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刘夜堂所预估的,胡军在午前渡过了淮水——二十多条巡船从侧翼放箭,尝试阻挠,但收效甚微——略加休整,便即分为二部:主力气势汹汹地直向蒋集岗杀来,另有百余骑折向西南方向。
根据刘夜堂的判断,这么小一支分队,不大可能绕远路来兜抄晋军的后路,可能只是去勘测、寻找其它道路而已。
距离晋阵二百步左右,胡军再次整列,然后首先派出七八十名骑兵,尝试发起冲击,果然难以突破拒马和长矛阵,反而遭到晋军后队的弓箭攒射,抛下了十多匹马和六七具尸体,狼狈而退。随即敌人就不动了,可能在分析形势,筹划取胜之策。
裴该虽然并非第一次临阵,但如此近距离观察战斗还是首次,他跨在坐骑上,双足踩镫,略略拔高些身体,手搭凉篷,看得是热血沸腾啊。因为蒋集岗在这一段地形最为狭窄,南北不过四五十步,故此晋军前锋可以排列出相当密集的阵形,以长矛兵为主,刀盾兵为辅,阵列厚达七层,裴该距离冲得最近的胡骑也有将近百步距离,除非传说中养叔之类的顶级高手到来,否则以普通骑弓是根本射不到他的,位置相当安全。
观战之时,他曾想派人去询问刘夜堂,说咱们就光放倒了这么几个敌人,不能算挫其锋锐啊,是不是要主动发起进攻哪?但是又一琢磨,还是不要对前线指挥官指手划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吧,既已授命于刘夜堂,那就踏下心来,自己只当鼓舞士气的一个吉祥物好了。
不过由此亦可得知,身在军中,不能亲自参与谋划和指挥,实在是一件很让人烦心的事情,历史上那么多不知兵之人——比方说文臣领军,甚至宦官监军——都忍不住要插手军事,还真不能过于苛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明白这种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好吧,其实文臣和宦官之中,偶尔也有知兵者,武将也有几乎不能打的,不能用出身和身份来简单分类。
裴该既观察敌人,也观察己方,发现这支祖逖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放在这一时代,确实勉强可以算是“强兵”了,起码不比他在石勒军中所见过的那些中原步兵为差。虽然敌众我寡,但利用地形之便,再加上本军是主场作战,心理上也有优势,大获全胜或许无可奢望,但把胡军牢牢拦挡在此处,应该问题不大吧。除非支屈六真打算不计粮秣损耗,也不怕坐骑陷身泥沼,又有合适的向导,绕路而行,迫使己方后撤守城,否则最多三天,必然撤退。
裴该真没打算跟这儿留下那位月支族的老朋友,只要能把他赶走,别来妨碍自己种地,那便于愿足矣。
裴该不去掣肘战事,刘夜堂却不能对他不闻不问,真当是竖在阵中一杆无言的大旗,时不时地会派人过来禀报战况,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战事做出预判。根据刘夜堂所说,胡军貌似还并没有转道或者分兵的意图,那么继续在坚阵前耽搁下去,最多黄昏时分,就必然后退扎营。今日晚间,可以尝试用精锐小队摸黑前往偷袭,若能得到淮上巡船的策应,必能大胜一阵。
裴该笑着说:“回报汝家营督,一切唯命是听,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事事请示。”
大概隔了将近两刻钟,胡军又再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派来的仍然不到百骑,并且没能跑近就撤回去了。晋军的步弓虽能及远,但准头太差,最终一人一马都没能留下,只有大概三名胡兵活蹦乱跳地带箭而还。
