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承乾第一次有意想要攻打高句丽时,大唐上下就在为这场战斗积极做着准备了。

    南北方向但凡能出产优质海船的地方,都在积极的建造着战船和运兵船。

    广州作为新兴的造船中心,以出产最为坚固的广船而著称,主要也是有平安号它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这边就成了建造战船的一个重要基地。

    而且有林森留下的底子,番禺折冲府旁边那个造船厂,就一直没停点过,不断的有新船下水,只是这里出产的,就已经足以组成一只规模庞大的船队了。

    至于他们所需要的木材,则主要由川应了,那边只要把金丝楠木等最为优秀的大木料砍伐下来,让这些木头顺着水流漂泊到下游去,一直到出海,然后再稍作收拢,就能较为轻松的送到广州等地。

    这可比什么陆路运输来的都要方便多了,你就是搞一水的大象来拉这些大木料,那效率也比顺水漂流差得远了啊。

    至于让这边帮忙建造好大船,直接顺水开付战场的打算,还是算了吧,搞搞内河船只还行,海船就不太让人放心了。

    而登州和莱州等地,因为传统海船的发达,同样能够提供众多的运输船。

    必要的时候,和广州那边差不多,征调一些所谓的民船也就是了。

    反正这些能跑海贸的家伙背后,多少都有大唐勋贵们的身影,这样的时候不让他们出力让谁出力啊,这都是应有之义。

    就像平安号和吉祥号、如意号这三艘最为坚固的战船,就跑在了最前面,得了林森的传书后,卸下香料,拉着整船的粮食就跑去了登州那边,准备干一票大的。

    其他同为香料船队的那些个广船也是不甘落后,包括差不多整个冯家的船队,全都跟随平安号一同北上了,顺便也都拉满了冯家的众多子弟自愿捐赠的粮食,算是劳军了。

    冯盎虽然就在前几年过世了,高州总管的衣钵让他的大儿子冯智戣给接手了,可他的那些兄弟们也没有对大唐离心离德啊,反倒是因为有着香料这样的共同利益,又和北方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大唐的归属感,在进一步的增强。

    这次能够这么积极的响应,还主动提供粮草,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吗。

    虽然粮食在岭南,差不多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但毕竟是一份拳拳的报国心意。

    陆路上为了减少负担,尤其是给山东和河北的那些民众减少负担,并不会征调太多的大军。

    好在大唐如今是真的不缺粮食了,又有着充足的牧马地,所以运送粮草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给前线军民的压力倒是不会很大。起码不会有逃户的情况发生,更没有逃兵。

    许久未见到大战了,难得有这样挣到大功勋的机会,所有的军士们都是摩拳擦掌的状态。

    能被选上的兵士大都是精锐,还有很多自个带齐了家伙事,自愿前去挣功劳的辅兵。

    要不是李承乾明令要求,做了限制,家中独子不能去,没有妻儿的不能去等等,自愿前去的所谓辅兵,能比正兵都多出好几倍来。

    林森他们的手下加班加点的不断生产的压缩口粮,全都被囤积了起来,就等着应付这次的大战呢。

    这玩意的好处可以说是经过历次战争的检验的,如今已经成了军中的标配了,只有在这种方便易食又营养丰富的行军干粮全都吃完的情况下,唐军才会启用其他的粮草来补充,这也同样大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

    而对连年丰收的大唐来说,尤其是有了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以后,粮草真的是最不成问题的了,这也是李承乾下定决心征伐高句丽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尽管对这次的高句丽战争很是向往,但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他老子李世民那样,战阵里杀出来的皇帝。

    李世民自身就是个名帅,所以才能御驾亲征,而他李承乾要是真个跑到辽东战场上,只会给整个军队添乱罢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手让那些将帅们去发挥吧。

    所以安排好各路总管和将领,再来上一个誓师大会,李承乾就在长安城静等大军带回捷报了。

    当然,按照这些年形成的习惯,找一帮子大佬在沙盘上来个军棋推演,先把可能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多的考虑到,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可是攻打的高句丽,那个一定意义上说曾经拖垮前隋的国度,也容不得大堂上下不重视啊。

    连李靖这位老军神都给请了出来,当然去到辽东战场上是不可能了,他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家,那是要他的命,所以只是让他出来帮忙一同参谋一下而已。

    最后各路大总管也都定了下来,李绩这位新一代的军神,也是公认的智将,负责统帅辽东道大军。牛进达负责从旁辅助。

    走陆路出卢龙塞,越过所谓的高句丽长城,进逼辽东城。

    他的麾下同样也囊括了不少草原民族内附过来的骑兵精锐,其中也包括了最近很受皇帝信重的契苾何力和他麾下的族人,当然其他的突厥人,奚族,契丹等部族的都有带着兵马过来听用。

    林森带着抽调出的本部兵马,同样也在这一路,仍然充当着先锋大将。算是和契苾何力一起做了红花双棍。

    而李道宗这位宗室名将,则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大军从登州和莱州两地坐船出发,度过海峡之后,从另一个方向夹击高句丽。

    薛万彻这位猛将作为李道宗的副手,从旁协助。

    而这一路的先锋大将,则是林森力荐出山的苏定方。如今已经变成李承乾心腹爱将的薛仁贵,也是和他差不多的角色。

    水军的大统领也是林森的老熟人了,两次帮他擦屁股,接了他的摊子,把他从复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的刘仁轨。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路大军都是一位名帅级别的智将,搭配一位超级猛将,再来上几个年轻一辈的出色猛将做先锋。

    这样一套阵容完全可以说是考虑周到,相辅相成的,真个战斗时也足够稳妥了。

    虽然看上去人数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就是有个十万左右的正兵的样子,当然这里是不包括辅兵,和那些内附的胡兵在内的,但是战斗力已经足够有保证了。

    当年打突厥时动用了多少人啊,跟这次也就是相差仿佛吗。

    大唐向来都是习惯以少胜多的,这才会有那般让人闻风丧胆的赫赫威名啊。

    而且关键时刻能够动员的兵力,那可是数倍于此的。

    更何况,现在的大唐已经不同于原来的大唐了,还有林森贡献的秘密武器呢。

章节目录

植掌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手撕鲈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撕鲈鱼并收藏植掌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