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士兵选拔完毕,被编成了三个连队,每连一百五十人。按说这已经是加强连的编制了,但没办法,现在没有即时通讯系统,所以连排长身边都有五到十个传令兵。黎仁超身边另有五十人的警卫排,所以只有一连才是真正的加强连,辅佐黎仁超管理连务的是十二少年中枪法最好的于连海,其他三个排副也都枪法不错。
一连的四个少年副官配的步枪是内置弹仓旋转后拉式步枪,现在全世界只有这四支,弹仓内可装五发子弹。这四支步枪是黎元方连续三个夜晚在机器局改造出来的,专门用于加强父亲身边的火力,以防战场出现不测。
这种新式步枪因为弹仓隐藏在枪支的护木内部,所以表面上看和单发步枪一样,只是在扳机护圈前方有个两寸长的弹仓盖。而弹仓盖表面经过粗糙的处理打磨并被漆成了木色,平时只要不让人摸到枪是发现不了的,即使发现了普通的士兵也未必能把内部机关搞清楚。不过黎元方仍提醒于连海、梁杰等四人要小心保管枪支,平时无论保养还是携带都自己来,不可让人乱摸乱碰。
而黎仁超与黄飞鸿、高建辉三个营连级干部佩带的是仿柯尔特左轮手枪,除此之外黎仁超还有一件用进口钢板制作的防弹衣,这是一种由数层真丝布料缝制,胸腹部和背部可插三块钢板的防弹背心。防弹衣重七斤,能防任何距离的鸟铳和手枪弹,二十丈开外抬枪也能防得住,遭遇敌军的时候被枪弹击中的危险减小了很多。
而团练普通士兵装备的就只是仿毛瑟单发步枪了,不过即使这种装备除了仁字营全部列装外也没几支部队能有了。即使是督标中军大营的邓安邦手下士兵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从仿毛瑟新式步枪到抬枪鸟铳都有,现在的将领还没意识到统一装备对部队的重要性。
潮州府的情况一天一变,从接到求援,到整军待发,这已是半个月之后了。
原因就在于团练的整编,西关团练位于省城因此接受整编的时间很早,可是其他各地的团练整编就麻烦了。先要总督衙门发文至地方官府,然后地方官府再把各地团练集合起来开往省城,一来一回就耽搁了不少时间。
这十多天里黎仁超的仁字营已经做完了队列动作的训练,开始了跑步走步的行进训练,并且每天有大量的子弹喂着士兵们射击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省城虽然还没有派援军去潮州,但这些天的消息却一直没有断过。
七天前潮州传来第二波消息,李三蛟围攻潮州府两天没拿下城门然后就撤兵了。这让省城的官员松了口气。
紧接着第三波消息又变得让人不安起来。
潮州府没想到义军撤退并不是要逃跑,而是转身设埋伏把嘉应州的援兵给击溃了。之后李三蛟听从军师‘崔明福’的计策,故技重施再次扮成清军,以嘉应州派来的援兵名义去诈潮州府的城门。幸好这次潮州府的知府够机灵,没有被诈开城门,保住了府城未失。
潮州府城一时无虞,义军再退,回身利用海盗的优势又去攻略汕头、潮阳、饶平等沿海地带,很快就在沿海百姓的策应下轻取了汕头与潮阳两地。此时方耀重伤在床,郑绍忠为母丁忧,邓安邦远在省城,一时间李三蛟纵横粤东之地无人能制。
期间,军师‘崔明福’经常给李三蛟讲前朝朱元璋能当皇帝的秘诀,以及李自成、洪秀全造反失败的原因。
因此李三蛟在‘崔明福’的劝导下攻城略地之后就开仓放粮,招募百姓加入义军。同时他也赞同‘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一直只给部下分发钱财,却从不大肆分封官职。李三蛟对外只称自己是剿灭方逆为民伸冤,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杀官造反,而且澄海、潮阳的被俘官吏确实没有遭到虐杀。于是很多本地士绅都放下警惕,开始接触义军,广大士绅对这一年来方耀在本地的残暴统治也是不满的,清理内贼也破坏了士绅的走私生意。
本地士绅的加入是现在官府最头疼的了,若只是普通百姓加入义军的话,等到义军损坏了士绅利益的时候士绅势力自然会联合官府剿灭义军。可是现在连本地士绅都同情甚至是支持义军的话,就说明官府在地方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已经到了动摇官府的统治基础的地步了。要知道士绅与地方的武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间的宗族势力既是千年来封建统治的基础,又是历朝历代一直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顽疾。
