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等人被发配到陕西以后整个朝廷终于清静了,没了这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小人,东林党也老实多了,朱慈炅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点实事了。

    首先自然是收交易税,别看东林党吹的每亩租税增加三分以后每年可以多收一千万两税赋,那是理想状态,四省一京大旱还要持续十多年,这一小半的地区就别想收到多少租税,剩下的省份能收到五六百万两就算不错了,拿这些钱去救济三千万灾民,每人每天也就能喝上一碗稀饭。

    每人每天一碗稀饭是什么概念,就能堪堪把命吊住而已,那饥饿感会更强烈,能饿的人发疯!所以这交易税必须要收,虽然全收上来也就一千万两,才够每人每天喝三碗稀饭,但那样至少人喝个假饱,不会饿的发疯想要去造反。

    当然,天天喝稀饭也不是个事,喝一年两年可能还不会发疯,如果喝个十年八年就算不疯那也只剩下皮包骨头了,不饿死也得病死,所以这个粮食问题必须解决。

    朱慈炅毕竟是穿越而来的,历代所有皇帝来了都要绝望的事情,他竟然想出了解决办法。

    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迁移,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陕西、山西、河南、四川这些重灾区将连续大旱十多年,那片土地已经养不活那么多人口了,必须迁徙,将大部分人口都迁徙出去,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他们才有活路,不然十多年以后就会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十不存一!

    当然,光迁徙还不够,就算迁到雨水充足的地方也得有东西吃啊,种水稻、小麦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些作物在明朝的时候亩产才三四百斤,除非把整个湖广、江浙的人口全部迁到别的地方去,不然种出来的东西是不够这些灾民加原住民吃的。

    为了安置灾民把原来的住户全部迁走,那些原住民不也得造反啊,这样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想来想去就只有种植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了,古代人不知道什么东西产量高,现代人却是知道的,光朱慈炅知道的就有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可不得了,只要种植方法正确,亩产最低都是四五千斤,如果土地肥沃,管理得当,那亩产上万斤都不是问题!

    其实明朝的时候这两样东西已经传入内陆了,但因为种植方法不当,所以产量并不高。在加上华北历来主要种植的都是水稻和小麦,突然来个新鲜东西,能种活就不错了,至于产量,那只能看运气了,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去摸索不是。

    朱慈炅已经没有时间去摸索了,他也不知道怎么提高这东西的产量,但是他知道欧洲人是这方面的行家。这两样东西虽然都出自美洲,但欧洲人对种植它们更有心得,明朝的时候马铃薯已经是欧洲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当皇帝就是这样好,什么事情都不用亲自动手,只要一句话,马上有人屁颠屁颠的给他去办。

    想要土豆和红薯的样品,不用亲自去找,只要一道口谕,自然有人八百里加急给他送过来。想要见洋人,也简单,只要一句话,洋人自然会快马加鞭跑到京城来觐见。那会儿欧洲人正想尽办法和大明拉关系呢,你不想见他们,他们都想凑上来。

    不久,土豆和红薯的样品都送过来了,由于不知道皇上要多少,所以每样都整了几麻袋。朱慈炅亲自查看了一下,这东西倒是没错,是土豆和红薯,但这卖相,实在是太差了。土豆最大的也就鸡蛋大小,最小的才鹌鹑蛋那么大,红薯更是只有手指头粗细,这产量能高到哪里去,怕是比水稻和小麦都不如吧!

    又过了不久,洋人也来了,这位洋人名叫奥伐罗·塞默多,中文名曾德昭,是葡萄牙人,同时也是一位传教士,他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就来到了大明,一直居住在留都南京,学了十多年中文,已经可以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为了弘扬大明国威,朱慈炅特意在乾清宫主殿召见了他,而且还召来礼部和工部大小官员二十余名在两边作陪。

    这曾德昭对大明的礼仪倒是做过了一番研究,他一进大殿立马大礼叩拜道:“参见伟大的大明帝国皇帝陛下。”

    听到这蹩脚的中文,朱慈炅只感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他上大学那会儿就有几个同学是外国人,那中文可不就是这么蹩脚吗。当然,这会儿不是念旧的时候,他微微晃了晃脑袋,把前世回忆驱出脑海,脸色一正,略带威严的道:“平身。”

    曾德昭闻言,又用蹩脚的中文回道:“谢皇帝陛下。”这才从地上爬起来。

    朱慈炅也懒得跟他客套,直接下令道:“把东西拿上来,给他看看。”

    立即有两个太监各端来一盆土豆和红薯放到曾德昭面前,曾德昭好奇的蹲下来看了看,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朱慈炅见他这个样子,满怀希望的问道:“这两样东西,你认识吗?”

    曾德昭稍微思索了一下,吞吞吐吐的回答道:“这两个东西,大明的叫法,叫马铃薯、番薯?”

    认识就好,朱慈炅欣慰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你看它们有问题吗?”

    曾德昭闻言,犹犹豫豫的回道:“这个,这个,好像有点没种好。”

    朱慈炅本来是想让他介绍几个农业专家过来教人种植的,但听他这口气,好像他就会种,于是朱慈炅试探道:“你会种吗?”

    曾德昭自豪的点点头,回道:“我会,我在家乡种出来的有这么大。”

    朱慈炅看他比划的正是正常的土豆和红薯的大小,立马满怀希冀的问道:“在大明你能种出这么大的吗?”

    曾德昭想了想,然后自信的点头道:“我能。”

    朱慈炅闻言大喜,兴奋的问道:“你愿意在大明当官吗?”

    当官,曾德昭自然是愿意的,那样更方便传教,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愿意就好,朱慈炅立刻下令道:“来人,拟旨,封曾德昭为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负责教授马铃薯和番薯的种植方法。”

    曾德昭一听自己竟然真的当官了,而且好像还是个不小的官,立即跪到地上磕头道:“小人谢皇帝陛下恩典。”

    朱慈炅闻言,大笑道:“哈哈哈哈,不是小人了,应该说微臣,好好干,只要能把马铃薯和番薯种的有你比划的那么大,我赏你白银万两!”

    朱慈炅可谓心情大好,他原以为这次只能来个传话的,却不曾想这个曾德昭本身就会种土豆和红薯。如果只是个传话的,那么来回传话,再加上讨价还价,再从欧洲安排人过来,最少得一两年时间。这下好了,直接来了个会种的,省却了他大把的时间。

    他倒不怀疑曾德昭的话,那个时候的传教士本来就是博学多才之辈,而且他们的教义也不允许他们说谎,他说会,那就是真的会,不存在撒谎骗人的可能性。

    有了曾德昭的指导,迁移计划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崇祯那会儿是不知道华北还要持续十多年的大旱,要是知道的话,估计也会把人迁移走。

    让将近三千万人在寸草不生的干旱地区待十多年,那是脑子有病,没全部死光就算不错了,赈灾那就是个笑话,大明所有税收全部扔进去都不够,唯有迁移,才能救五省黎民!

章节目录

大明军工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星辰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玖并收藏大明军工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