过这半年做了一些准备,起码锻炼一下身体,多读几本兵,这些个准备工作现在就显出作用来了。
一个时辰之后,上下差别立现。
多数的少爷公子已经七扭八歪的或躺或坐在地上了,至于地上铺的狗皮褥子,是让下人现拿来的,还有的带了炭火炉烤火,甚至连热茶都喝上了,分明一副茶话会的场景。
有些烟瘾大的,已经去过瘾去了,烟瘾小的就现场烧两个泡子顶着,精神头还算足。
那些身份显贵的,还坐在马扎上岿然不动。怀里同样揣着暖炉,时不时的有奴才端来热茶参汤暖胃。虽然神色也有些不耐烦,但好歹身板儿还算坐得直挺。
那些神机营、前锋营、护军营什么的衙门选出来的,也站不住坐在了地上,好歹歇歇,但毕竟来前专门训练过,还算有点儿纪律,没跟着一起开茶话会。
不大的广场上,东倒西歪的一片狼藉,这时候,就显出五个人的不同来。
这是现在为止还站在广场上,并且始终未挪动一下的五个人刘少卿、黄成勇、杨勇、吴法宪、连战。
温都苏的视线从半个时辰前就始终放在这几人身上。要说南方人怕冷,他们应该先扛不住才是,可是自始至终,这五人一前四后的站的溜直,一动不动。
要是时间短也就罢了,可这一个时辰都过去了,还能保持这个样子,不能不让惊讶。要知道,就算是宫里执勤站卯的侍卫,也是半个时辰一换班的。一动不动站一个时辰,温都苏自问自己是做不到。
刘少卿几人的样子自然是众人议论的对向,至少茶话会员们都断不了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几个土匪崽子,就是大头兵的命,站那么直,等着挨刀子啊!”
其实对于刘少卿他们来说,站一个时辰不动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从小在山里长大,哪次上山打猎不是一蹲就是半天时间?就是伏击法国人,趴在那儿不动一待待半天都是常有的事儿,没这个耐性,能当好猎手?
广场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藏在暗处的几个太监记录在案。几号几号什么表现,都有专门的表格来评分。这些个小太监也不认识外面的公子哥儿们谁是谁,自然没有你偏我向的,把这些人的表现全都记录了下来。
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匆匆过来,对领头的总管行礼道:“里面传话,可以放人了。”
总管点点头,几个侍卫跑过去开了宫门。
在外面的少爷们看见宫门开了,立刻精神一振,都爬了起来,只见宫里出来一位中年太监,有认识的连忙打招呼,“苏公公,这得啥时候召见啊,哥几个在外面快冻死了。”
苏姓太监微微一笑,冲他点了点头却没应声,冲后面招了招手。一个小太监上前,高声道:“诸位听好了,凡是念到号码的,请站到前面来。三号!七号!八号”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一个一个被念到名号的站了出来很快,两百多人就分成了大小不等的两个队伍。
苏姓太监依然是笑眯眯的,对着众人道:“好了,被念到名号的,跟咱家进宫,其他人就可以去了。”说完,也不等众人说话,转身就走。
那些被念到号码的自然心中窃喜,规规矩矩的排队跟着进了宫,而被筛下来的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谁也没胆量在皇宫外面闹事,嘴上嘟囔两句有的没得,陆续也就散了。
进宫的百来号人被带到一间大房子里,看屋里的摆设,应该是宫里的布库平时训练用的。有侍卫过来给众人再次分了组,这一次,一百来人被分成了六个小组,每组或多或少,但基本都是二十来人的样子。刘少卿这一组除了自己身边的几个人,还有来自八旗都统衙门的几个满人和几个外省武官保送的,恰好温都苏也被分在了这一组。
大家都是一组的了,自然要认识认识。相互寒暄之后,温都苏问道:“少卿,之前在外面就看你们几个站的直,一站站那么久,不累么?”