甄随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钻出来,朝裴该一拱手:“老……末将请命,到前阵去,我弓力强,射得远,敌若再来,必能多留下几个!”裴该问他:“可有与夜堂商议?”甄随一撇嘴:“那厮只是不允,故来向都督请命。”裴该笑道:“我既将重任托付夜堂,汝也须听他将令。且汝今为一营之主,岂可孤身前出,暴虎冯河?”甄随一瞪俩眼,茫然问道:“啥暴虎?‘蓬山营’旗上也只是豹子……”裴该不耐烦地摆摆竹仗,把他给轰走了。
战斗自午后打响,一个多时辰里,胡骑一共就冲了这么两次,也不知道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打算撤了哪,还是想要疲乏晋军。当然刘夜堂早有防备,每隔两刻钟便命士卒变阵,替换部分人下来休息——要知道一直端着长矛是很累的,更重要是维持队形,神经紧绷,必然不能持久。
裴该逐渐感觉,这仗打得比当日远观石勒军进攻王赞所守备的阳夏城还要无聊,好几次憋了哈欠不敢在人前真打出来。不过他也很清楚,战场上丝毫松懈不得,别看这会儿打得缓,真到白刃交锋之时,局面瞬息万变,那时候想要打慢一点让你仔细观察和思考,进而及时将指令传达到前线各小队去,那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眼瞧着胡军远远地整队,貌似打算发起第三次冲锋。刘夜堂立马在裴该侧前方约六七步远——也就是十米开外——手执长刀,随时准备用口呼、刀舞的方式将指令传达给身旁的掌旗人、司鼓人,掌旗人再以磨旗的方式、司鼓人以擂鼓的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印证,把指令传递至第一线。这些手法,兵书上是基本不写的,裴该也几乎一无所知,都是军中世代相传。裴该琢磨着,等打完这仗,我也必须仔细研究一番才好——身为主将,岂可不明旗号,不通金鼓?那不变成王衍了嘛。
说真的,当世有过王衍之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裴该身上的压力——我就算再次,也到不了他那种程度吧,昔日有王夷甫垫底,我可为“烈士”,将来有王夷甫垫底,说不定我还能成为“名将”嘞。
正这么想着,耳畔忽闻一声鸣镝,随即杂沓的马蹄声响起,胡军又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晋军兵将的主要精神全都放在正面,只有裴该无所事事,满脑子胡思乱想,其感观对于侧方也有一定的察觉,当下不禁一愕——咦,这鸣镝声不是从对面传来的?是哪儿在射鸣镝?
鸣镝乃胡骑专用的号令——因为战马疾驰冲锋时不易看清旗号,也不好背着面大鼓来擂——晋军中用得不多。所以一听鸣镝响,就知道是敌人下指令了,但为什么不是在正面,而是在侧翼呢?
裴该忍不住便转头朝岗上望去,正好瞧见高阜坡缓处,灌木丛中,有几骑缓缓驰出,马上骑士毡帽皮甲,头插白羽,手执马弓——我靠这是胡人啊!他们是怎么蹿到岗上去,进而跑到咱们侧面来的?!
——————————
祖逖及其部下曾经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勘察淮阴县内地形,最终择定这处蒋集岗作为城西御敌的第一道防线。然而蒋集岗虽在蒋集乡内,距离淮泗乡却不甚远,陈剑作为淮泗土著,跟周边游逛、探查的时间,几乎跟他年纪差不多大,有二十来年,对于某些隐秘道路的认知,又岂是匆匆而来的祖逖可比?
他知道在蒋集岗侧面有一条小路,不必要穿越破釜塘附近的湿地、沼泽,便可沿缓坡直至岗上,然后翻越到岗北来。道路很狭窄,最多只容三人并行,而且战马跑不起来,只能牵着走,但用来通过一支小部队,奇袭晋军侧翼,已经足够了。
因为淮河流域基本地形还是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不比蜀中,蒋集岗上这条小路,比起昔年邓艾率军偷逾的摩天岭,就有如后世国道之比乡间土路一般。支屈六虽是北人,在中原各种复杂的地形中打仗也非止一日了,一听陈剑的描述,当场得出判断:“此计可用!”
