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茂信,四十八岁,京财大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中国私募股权及股市研究室某课题组教授。
王诺……谁来着?
金融圈说小很小,说大也不小,几百万从业者在那里摆着,分析师的圈子虽然更小,但相互之间也不怎么频繁接触。
有业务往来自然好说,盛和、天虹、华浦、泰隆这些机构和王诺有业务合作,但是,这些机构内部的分析师,也不见得听过王诺的名字。
连听都没听过,谁会去了解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同行?
陆茂信就不同了,四十八岁的他,正处于狂刷脸的阶段,他的积累已经到了一定层次,必须把脸刷上去,才有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可能,三天两头的,他还是跟财经杂志有接触的,一些稿子也偶尔会刊登上去。
社会我陆教授狡猾的是,他的稿子大多是为了刷脸而刷脸,论点四平八稳,看涨、防跌、小心震荡的态度摆得很频繁,了解他的人,一看到他署名的稿子,其实就没了兴趣。
这种情况再延续一段时间,陆茂信却也能谈得上成功,只要他在适当的时间点分析对一次市场走势,资格马上就有了,就可以尝试往更高等级的地方刷脸了。
作为财经杂志,《财经观察》对刷脸型分析师是深恶痛绝的,媒体秉持的观点就是“没爆点就没关注、没关注就没名气、没名气就没销量、就没利益”。
整天糊弄一堆同行读者,再厉害的分析师也不被财经媒体喜欢,《财经观察》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有名气、又动不动就开地图炮的分析师,他们巴不得陆茂信上来就一句“不是我鄙视谁,在我眼里诸位都是辣鸡”之类的话。
可惜,金融分析师都鸡贼得很,玩概率的人当然很想要抹杀掉失败的概率,稳如老狗陆茂信,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给出极端论点呢?
这一次,陆教授表示……他还是稳如狗。
“从策略面来看……”
“从数据面来看……”
“涨势确定、必然承压……”
即便有宋远涵的殷切期盼,陆茂信还是把稿子写得几乎无可挑剔,他看涨、防跌、提醒震荡概率的存在,社会人的属性一览无遗。
不同的是,在知道了有“双报告”模式之后,陆茂信小小表露了一些态度,他看涨的力度稍稍大了那么一些,跟得上主流的声音,最高给出了冲击4000点的预测。
“就算有着诸多掩饰,老陆这一次看涨的幅度也很高啊。”
“这家伙是吃错药了吗?”
“难得啊,陆茂信这家伙会把观点表露在杂志上面。”
知晓陆茂信性格的同行,马上就觉得奇了怪了,再翻开下一篇文章,瞬间……所有人都觉得陆茂信真的是稳啊。
以当前的市场行情和主流声音,陆茂信在给出有概率冲击4000点的观点之时,还用了不少篇幅提醒读者们注意数据面承压、策略面回调等等可能性。
王诺的稿子就显得进攻性十足了。
“市场化会让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经济面有支撑市场化的基础,调整属性势在必行、为市场注入相应活力势在必行……”
“卖盘的厚度应该出乎市场预料,上行承压已成定局……”
“数据面给不出太大的涨幅,沪证4000点已成空,3900点也应无可能……”
“国家队减仓就在眼前……”
“窄幅震荡、结构性调整会是主旋律……”
如果说陆茂信是藏藏掖掖,好不容易才忍不住给了些许的态度,王诺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观点,各种一定、肯定、必然的字眼几乎一句一个。
前者是善刀而藏,后者就是锋芒毕露。
“原来是双报告。”懂行的人立刻就露出了看戏的表情。
同一时间轴、同一市场、两个观点,不是双报告,难道《财经观察》是准备搞相亲不成?