刘少卿被问得一愣,“还行,我们几个都是出身军营的,站习惯了。”
一旁的公子哥们听了都是心中暗笑,什么军营长大,土匪窝罢了。只有温都苏若有所思。
众人被分好组之后,有太监拿来了布库武士的服装,所有人都换了统一的衣服,然后一组组的陆续被带出房间。
每一组出去间隔的时间不长,刘少卿算了算,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就换一组出去,有的只是几分钟就来人带新的一组出去了。至于这些人出去后去了哪儿做什么,屋里的人都不知道,因为只有人出去,没见人来。
,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而受到此次‘平狄危机’的影响,英国开始对他的中近东战略及海峡政策进行调整。
首先,平狄危机以后,英国进入黑海的欲望更加强烈,在无法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支持的情况下,英国政府试图以埃及问题的让步换取土耳其开放海峡的承诺。
同时,‘平狄危机’也证实了1878年柏林会议期间索尔兹伯里的担心,即‘俄国对英印帝国的威胁不仅在近东和地中海,而且在中亚英印帝国与俄国之间的中间地带’。
索尔兹伯里从‘平狄危机’中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印度防御问题上,“依赖于俄国的保证是不明智的,当我们自身在哪里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在巨文岛问题上做出了有条件的让步。
而载湉看到这里面有可以利用的空间,于是和李鸿章、奕譞、阎敬铭等人商议,拿出了一整套的中英合作建议来解决巨文岛问题。其中包括:1、巨文岛交还朝鲜,但由大清协助共同管理。2、大清租借英国新式铁甲快舰两艘作为训练所用,以便尽快帮助海军形成战斗力。3、英国在未来十年时间内陆续接受300名海军学员赴英国海军学习;4、英国政府协助招募海军退役人员赴中国任教,协助培养海军人员;5、清政府协助英商在武汉设立造船厂、钢铁厂;6、英国商人在上海建设的船厂,今后清政府保证海军订单的三分之一交由英商造船厂建造。
这一系列的条款,从现在的政治角度来看,除了后面两条外,都是暗地里为了应对俄国的海上攻势的。李鸿章得了载湉的授意,暗示英国人以大清目前的海军力量,根本不足以牵制俄国人,所以才寻求英国人的帮助,在这一点上,中、英两国是利益一致的。
同时,英国人虽然已经和俄国的军事对峙有所缓和,但深知俄国人的贪婪的英国人不可能在远东对俄国放任不管,一定程度上的扶植清政府也符合英国的利益,更何况后面两条对英国商人的吸引是致命的,所以两国一拍即合。
这件事情虽然办的漂亮,但是李鸿章的心里却没有半点喜悦。因为在这件事的共同过程中,光绪皇帝不单只是利用李鸿章,他还同时征求了另外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奕訢。
和李鸿章一样,奕訢同样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而且在外交领域,奕訢可谓是宗室第一人。虽然他因为甲申之变下台,但依然在朝廷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此次对英国的重大政策决定,光绪皇帝征求他的意见,这明显是传递一个信号。
李鸿章现在已经将北洋海军逐渐交出,陆军方面皇上搞的这个新式陆军学堂活动明显是不希望看到淮军独大,如果外交这方面也会失去,那自己可就剩直隶总督这个头衔了。至于盛宣怀、郑观应这些北洋新秀,李鸿章还没有自大到要和皇上挣人心的地步。
作为一代权臣,看着自己手中的权力被一点儿一点儿剥夺,自然是心有不甘。但皇上这几步棋走的实在精妙,让自己不得不接受。你说皇上将办实业这样的美差交到北洋新秀们的手中,自己能拦么?拦能拦得住么?北洋既得了实惠,自然招人嫉妒打击,为了平衡,交出兵权自然是水到渠成。
海军的整合是大势所趋,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海军的问题所在,可有左宗棠在,海军不可能交给北洋,就算左宗棠刚死,你也不能一口把南洋吞了啊,人家尸骨未寒,你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所以只能由宗室出人来管。
现在又出来个‘鬼子六’,起分走李鸿章一半儿的外交权,不服都不行。
对于载湉来说,巨文岛事件间接的将大清绑在了英国的战车上。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大英帝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为一个封建的待发展国家,能够抱上大英帝国的粗腿,对于加快清帝国的工业化建设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是有很大帮助的。更何况面对北方大熊的贪婪,仅仅依靠自身的实力是毫无胜算可言的,而这次达成的中英密约,使大清在英国的扶植下对抗俄国成为一种可能。至于扶植了之后能扶植成什么样子,就要看清政府自己的本事了。
宫里面聊的是兴高采烈,宫外面的公子少爷们可是苦不堪言。
虽然登录的过程十分混乱,但毕竟人数不多,而且也就是录个姓名拿个号,也不费事,所以很快就完事儿了。那几个小太监登记完后,扭头进了宫里,剩下十几个侍卫和一大堆公子少爷在外面大眼瞪小眼,这一瞪就是半个时辰。
这些都是在家里养尊处优的主儿,平常都是娇生惯养着的,那受过这份儿罪,再加上还有些抽大烟的,时间一长,这烟瘾可就顶不住了,在那儿直犯困。连冻带累再犯上大烟瘾,你就看吧,这东便门外就是丑态百出了。