支屈六虽然忌惮裴该有诸葛亮之能,但并不能确定裴该就身在蒋集岗,他判断自己所面对的,可能只是裴该麾下某员偏将而已——作为一州之主,裴该未必会离开淮阴城啊。想那诸葛亮初出祁山,也曾错用马谡,即便对面不是马幼长,我也未必能比张俊乂,终究有这名上天赐予的向导,可以突出敌侧,赢面还是相当大的。
倘若没有陈剑的及时出现,不但献图,还指出来一条秘道,估计支屈六一听说蒋集岗有晋军屯扎,在观察一番地形后,就直接掉头回去了——裴先生料敌机先,凭险设阵,我就算兵比他多,又有啥用?不如去休。
可是如今有一条隐秘的小路在招手,支屈六素来胆大,不惮行险,不禁就跃跃欲试。于是他分出一百精锐骑兵,以陈剑为向导,约定鸣镝为号,到时候侧翼骚扰,以乱敌心,正面再展开猛烈的突击,不怕不能赢得此战。
所以在蒋集岗正面,胡军的两次冲锋才如此疲沓,根本没用全力——当然啦,受地形所限,想使全力也未必使得出来——就是既想牵绊晋军,吸引其注意力,又怕遭受太多无益的损伤。要等游军真的翻过蒋集岗,射响鸣镝,才会真正发起迅猛冲锋。
一直到鸣镝响起,支屈六都还不知道裴该也在蒋集岗。一则是距离太远,裴该又没有立马阵前,所以瞧不清楚;二则虽有“都督徐方军事”的大纛飘扬,问题支屈六不认识字啊,他手下倒也不全都是文盲,还有几个半文盲,但没人想到过要提醒主将……
支屈六只是觉得,对面之敌颇为勇悍,进退趋避也颇有章法——果然不愧是裴先生带出来的士卒啊,几乎为我平生所见晋卒中最强悍者!
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时辰,眼瞧着红日已然西斜,光芒开始昏暗起来,胡汉游军终于在陈剑的引领下登上了蒋集岗,随即整顿队列,放出鸣镝,然后便朝着岗北便直扑过来。好在此坡虽缓,灌木却多,牵绊了马足,使他们不能放胆疾驰,否则怕是裴该还没回过味来,就会被人乱箭射成筛子了……
但即便如此,侧翼胡骑数量很少,主要目的是动摇晋军固守之心,冲乱晋军的阵列,所以还隔得老远就开始放箭了。羽矢从天而降,落在晋阵之中,当即便有六七人惨呼倒下,数量虽然不多,士气却为之一夺——眼瞧着正面敌人就要冲过来了,这侧面又遭到突袭,我只能瞄一个方向,这可如何是好啊?同袍们能够挡得住敌人,援护好我的侧翼吗?
晋阵当即大乱,有几个胆怯的甚至抛下长矛、弓箭,转身就跑。
这也是古代军队的通病了,顺风仗人人能打,一旦遭遇挫折,或者遭受到意想之外的攻击,还能够保持整列完整、死战不退的,一百支军队里都找不出一支来——即便祖逖,也不可能用短短半年时间,只靠着几次小规模剿匪行动,就训练出处变不惊的强军出来的。
裴该不禁大吃一惊,当即举起竹杖来,朝着才从自己马旁跑过的一名小卒肩上狠狠抽下,口中大叫:“都不要动,退后者斩!”估计他那伞盖和大纛太显眼,正面瞧不清楚,侧面蒋集岗上的胡骑可是看得分明,随即他又这么叫唤了一嗓子,当即便有数箭直朝裴该射来。
好在距离尚远,箭未及身,其势便衰。但独有一箭,直奔着大纛就来了,只是略有些偏,被旗角迎风一扫,便即跌落,无巧不巧,箭羽扫中了裴该坐骑的左目。那畜牲当即嘶鸣起来,一尥蹶子,险些把裴该拋下地来。
裴该所骑的这匹,不算什么好马,基本上就没有上过战阵——一则好马性劣,裴该自忖未必驾驭得住;二则他是不打算亲临前敌,舞刀冲杀的,故此把好马都让给了军中战将——受惊后当即奋蹄长嘶,随即转过身来,四蹄撒开就落荒而逃。裴该被迫伏低身体,双手紧紧搂着马脖子,好玄没给颠下来——幸亏有马镫辅助,否则堂堂裴都督怕是跑不出一箭地去,就会翻身落马,摔个七昏八素……
裴该既逃,大纛立倒——掌纛的小校必然也跟着主将跑啊,这一跑起来,还怎么可能把旗帜稳稳地直立起来?晋军本来就已经开始混乱了,见此情景,瞬间崩溃,几乎是人人转身,个个弃械,跟着都督就直朝淮阴县城方向狼狈而逃……