金融研究圈听起来高大上,和菜市场小贩的圈子却也没不同之处,对于八卦这种事,大家喜闻乐见,更何况,这是牵扯到利益的事情。
分析师之所以愿意“抛头露脸”秀技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地位,有了地位才有利益。
low逼分析师只能跪求买方爸爸给口饭吃,高端分析师坐在办公室,一群买方就跑来求合作,信息数据的来源也大有不同,这就是利益。
现在的场景就是有新人跑出来刷怪,陆茂信这只“精英怪”也真的跳出来迎接挑战,那么……最起码有点乐子。
以《财经观察》的销售量和读者群,关注目光也大多是圈内人,大家很快就清楚了来龙去脉。
新人冒头,这是想拿老资格祭旗,但是……这种观点也太凶了点吧。
“这真是一出大戏,呃,陈总。”盛和研究部,几个在加班时间拿着一份杂志,投资总监陈礼舫凑近过来扫了一眼,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小声的打起了招呼。
“我找你们鲁总谈点事。”陈礼舫摆了摆手,走进了研究部总监的办公室,看似心里无风无浪,表面上却是笑眯眯的看了傅衍一眼。
“《财经观察》。”傅衍给出了答案:“双报告,您看到的名字没错,是阿诺,对方是京财大的。”
傅衍简简单单说了句,陈礼舫就门儿清,京沪两边打得凶,是真事,但是他感叹不是这个,而是……
“阿诺是要把人情变成合作啊。”陈礼舫摇了摇头,对傅衍说道:“等下给我找一份《财经观察》。”
华浦、天虹、泰隆……
只要是跟王诺有过研究业务合作的人,都或快或慢知道了这件事,别人拿这件事当八卦,他们在看完杂志之后,却是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王诺的观点,不都是锋芒毕露吗?王诺的研报,不都是语气笃定、然后总是被市场应证吗?王诺对面站着的反方,不都是总栽在小概率事件上面吗?
再说了,粗略一看,王诺这一次的观点也不能说离谱,只看最终观点的话,顶多四六开,王诺拿四,再看一看过程……妈的,有个二八就顶天。
要论点,又要过程,王诺要么一鸣惊人、把陆茂信踩进泥坑里,要么就是贻笑大方、自己跳下悬崖。
金融圈不相信眼泪,人生处处是十字路口。
王诺……谁来着?
金融圈说小很小,说大也不小,几百万从业者在那里摆着,分析师的圈子虽然更小,但相互之间也不怎么频繁接触。
有业务往来自然好说,盛和、天虹、华浦、泰隆这些机构和王诺有业务合作,但是,这些机构内部的分析师,也不见得听过王诺的名字。
连听都没听过,谁会去了解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同行?
陆茂信就不同了,四十八岁的他,正处于狂刷脸的阶段,他的积累已经到了一定层次,必须把脸刷上去,才有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可能,三天两头的,他还是跟财经杂志有接触的,一些稿子也偶尔会刊登上去。
社会我陆教授狡猾的是,他的稿子大多是为了刷脸而刷脸,论点四平八稳,看涨、防跌、小心震荡的态度摆得很频繁,了解他的人,一看到他署名的稿子,其实就没了兴趣。
这种情况再延续一段时间,陆茂信却也能谈得上成功,只要他在适当的时间点分析对一次市场走势,资格马上就有了,就可以尝试往更高等级的地方刷脸了。
作为财经杂志,《财经观察》对刷脸型分析师是深恶痛绝的,媒体秉持的观点就是“没爆点就没关注、没关注就没名气、没名气就没销量、就没利益”。
整天糊弄一堆同行读者,再厉害的分析师也不被财经媒体喜欢,《财经观察》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有名气、又动不动就开地图炮的分析师,他们巴不得陆茂信上来就一句“不是我鄙视谁,在我眼里诸位都是辣鸡”之类的话。
可惜,金融分析师都鸡贼得很,玩概率的人当然很想要抹杀掉失败的概率,稳如老狗陆茂信,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给出极端论点呢?