尤其是在这清廷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刻,统治基础动摇意味着广大官员地位的动摇,这绝对是官员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处于清廷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他们可不管这个朝廷是汉族建立的还是异族建立的,当官的首先想到的只会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
政治只涉及利益,无关于气节。黎元方前世历史不好,但这世为考科举还是研究了一些历史的,就他所知:大汉立国之初刘邦经历国耻‘白登之围’,因此他的儿孙常派女儿与匈奴和亲;大唐太宗皇帝被各族尊为天可汗之前,他老子更是向突厥称臣过;到了大宋,年年送钱给北方邻居。至于前世网上瞥见的崖山之后无中国,黎元方个人认为,蒙古统治者如果不把汉人贬低,而是表示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读书人早就扑过去了,反正与大宋共存多年的辽金两国内部管理就多用汉人。
至于说华夏,愤青一点的说也许五胡乱华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华夏了,甚至在更早的秦灭六国,焚书坑儒的时候华夏周礼就已经被变更了,因为秦国在涉足中原之前可是一直和西戎通婚的,属于半个少数民族。
华夏,只是一个民族概念;中原,只是一个地域范围;而国家的脊梁,人民的自尊,却是要统治者自己铸就的。在黎元方看来,与其沉迷于已经逝去的光荣,不如着眼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
知耻而后勇嘛。
世界上哪类人最现实?不是商人,也不是凤毛麟角的那么几位政治伟人,而是广大的官员,或者说是政客。
黎元方现在就是政客心理。
正是前世数件涉及官场的案件的经手,以及现在更加黑暗的社会现实,让黎元方看透了官员的本质。因此他才会让姑父把造反的声势搞大,同时又把造反的针对性缩小,这样才不至于闹到与死而不僵、回光返照的清廷官府彻底翻脸。
清廷气数未绝,尚能残喘,现在还不是翻脸的好时机。
像这样闹的声势很大,却并没有要把大家从权力的椅子上赶下来的举动,威势大跌的官场成员是能容忍的,并且黎元方推测官场的人还会满怀希望的帮忙想办法从规则内解决,免得大家都没官做。
第三波消息传来没几天。
果然如黎元方所料,在明了了李三蛟的造反口号后,就有广东本地的士人请求官府招降这伙义军。
尤其是刚刚取得举人名头,却因家乡大乱而无法回家的潮汕籍士子们,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共同上书总督府,血书要求总督瑞麟严惩潮州镇总兵方耀,声称方耀就是逼民造反的罪魁祸首。
终于到了出兵之日。
在出兵这天,总督率领省城官员检阅军队的时候,刚喝了壮行酒的黎仁超也趁机向瑞麟进言:“启禀大人,此次兵发潮州,末将愿意打头阵。”
“孟起有此雄心,本官甚是欣慰啊。不过兵事凶险,还是听听邓总兵是什么安排吧。”总督瑞麟说道。他这话其实就是婉转的否决了黎仁超带头领兵的请求,洋务人才不易找,万一一枚流矢不小心落在黎仁超头上,那他可就又损失了一位人才。
至于这个又字,是因为瑞麟在心中已经抛弃快死的方耀了,这次平乱之后无论方耀死不死都要承担下引发兵乱的责任,所以他的下场不会太好。
刚被简拔为总兵的邓安邦很会揣摩上官的心思,他识相的对黎仁超说道:“杀鸡焉用牛刀,此次兵事有老哥哥手下的儿郎在,又何须劳动孟起你的大驾,到了潮州你且随老哥哥观敌料阵即可。”
“总督大人,总兵大人,末将其实是想只身入贼营,说服他们投降的。毕竟……毕竟潮州府是末将的家乡,两军征伐受苦的却是家乡百姓,末将希望能以我一人之性命搏取家乡消弭刀兵之祸患。”黎仁超抱拳躬身请求。
“这……”邓安邦看看总督大人的脸色。
总督盯着黎仁超的面孔看了片刻,最后点点头笑道:“难为孟起能为家乡父老如此着想,本官也不希望治下刀兵乱起啊。到了潮州府若是孟起真能说服李三蛟等人投降,消除了匪患,换得万民平安也是一项大功德。”
“末将多谢总督大人理解。”黎仁超满脸感激的说道。
阅兵之后,开往码头。
六千余兵马浩浩荡荡登船出发,要到汕尾登陆汇合惠州府的援兵,然后走陆路攻击驻扎潮阳、澄海的义军。
登船之前黎仁超又专门向邓安邦致歉,因为他请求招降义军是越级呈报总督的,这对顶头上司来说是一种不尊重。另外若是招降成功了,邓安邦的军功也就没了,所以黎仁超表示此次出征回来愿意拿出两百杆新枪以作补偿。
邓安邦笑着答应,两人分别登船。黎元方也随父亲上了船,到了汕尾他会坐船继续北上,赴京城参加会试。
不过此时黎元方却正偷眼看着送行官员里的二号人物,广州将军长善,这个人不就是自己在能仁寺接待过的那富贵人家的当家人吗?
