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修桥修路这种大工程,主持的人权力越大这个工程进展就越快,就好比一个普通的平民要在自己地里挖条小水沟,那自然是随便他怎么挖,但如果他想从几百里外的大河挖条引水渠过来,那首先不说沿途的人会不会让他挖,就算让他挖,他也挖不出来,因为他没人啊!
大明就是朱慈炅自己家的地,他要修条铁路自然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要人,随便拉上去就是七十万劳力;要材料,钢铁厂那铁轨已经堆积的跟山脉一样了,各地州府县乡石子枕木都在向沿线聚集;谁要敢说不准打我这过,一句”皇上有旨“,立刻爬开,不然就死开,这个死可不是形容词,那是真要命!
总之,各方面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铁路的建设快的惊人,三个月,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十月初金陵府到思明府的铁路就修通了!
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的机械厂这几个月也不知道造出了多少火车,朱慈炅原本想着是调集八十多辆火车一次把二十万大军和随行人员全拉过去,但是这次出征南洋的可不止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而且打仗也不光是人过去就行了,各种物资都必须运送到位,沿线各地都在拼命调集物资,火车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不影响其他个方面的进度,朱慈炅最后只调集了四十多辆火车,就拉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和随行人员跟他一起前往思明府,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朱慈炅干脆让北洋水师把他们从海路送过去。
这次兵发南洋可以说是大明历年来少有的几次特大行动之一,随行人员自然少不了:
秦明月和曹化淳自不必说,这是保护他安全,照顾他起居的,必须带上;
兵部尚书孙元化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军队的;
户部尚书程国祥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后勤的;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梅村这次也带上了,如此大的行动,宣传工作必须要跟上;
还有郑成功也要带上,这小子就快成年了,以后可是要替他统帅海军的,这样的大战自然要带他去学习学习;
还有镇南王郑芝龙也在金陵等着他,南方毕竟是他的辖区,各种物资调配都要他协调;
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不过有这里面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那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道周和一帮海内闻名的硕儒。
话说这是去打仗,带着这帮硕儒干什么呢?
所谓”先礼后兵“,大明这次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了南洋所有藩属国,而是要让他们彻底臣服,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亡命之徒,有的人也有可能不用打就臣服了,所以,朱慈炅决定,在开打之前,要派出大明使节去各藩属国宣旨,也就是宣读一遍《大明藩属国令制》,愿意接受的,好说,大大的优待,不愿意接受的,那也好说,直接打。
这可是让人俯首称臣,宣的好就好,宣的不好,人家有可能直接就把宣旨的人给杀了,南洋毕竟是出了名的南蛮地区,这种事情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前去宣旨的人很有可能是去送命的!
朱慈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派哪些人去好,最后他想到了黄道周,当然,他不是想派黄道周去,而是想让黄道周去找合适的人选。
黄道周这种人说的不好听,他就是个典型的腐儒,死硬死硬的,说的好听一点,他那是坚持原则,有气节,宁死不屈,他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不缺,所以很是有一帮志同道合之辈唯他马首是瞻。
对于这些人来说,去为大明宣旨,让蛮夷臣服,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耀,哪怕就是因此而被蛮夷杀了,那也是名垂青史的典范,这会儿想名垂青史的人多了,所以,黄道周把皇上的意思一传达出去,前来”找死“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一时间,本来充斥着文化气息的国子监也就是大明文科学院差点成了武斗场,各方硕儒赤膊上阵,疯狂争抢有限的几个”送死“名额。
这种情况连黄道周都吓到了,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高人雅士此时就如同疯了一般,拉都拉不住,要不是他们自知武力值不够,估计已经有人开始动手把所有人都揍趴下了!
黄道周一看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万一真打起来那就有辱斯文了,最后他只能提出硬性指标,定下筛选标准。
他定下的规矩很简单,这个硬性指标就是品级,必须是或者曾经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理由也很充分,这次可是代表大明代表皇上去宣旨的,品级不够好意思当这个天朝上使嘛!
”唰“的一下,有将近九成的人被刷下去了,大明虽然官员多如牛毛,但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多,那可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整个大明朝能有多少。
筛选标准更简单,那就是按年龄来,毕竟年高就德劭,德高就望重,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人尊敬,这下,所有人都没话说了,最后十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硕儒含笑九泉,哦,不,是含笑当选。
当然,这十个人不一定都能用上,貌似大明在南洋好像还没这么多藩属国,不过也没关系,还是老办法,谁年纪大谁先上,反正人已经给选好了,皇上你下旨就行了。
朱慈炅简直哭笑不得,这”送死“还有人争着抢着去的,还要论资排辈,这些人也是够奇葩了,而且黄道周这筛选标准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南洋好多地方可都是崇山峻岭,要选也选些年富力强的啊,这些貌似风都能吹倒的老头,能翻山越岭吗?
还好,天朝上使肯定都是坐着大轿去的,算了算了,只是苦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使者,翻山的时候他还可以下来让人拉着翻过去,轿子抬个空的就轻松多了,至于这些老头,你就别指望他们下轿子了。
不过,最后黄道周一句话就打消了朱慈炅所有不满,因为黄道周说:”这些都是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之辈!“
是啊,当天朝的上使必须有气节,必须不怕死,如果不小心指派个贪生怕死之辈前去宣旨,他自己丢人事小,如果丢了大明的脸那可就。
大明就是朱慈炅自己家的地,他要修条铁路自然是想怎么修就怎么修,要人,随便拉上去就是七十万劳力;要材料,钢铁厂那铁轨已经堆积的跟山脉一样了,各地州府县乡石子枕木都在向沿线聚集;谁要敢说不准打我这过,一句”皇上有旨“,立刻爬开,不然就死开,这个死可不是形容词,那是真要命!