这一次,陆教授表示……他还是稳如狗。
“从策略面来看……”
“从数据面来看……”
“涨势确定、必然承压……”
即便有宋远涵的殷切期盼,陆茂信还是把稿子写得几乎无可挑剔,他看涨、防跌、提醒震荡概率的存在,社会人的属性一览无遗。
不同的是,在知道了有“双报告”模式之后,陆茂信小小表露了一些态度,他看涨的力度稍稍大了那么一些,跟得上主流的声音,最高给出了冲击4000点的预测。
“就算有着诸多掩饰,老陆这一次看涨的幅度也很高啊。”
“这家伙是吃错药了吗?”
“难得啊,陆茂信这家伙会把观点表露在杂志上面。”
知晓陆茂信性格的同行,马上就觉得奇了怪了,再翻开下一篇文章,瞬间……所有人都觉得陆茂信真的是稳啊。
以当前的市场行情和主流声音,陆茂信在给出有概率冲击4000点的观点之时,还用了不少篇幅提醒读者们注意数据面承压、策略面回调等等可能性。
王诺的稿子就显得进攻性十足了。
“市场化会让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经济面有支撑市场化的基础,调整属性势在必行、为市场注入相应活力势在必行……”
“卖盘的厚度应该出乎市场预料,上行承压已成定局……”
“数据面给不出太大的涨幅,沪证4000点已成空,3900点也应无可能……”
“国家队减仓就在眼前……”
“窄幅震荡、结构性调整会是主旋律……”
如果说陆茂信是藏藏掖掖,好不容易才忍不住给了些许的态度,王诺就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观点,各种一定、肯定、必然的字眼几乎一句一个。
前者是善刀而藏,后者就是锋芒毕露。
“原来是双报告。”懂行的人立刻就露出了看戏的表情。
同一时间轴、同一市场、两个观点,不是双报告,难道《财经观察》是准备搞相亲不成?
金融研究圈听起来高大上,和菜市场小贩的圈子却也没不同之处,对于八卦这种事,大家喜闻乐见,更何况,这是牵扯到利益的事情。
分析师之所以愿意“抛头露脸”秀技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地位,有了地位才有利益。
low逼分析师只能跪求买方爸爸给口饭吃,高端分析师坐在办公室,一群买方就跑来求合作,信息数据的来源也大有不同,这就是利益。
现在的场景就是有新人跑出来刷怪,陆茂信这只“精英怪”也真的跳出来迎接挑战,那么……最起码有点乐子。
以《财经观察》的销售量和读者群,关注目光也大多是圈内人,大家很快就清楚了来龙去脉。
新人冒头,这是想拿老资格祭旗,但是……这种观点也太凶了点吧。
“这真是一出大戏,呃,陈总。”盛和研究部,几个在加班时间拿着一份杂志,投资总监陈礼舫凑近过来扫了一眼,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小声的打起了招呼。
“我找你们鲁总谈点事。”陈礼舫摆了摆手,走进了研究部总监的办公室,看似心里无风无浪,表面上却是笑眯眯的看了傅衍一眼。
“《财经观察》。”傅衍给出了答案:“双报告,您看到的名字没错,是阿诺,对方是京财大的。”
傅衍简简单单说了句,陈礼舫就门儿清,京沪两边打得凶,是真事,但是他感叹不是这个,而是……
“阿诺是要把人情变成合作啊。”陈礼舫摇了摇头,对傅衍说道:“等下给我找一份《财经观察》。”
华浦、天虹、泰隆……
只要是跟王诺有过研究业务合作的人,都或快或慢知道了这件事,别人拿这件事当八卦,他们在看完杂志之后,却是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王诺的观点,不都是锋芒毕露吗?王诺的研报,不都是语气笃定、然后总是被市场应证吗?王诺对面站着的反方,不都是总栽在小概率事件上面吗?
再说了,粗略一看,王诺这一次的观点也不能说离谱,只看最终观点的话,顶多四六开,王诺拿四,再看一看过程……妈的,有个二八就顶天。
要论点,又要过程,王诺要么一鸣惊人、把陆茂信踩进泥坑里,要么就是贻笑大方、自己跳下悬崖。
金融圈不相信眼泪,人生处处是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