督标的兵马都登上了船,提标的兵马紧随其后,这些提标的人行进到码头的时候用湖南花鼓调向百姓唱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
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
“这是?”黎元方问身边的人。
“《爱民歌》,前任陆路提督高连升教的,听说是曾大人亲自写的词,湘军和淮军行军时都唱这个。”高佬辉说道,他对军中事务都很了解。
黎元方恍然,原来此时军中就已经注重军民鱼水情了,那仁字营也不能落后啊。他高声道:“大家注意啦,提标有《爱民歌》,我们督标的也有《爱民歌》,我唱与大家听听,大家要努力学习。”然后唱道:
“团练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才会对我露笑脸;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准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准耍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是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准打人和骂人,军痞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准调戏良家妇,流氓习气同样要除掉;
第八不准虐待俘虏兵,不准打骂不准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军队纪律条条要记清,百姓战士处处爱百姓,
保家卫国永远向前进,各地百姓拥护又欢迎。”
在黎元方的歌声中,在广东水师的护卫下,近百艘船只慢慢驶向了大海。
一连的四个少年副官配的步枪是内置弹仓旋转后拉式步枪,现在全世界只有这四支,弹仓内可装五发子弹。这四支步枪是黎元方连续三个夜晚在机器局改造出来的,专门用于加强父亲身边的火力,以防战场出现不测。
这种新式步枪因为弹仓隐藏在枪支的护木内部,所以表面上看和单发步枪一样,只是在扳机护圈前方有个两寸长的弹仓盖。而弹仓盖表面经过粗糙的处理打磨并被漆成了木色,平时只要不让人摸到枪是发现不了的,即使发现了普通的士兵也未必能把内部机关搞清楚。不过黎元方仍提醒于连海、梁杰等四人要小心保管枪支,平时无论保养还是携带都自己来,不可让人乱摸乱碰。
而黎仁超与黄飞鸿、高建辉三个营连级干部佩带的是仿柯尔特左轮手枪,除此之外黎仁超还有一件用进口钢板制作的防弹衣,这是一种由数层真丝布料缝制,胸腹部和背部可插三块钢板的防弹背心。防弹衣重七斤,能防任何距离的鸟铳和手枪弹,二十丈开外抬枪也能防得住,遭遇敌军的时候被枪弹击中的危险减小了很多。
而团练普通士兵装备的就只是仿毛瑟单发步枪了,不过即使这种装备除了仁字营全部列装外也没几支部队能有了。即使是督标中军大营的邓安邦手下士兵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从仿毛瑟新式步枪到抬枪鸟铳都有,现在的将领还没意识到统一装备对部队的重要性。
潮州府的情况一天一变,从接到求援,到整军待发,这已是半个月之后了。
原因就在于团练的整编,西关团练位于省城因此接受整编的时间很早,可是其他各地的团练整编就麻烦了。先要总督衙门发文至地方官府,然后地方官府再把各地团练集合起来开往省城,一来一回就耽搁了不少时间。
这十多天里黎仁超的仁字营已经做完了队列动作的训练,开始了跑步走步的行进训练,并且每天有大量的子弹喂着士兵们射击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不过省城虽然还没有派援军去潮州,但这些天的消息却一直没有断过。
七天前潮州传来第二波消息,李三蛟围攻潮州府两天没拿下城门然后就撤兵了。这让省城的官员松了口气。
紧接着第三波消息又变得让人不安起来。
潮州府没想到义军撤退并不是要逃跑,而是转身设埋伏把嘉应州的援兵给击溃了。之后李三蛟听从军师‘崔明福’的计策,故技重施再次扮成清军,以嘉应州派来的援兵名义去诈潮州府的城门。幸好这次潮州府的知府够机灵,没有被诈开城门,保住了府城未失。