总之,各方面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铁路的建设快的惊人,三个月,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十月初金陵府到思明府的铁路就修通了!
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的机械厂这几个月也不知道造出了多少火车,朱慈炅原本想着是调集八十多辆火车一次把二十万大军和随行人员全拉过去,但是这次出征南洋的可不止禁卫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而且打仗也不光是人过去就行了,各种物资都必须运送到位,沿线各地都在拼命调集物资,火车根本就不够用。
为了不影响其他个方面的进度,朱慈炅最后只调集了四十多辆火车,就拉着禁卫军第一军团和随行人员跟他一起前往思明府,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朱慈炅干脆让北洋水师把他们从海路送过去。
这次兵发南洋可以说是大明历年来少有的几次特大行动之一,随行人员自然少不了:
秦明月和曹化淳自不必说,这是保护他安全,照顾他起居的,必须带上;
兵部尚书孙元化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军队的;
户部尚书程国祥也要带上,协助他管理后勤的;
通政使司通政使吴梅村这次也带上了,如此大的行动,宣传工作必须要跟上;
还有郑成功也要带上,这小子就快成年了,以后可是要替他统帅海军的,这样的大战自然要带他去学习学习;
还有镇南王郑芝龙也在金陵等着他,南方毕竟是他的辖区,各种物资调配都要他协调;
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不过有这里面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那就是国子监祭酒黄道周和一帮海内闻名的硕儒。
话说这是去打仗,带着这帮硕儒干什么呢?
所谓”先礼后兵“,大明这次的目的并不是要灭了南洋所有藩属国,而是要让他们彻底臣服,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亡命之徒,有的人也有可能不用打就臣服了,所以,朱慈炅决定,在开打之前,要派出大明使节去各藩属国宣旨,也就是宣读一遍《大明藩属国令制》,愿意接受的,好说,大大的优待,不愿意接受的,那也好说,直接打。
这可是让人俯首称臣,宣的好就好,宣的不好,人家有可能直接就把宣旨的人给杀了,南洋毕竟是出了名的南蛮地区,这种事情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前去宣旨的人很有可能是去送命的!
朱慈炅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派哪些人去好,最后他想到了黄道周,当然,他不是想派黄道周去,而是想让黄道周去找合适的人选。
黄道周这种人说的不好听,他就是个典型的腐儒,死硬死硬的,说的好听一点,他那是坚持原则,有气节,宁死不屈,他这样的人历朝历代都不缺,所以很是有一帮志同道合之辈唯他马首是瞻。
对于这些人来说,去为大明宣旨,让蛮夷臣服,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耀,哪怕就是因此而被蛮夷杀了,那也是名垂青史的典范,这会儿想名垂青史的人多了,所以,黄道周把皇上的意思一传达出去,前来”找死“的人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一时间,本来充斥着文化气息的国子监也就是大明文科学院差点成了武斗场,各方硕儒赤膊上阵,疯狂争抢有限的几个”送死“名额。
这种情况连黄道周都吓到了,那些平时温文尔雅的高人雅士此时就如同疯了一般,拉都拉不住,要不是他们自知武力值不够,估计已经有人开始动手把所有人都揍趴下了!
黄道周一看这样下去可不得了,万一真打起来那就有辱斯文了,最后他只能提出硬性指标,定下筛选标准。
他定下的规矩很简单,这个硬性指标就是品级,必须是或者曾经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理由也很充分,这次可是代表大明代表皇上去宣旨的,品级不够好意思当这个天朝上使嘛!
”唰“的一下,有将近九成的人被刷下去了,大明虽然官员多如牛毛,但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可不多,那可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整个大明朝能有多少。
筛选标准更简单,那就是按年龄来,毕竟年高就德劭,德高就望重,年纪越大就越应该受人尊敬,这下,所有人都没话说了,最后十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硕儒含笑九泉,哦,不,是含笑当选。
当然,这十个人不一定都能用上,貌似大明在南洋好像还没这么多藩属国,不过也没关系,还是老办法,谁年纪大谁先上,反正人已经给选好了,皇上你下旨就行了。
朱慈炅简直哭笑不得,这”送死“还有人争着抢着去的,还要论资排辈,这些人也是够奇葩了,而且黄道周这筛选标准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南洋好多地方可都是崇山峻岭,要选也选些年富力强的啊,这些貌似风都能吹倒的老头,能翻山越岭吗?
还好,天朝上使肯定都是坐着大轿去的,算了算了,只是苦了那些抬轿子的人,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使者,翻山的时候他还可以下来让人拉着翻过去,轿子抬个空的就轻松多了,至于这些老头,你就别指望他们下轿子了。
不过,最后黄道周一句话就打消了朱慈炅所有不满,因为黄道周说:”这些都是高风亮节、视死如归之辈!“
是啊,当天朝的上使必须有气节,必须不怕死,如果不小心指派个贪生怕死之辈前去宣旨,他自己丢人事小,如果丢了大明的脸那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