根据刘夜堂的判断,这么小一支分队,不大可能绕远路来兜抄晋军的后路,可能只是去勘测、寻找其它道路而已。
距离晋阵二百步左右,胡军再次整列,然后首先派出七八十名骑兵,尝试发起冲击,果然难以突破拒马和长矛阵,反而遭到晋军后队的弓箭攒射,抛下了十多匹马和六七具尸体,狼狈而退。随即敌人就不动了,可能在分析形势,筹划取胜之策。
裴该虽然并非第一次临阵,但如此近距离观察战斗还是首次,他跨在坐骑上,双足踩镫,略略拔高些身体,手搭凉篷,看得是热血沸腾啊。因为蒋集岗在这一段地形最为狭窄,南北不过四五十步,故此晋军前锋可以排列出相当密集的阵形,以长矛兵为主,刀盾兵为辅,阵列厚达七层,裴该距离冲得最近的胡骑也有将近百步距离,除非传说中养叔之类的顶级高手到来,否则以普通骑弓是根本射不到他的,位置相当安全。
观战之时,他曾想派人去询问刘夜堂,说咱们就光放倒了这么几个敌人,不能算挫其锋锐啊,是不是要主动发起进攻哪?但是又一琢磨,还是不要对前线指挥官指手划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吧,既已授命于刘夜堂,那就踏下心来,自己只当鼓舞士气的一个吉祥物好了。
不过由此亦可得知,身在军中,不能亲自参与谋划和指挥,实在是一件很让人烦心的事情,历史上那么多不知兵之人——比方说文臣领军,甚至宦官监军——都忍不住要插手军事,还真不能过于苛责。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明白这种诱惑力究竟有多大。
好吧,其实文臣和宦官之中,偶尔也有知兵者,武将也有几乎不能打的,不能用出身和身份来简单分类。
裴该既观察敌人,也观察己方,发现这支祖逖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放在这一时代,确实勉强可以算是“强兵”了,起码不比他在石勒军中所见过的那些中原步兵为差。虽然敌众我寡,但利用地形之便,再加上本军是主场作战,心理上也有优势,大获全胜或许无可奢望,但把胡军牢牢拦挡在此处,应该问题不大吧。除非支屈六真打算不计粮秣损耗,也不怕坐骑陷身泥沼,又有合适的向导,绕路而行,迫使己方后撤守城,否则最多三天,必然撤退。
裴该真没打算跟这儿留下那位月支族的老朋友,只要能把他赶走,别来妨碍自己种地,那便于愿足矣。
裴该不去掣肘战事,刘夜堂却不能对他不闻不问,真当是竖在阵中一杆无言的大旗,时不时地会派人过来禀报战况,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战事做出预判。根据刘夜堂所说,胡军貌似还并没有转道或者分兵的意图,那么继续在坚阵前耽搁下去,最多黄昏时分,就必然后退扎营。今日晚间,可以尝试用精锐小队摸黑前往偷袭,若能得到淮上巡船的策应,必能大胜一阵。
裴该笑着说:“回报汝家营督,一切唯命是听,不必有所顾忌,亦不必事事请示。”
大概隔了将近两刻钟,胡军又再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但派来的仍然不到百骑,并且没能跑近就撤回去了。晋军的步弓虽能及远,但准头太差,最终一人一马都没能留下,只有大概三名胡兵活蹦乱跳地带箭而还。
甄随也不知道从哪个地方钻出来,朝裴该一拱手:“老……末将请命,到前阵去,我弓力强,射得远,敌若再来,必能多留下几个!”裴该问他:“可有与夜堂商议?”甄随一撇嘴:“那厮只是不允,故来向都督请命。”裴该笑道:“我既将重任托付夜堂,汝也须听他将令。且汝今为一营之主,岂可孤身前出,暴虎冯河?”甄随一瞪俩眼,茫然问道:“啥暴虎?‘蓬山营’旗上也只是豹子……”裴该不耐烦地摆摆竹仗,把他给轰走了。