潮州府城一时无虞,义军再退,回身利用海盗的优势又去攻略汕头、潮阳、饶平等沿海地带,很快就在沿海百姓的策应下轻取了汕头与潮阳两地。此时方耀重伤在床,郑绍忠为母丁忧,邓安邦远在省城,一时间李三蛟纵横粤东之地无人能制。
期间,军师‘崔明福’经常给李三蛟讲前朝朱元璋能当皇帝的秘诀,以及李自成、洪秀全造反失败的原因。
因此李三蛟在‘崔明福’的劝导下攻城略地之后就开仓放粮,招募百姓加入义军。同时他也赞同‘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一直只给部下分发钱财,却从不大肆分封官职。李三蛟对外只称自己是剿灭方逆为民伸冤,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杀官造反,而且澄海、潮阳的被俘官吏确实没有遭到虐杀。于是很多本地士绅都放下警惕,开始接触义军,广大士绅对这一年来方耀在本地的残暴统治也是不满的,清理内贼也破坏了士绅的走私生意。
本地士绅的加入是现在官府最头疼的了,若只是普通百姓加入义军的话,等到义军损坏了士绅利益的时候士绅势力自然会联合官府剿灭义军。可是现在连本地士绅都同情甚至是支持义军的话,就说明官府在地方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已经到了动摇官府的统治基础的地步了。要知道士绅与地方的武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间的宗族势力既是千年来封建统治的基础,又是历朝历代一直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顽疾。
尤其是在这清廷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刻,统治基础动摇意味着广大官员地位的动摇,这绝对是官员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处于清廷统治地位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他们可不管这个朝廷是汉族建立的还是异族建立的,当官的首先想到的只会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
政治只涉及利益,无关于气节。黎元方前世历史不好,但这世为考科举还是研究了一些历史的,就他所知:大汉立国之初刘邦经历国耻‘白登之围’,因此他的儿孙常派女儿与匈奴和亲;大唐太宗皇帝被各族尊为天可汗之前,他老子更是向突厥称臣过;到了大宋,年年送钱给北方邻居。至于前世网上瞥见的崖山之后无中国,黎元方个人认为,蒙古统治者如果不把汉人贬低,而是表示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话,读书人早就扑过去了,反正与大宋共存多年的辽金两国内部管理就多用汉人。
至于说华夏,愤青一点的说也许五胡乱华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华夏了,甚至在更早的秦灭六国,焚书坑儒的时候华夏周礼就已经被变更了,因为秦国在涉足中原之前可是一直和西戎通婚的,属于半个少数民族。
华夏,只是一个民族概念;中原,只是一个地域范围;而国家的脊梁,人民的自尊,却是要统治者自己铸就的。在黎元方看来,与其沉迷于已经逝去的光荣,不如着眼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
知耻而后勇嘛。
世界上哪类人最现实?不是商人,也不是凤毛麟角的那么几位政治伟人,而是广大的官员,或者说是政客。
黎元方现在就是政客心理。
正是前世数件涉及官场的案件的经手,以及现在更加黑暗的社会现实,让黎元方看透了官员的本质。因此他才会让姑父把造反的声势搞大,同时又把造反的针对性缩小,这样才不至于闹到与死而不僵、回光返照的清廷官府彻底翻脸。
清廷气数未绝,尚能残喘,现在还不是翻脸的好时机。
像这样闹的声势很大,却并没有要把大家从权力的椅子上赶下来的举动,威势大跌的官场成员是能容忍的,并且黎元方推测官场的人还会满怀希望的帮忙想办法从规则内解决,免得大家都没官做。
第三波消息传来没几天。