倒是有几个宗室选出来的子弟表现还算不错。一方面他们基本没有抽烟的,再一个经常跑马打围,身体素质还算过得去。
再有表现不错的就是京师神机营、步军统领衙门和都统衙门选出来的人。
神机营之前在京师,那就是烂疮一个,里头的八旗子弟别说打仗了,骑马都能自己摔断腿,点卯操练那都是雇人来的。但醇亲王接手后,尤其是小皇帝亲政后,下大力气整改,所谓‘上阵父子兵’,之前之所以神机营会是这个样子,无非是八旗官官相护,吃空饷、不训练,奈何谁都知道这个事儿,可谁都不想得罪人,没人管。现在好了,大清国最拔尖儿两个人亲自下了力气,谁也挡不住,谁也不敢在不当事儿了。
现在的大清朝,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皇朝,这皇上想要办的事儿,还有办不成的?短短一年时间,神机营改头换面,彻底拔了这个烂疮。
不但如此,上行下效,满朝文武都知道皇上的心在这儿,谁不想在皇上面前挣份儿脸面,于是连带着步军衙门、都统衙门都大有改观。虽说跟军队还差得远,跟洋人更是沾边儿就完,但毕竟看上去已经不是之前的流氓团伙的样子了。就连李鸿章的直隶练军、汉军绿营,只要是在京城周边的,也都加强了操练。
皇上搞这个武备学堂的事儿,从筹备到现在,小半年过去了,一些有正经心思的,都通过这半年做了一些准备,起码锻炼一下身体,多读几本兵,这些个准备工作现在就显出作用来了。
一个时辰之后,上下差别立现。
多数的少爷公子已经七扭八歪的或躺或坐在地上了,至于地上铺的狗皮褥子,是让下人现拿来的,还有的带了炭火炉烤火,甚至连热茶都喝上了,分明一副茶话会的场景。
有些烟瘾大的,已经去过瘾去了,烟瘾小的就现场烧两个泡子顶着,精神头还算足。
那些身份显贵的,还坐在马扎上岿然不动。怀里同样揣着暖炉,时不时的有奴才端来热茶参汤暖胃。虽然神色也有些不耐烦,但好歹身板儿还算坐得直挺。
那些神机营、前锋营、护军营什么的衙门选出来的,也站不住坐在了地上,好歹歇歇,但毕竟来前专门训练过,还算有点儿纪律,没跟着一起开茶话会。
不大的广场上,东倒西歪的一片狼藉,这时候,就显出五个人的不同来。
这是现在为止还站在广场上,并且始终未挪动一下的五个人刘少卿、黄成勇、杨勇、吴法宪、连战。
温都苏的视线从半个时辰前就始终放在这几人身上。要说南方人怕冷,他们应该先扛不住才是,可是自始至终,这五人一前四后的站的溜直,一动不动。
要是时间短也就罢了,可这一个时辰都过去了,还能保持这个样子,不能不让惊讶。要知道,就算是宫里执勤站卯的侍卫,也是半个时辰一换班的。一动不动站一个时辰,温都苏自问自己是做不到。
刘少卿几人的样子自然是众人议论的对向,至少茶话会员们都断不了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几个土匪崽子,就是大头兵的命,站那么直,等着挨刀子啊!”
其实对于刘少卿他们来说,站一个时辰不动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从小在山里长大,哪次上山打猎不是一蹲就是半天时间?就是伏击法国人,趴在那儿不动一待待半天都是常有的事儿,没这个耐性,能当好猎手?
广场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藏在暗处的几个太监记录在案。几号几号什么表现,都有专门的表格来评分。这些个小太监也不认识外面的公子哥儿们谁是谁,自然没有你偏我向的,把这些人的表现全都记录了下来。
这时候一个小太监匆匆过来,对领头的总管行礼道:“里面传话,可以放人了。”
总管点点头,几个侍卫跑过去开了宫门。
在外面的少爷们看见宫门开了,立刻精神一振,都爬了起来,只见宫里出来一位中年太监,有认识的连忙打招呼,“苏公公,这得啥时候召见啊,哥几个在外面快冻死了。”
苏姓太监微微一笑,冲他点了点头却没应声,冲后面招了招手。一个小太监上前,高声道:“诸位听好了,凡是念到号码的,请站到前面来。三号!七号!八号”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一个一个被念到名号的站了出来很快,两百多人就分成了大小不等的两个队伍。
苏姓太监依然是笑眯眯的,对着众人道:“好了,被念到名号的,跟咱家进宫,其他人就可以去了。”说完,也不等众人说话,转身就走。
那些被念到号码的自然心中窃喜,规规矩矩的排队跟着进了宫,而被筛下来的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谁也没胆量在皇宫外面闹事,嘴上嘟囔两句有的没得,陆续也就散了。
进宫的百来号人被带到一间大房子里,看屋里的摆设,应该是宫里的布库平时训练用的。有侍卫过来给众人再次分了组,这一次,一百来人被分成了六个小组,每组或多或少,但基本都是二十来人的样子。刘少卿这一组除了自己身边的几个人,还有来自八旗都统衙门的几个满人和几个外省武官保送的,恰好温都苏也被分在了这一组。
大家都是一组的了,自然要认识认识。相互寒暄之后,温都苏问道:“少卿,之前在外面就看你们几个站的直,一站站那么久,不累么?”
刘少卿被问得一愣,“还行,我们几个都是出身军营的,站习惯了。”
一旁的公子哥们听了都是心中暗笑,什么军营长大,土匪窝罢了。只有温都苏若有所思。
众人被分好组之后,有太监拿来了布库武士的服装,所有人都换了统一的衣服,然后一组组的陆续被带出房间。
每一组出去间隔的时间不长,刘少卿算了算,也就是一盏茶的时间,就换一组出去,有的只是几分钟就来人带新的一组出去了。至于这些人出去后去了哪儿做什么,屋里的人都不知道,因为只有人出去,没见人来。
,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