战斗自午后打响,一个多时辰里,胡骑一共就冲了这么两次,也不知道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打算撤了哪,还是想要疲乏晋军。当然刘夜堂早有防备,每隔两刻钟便命士卒变阵,替换部分人下来休息——要知道一直端着长矛是很累的,更重要是维持队形,神经紧绷,必然不能持久。
裴该逐渐感觉,这仗打得比当日远观石勒军进攻王赞所守备的阳夏城还要无聊,好几次憋了哈欠不敢在人前真打出来。不过他也很清楚,战场上丝毫松懈不得,别看这会儿打得缓,真到白刃交锋之时,局面瞬息万变,那时候想要打慢一点让你仔细观察和思考,进而及时将指令传达到前线各小队去,那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眼瞧着胡军远远地整队,貌似打算发起第三次冲锋。刘夜堂立马在裴该侧前方约六七步远——也就是十米开外——手执长刀,随时准备用口呼、刀舞的方式将指令传达给身旁的掌旗人、司鼓人,掌旗人再以磨旗的方式、司鼓人以擂鼓的方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印证,把指令传递至第一线。这些手法,兵书上是基本不写的,裴该也几乎一无所知,都是军中世代相传。裴该琢磨着,等打完这仗,我也必须仔细研究一番才好——身为主将,岂可不明旗号,不通金鼓?那不变成王衍了嘛。
说真的,当世有过王衍之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裴该身上的压力——我就算再次,也到不了他那种程度吧,昔日有王夷甫垫底,我可为“烈士”,将来有王夷甫垫底,说不定我还能成为“名将”嘞。
正这么想着,耳畔忽闻一声鸣镝,随即杂沓的马蹄声响起,胡军又开始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晋军兵将的主要精神全都放在正面,只有裴该无所事事,满脑子胡思乱想,其感观对于侧方也有一定的察觉,当下不禁一愕——咦,这鸣镝声不是从对面传来的?是哪儿在射鸣镝?
鸣镝乃胡骑专用的号令——因为战马疾驰冲锋时不易看清旗号,也不好背着面大鼓来擂——晋军中用得不多。所以一听鸣镝响,就知道是敌人下指令了,但为什么不是在正面,而是在侧翼呢?
裴该忍不住便转头朝岗上望去,正好瞧见高阜坡缓处,灌木丛中,有几骑缓缓驰出,马上骑士毡帽皮甲,头插白羽,手执马弓——我靠这是胡人啊!他们是怎么蹿到岗上去,进而跑到咱们侧面来的?!
——————————
祖逖及其部下曾经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勘察淮阴县内地形,最终择定这处蒋集岗作为城西御敌的第一道防线。然而蒋集岗虽在蒋集乡内,距离淮泗乡却不甚远,陈剑作为淮泗土著,跟周边游逛、探查的时间,几乎跟他年纪差不多大,有二十来年,对于某些隐秘道路的认知,又岂是匆匆而来的祖逖可比?
他知道在蒋集岗侧面有一条小路,不必要穿越破釜塘附近的湿地、沼泽,便可沿缓坡直至岗上,然后翻越到岗北来。道路很狭窄,最多只容三人并行,而且战马跑不起来,只能牵着走,但用来通过一支小部队,奇袭晋军侧翼,已经足够了。
因为淮河流域基本地形还是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不比蜀中,蒋集岗上这条小路,比起昔年邓艾率军偷逾的摩天岭,就有如后世国道之比乡间土路一般。支屈六虽是北人,在中原各种复杂的地形中打仗也非止一日了,一听陈剑的描述,当场得出判断:“此计可用!”