果然如黎元方所料,在明了了李三蛟的造反口号后,就有广东本地的士人请求官府招降这伙义军。
尤其是刚刚取得举人名头,却因家乡大乱而无法回家的潮汕籍士子们,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共同上书总督府,血书要求总督瑞麟严惩潮州镇总兵方耀,声称方耀就是逼民造反的罪魁祸首。
终于到了出兵之日。
在出兵这天,总督率领省城官员检阅军队的时候,刚喝了壮行酒的黎仁超也趁机向瑞麟进言:“启禀大人,此次兵发潮州,末将愿意打头阵。”
“孟起有此雄心,本官甚是欣慰啊。不过兵事凶险,还是听听邓总兵是什么安排吧。”总督瑞麟说道。他这话其实就是婉转的否决了黎仁超带头领兵的请求,洋务人才不易找,万一一枚流矢不小心落在黎仁超头上,那他可就又损失了一位人才。
至于这个又字,是因为瑞麟在心中已经抛弃快死的方耀了,这次平乱之后无论方耀死不死都要承担下引发兵乱的责任,所以他的下场不会太好。
刚被简拔为总兵的邓安邦很会揣摩上官的心思,他识相的对黎仁超说道:“杀鸡焉用牛刀,此次兵事有老哥哥手下的儿郎在,又何须劳动孟起你的大驾,到了潮州你且随老哥哥观敌料阵即可。”
“总督大人,总兵大人,末将其实是想只身入贼营,说服他们投降的。毕竟……毕竟潮州府是末将的家乡,两军征伐受苦的却是家乡百姓,末将希望能以我一人之性命搏取家乡消弭刀兵之祸患。”黎仁超抱拳躬身请求。
“这……”邓安邦看看总督大人的脸色。
总督盯着黎仁超的面孔看了片刻,最后点点头笑道:“难为孟起能为家乡父老如此着想,本官也不希望治下刀兵乱起啊。到了潮州府若是孟起真能说服李三蛟等人投降,消除了匪患,换得万民平安也是一项大功德。”
“末将多谢总督大人理解。”黎仁超满脸感激的说道。
阅兵之后,开往码头。
六千余兵马浩浩荡荡登船出发,要到汕尾登陆汇合惠州府的援兵,然后走陆路攻击驻扎潮阳、澄海的义军。
登船之前黎仁超又专门向邓安邦致歉,因为他请求招降义军是越级呈报总督的,这对顶头上司来说是一种不尊重。另外若是招降成功了,邓安邦的军功也就没了,所以黎仁超表示此次出征回来愿意拿出两百杆新枪以作补偿。
邓安邦笑着答应,两人分别登船。黎元方也随父亲上了船,到了汕尾他会坐船继续北上,赴京城参加会试。
不过此时黎元方却正偷眼看着送行官员里的二号人物,广州将军长善,这个人不就是自己在能仁寺接待过的那富贵人家的当家人吗?
督标的兵马都登上了船,提标的兵马紧随其后,这些提标的人行进到码头的时候用湖南花鼓调向百姓唱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
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
“这是?”黎元方问身边的人。
“《爱民歌》,前任陆路提督高连升教的,听说是曾大人亲自写的词,湘军和淮军行军时都唱这个。”高佬辉说道,他对军中事务都很了解。
黎元方恍然,原来此时军中就已经注重军民鱼水情了,那仁字营也不能落后啊。他高声道:“大家注意啦,提标有《爱民歌》,我们督标的也有《爱民歌》,我唱与大家听听,大家要努力学习。”然后唱道:
“团练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才会对我露笑脸;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准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准耍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是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准打人和骂人,军痞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准调戏良家妇,流氓习气同样要除掉;
第八不准虐待俘虏兵,不准打骂不准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军队纪律条条要记清,百姓战士处处爱百姓,
保家卫国永远向前进,各地百姓拥护又欢迎。”
在黎元方的歌声中,在广东水师的护卫下,近百艘船只慢慢驶向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