支屈六虽然忌惮裴该有诸葛亮之能,但并不能确定裴该就身在蒋集岗,他判断自己所面对的,可能只是裴该麾下某员偏将而已——作为一州之主,裴该未必会离开淮阴城啊。想那诸葛亮初出祁山,也曾错用马谡,即便对面不是马幼长,我也未必能比张俊乂,终究有这名上天赐予的向导,可以突出敌侧,赢面还是相当大的。
倘若没有陈剑的及时出现,不但献图,还指出来一条秘道,估计支屈六一听说蒋集岗有晋军屯扎,在观察一番地形后,就直接掉头回去了——裴先生料敌机先,凭险设阵,我就算兵比他多,又有啥用?不如去休。
可是如今有一条隐秘的小路在招手,支屈六素来胆大,不惮行险,不禁就跃跃欲试。于是他分出一百精锐骑兵,以陈剑为向导,约定鸣镝为号,到时候侧翼骚扰,以乱敌心,正面再展开猛烈的突击,不怕不能赢得此战。
所以在蒋集岗正面,胡军的两次冲锋才如此疲沓,根本没用全力——当然啦,受地形所限,想使全力也未必使得出来——就是既想牵绊晋军,吸引其注意力,又怕遭受太多无益的损伤。要等游军真的翻过蒋集岗,射响鸣镝,才会真正发起迅猛冲锋。
一直到鸣镝响起,支屈六都还不知道裴该也在蒋集岗。一则是距离太远,裴该又没有立马阵前,所以瞧不清楚;二则虽有“都督徐方军事”的大纛飘扬,问题支屈六不认识字啊,他手下倒也不全都是文盲,还有几个半文盲,但没人想到过要提醒主将……
支屈六只是觉得,对面之敌颇为勇悍,进退趋避也颇有章法——果然不愧是裴先生带出来的士卒啊,几乎为我平生所见晋卒中最强悍者!
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时辰,眼瞧着红日已然西斜,光芒开始昏暗起来,胡汉游军终于在陈剑的引领下登上了蒋集岗,随即整顿队列,放出鸣镝,然后便朝着岗北便直扑过来。好在此坡虽缓,灌木却多,牵绊了马足,使他们不能放胆疾驰,否则怕是裴该还没回过味来,就会被人乱箭射成筛子了……
但即便如此,侧翼胡骑数量很少,主要目的是动摇晋军固守之心,冲乱晋军的阵列,所以还隔得老远就开始放箭了。羽矢从天而降,落在晋阵之中,当即便有六七人惨呼倒下,数量虽然不多,士气却为之一夺——眼瞧着正面敌人就要冲过来了,这侧面又遭到突袭,我只能瞄一个方向,这可如何是好啊?同袍们能够挡得住敌人,援护好我的侧翼吗?
晋阵当即大乱,有几个胆怯的甚至抛下长矛、弓箭,转身就跑。
这也是古代军队的通病了,顺风仗人人能打,一旦遭遇挫折,或者遭受到意想之外的攻击,还能够保持整列完整、死战不退的,一百支军队里都找不出一支来——即便祖逖,也不可能用短短半年时间,只靠着几次小规模剿匪行动,就训练出处变不惊的强军出来的。
裴该不禁大吃一惊,当即举起竹杖来,朝着才从自己马旁跑过的一名小卒肩上狠狠抽下,口中大叫:“都不要动,退后者斩!”估计他那伞盖和大纛太显眼,正面瞧不清楚,侧面蒋集岗上的胡骑可是看得分明,随即他又这么叫唤了一嗓子,当即便有数箭直朝裴该射来。
好在距离尚远,箭未及身,其势便衰。但独有一箭,直奔着大纛就来了,只是略有些偏,被旗角迎风一扫,便即跌落,无巧不巧,箭羽扫中了裴该坐骑的左目。那畜牲当即嘶鸣起来,一尥蹶子,险些把裴该拋下地来。
裴该所骑的这匹,不算什么好马,基本上就没有上过战阵——一则好马性劣,裴该自忖未必驾驭得住;二则他是不打算亲临前敌,舞刀冲杀的,故此把好马都让给了军中战将——受惊后当即奋蹄长嘶,随即转过身来,四蹄撒开就落荒而逃。裴该被迫伏低身体,双手紧紧搂着马脖子,好玄没给颠下来——幸亏有马镫辅助,否则堂堂裴都督怕是跑不出一箭地去,就会翻身落马,摔个七昏八素……
裴该既逃,大纛立倒——掌纛的小校必然也跟着主将跑啊,这一跑起来,还怎么可能把旗帜稳稳地直立起来?晋军本来就已经开始混乱了,见此情景,瞬间崩溃,几乎是人人转身,个个弃械,跟着都督就直朝淮阴县城方向狼狈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