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拿出来的,是一个高约30厘米,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的青花大罐。
这件大罐,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都绘有青花装饰,只是青花呈色较淡,为灰蓝色,应该是国产青料烧制而成。
大罐的颈部,是常见的忍冬纹,肩部则饰以缠枝牡丹纹,腹部通景绘有月映松竹梅纹,近足处则环绕着一圈变形莲瓣纹。
这些纹饰,从布局方面看,采用的是肩、腹、足三分的三段式布局方法,而从纹饰特征看,虽然绘瓷技艺稍显粗糙,几个细节处理的也不是那么精细,但是细看之下,还是能够感觉到有股厚重古拙之气。
李逸先是观察完这些整体,然后又仔细的观察了大罐腹部绘制的云气纹,发现是明永乐、宣德年间被广泛采用的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之后,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件宣德晚期的官窑青花瓷器。
另外,这件大罐的釉色白中闪青,而且在口缘聚釉处还微呈水绿色,这一切,也都符合宣德年间器物的特征。
有了大概的判断,李逸开始观察大罐的胎质,可当他将大罐倾侧,试图去看圈足处留下的款识时,却被视线中出现的两行青花六字款吓了一跳,我擦,这要是真的,这件瓷器可就珍贵了!
吓了他一跳的,是“大明天顺年制”这六个青花楷体小字。
众所周知,在华夏瓷器历史上,有一段著名的长达29年的“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并不是说完全就没有瓷器烧制,而是说,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发现任何一件这段时间内烧制的带有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
这段空白期,指的就是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都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制品,并没有官窑器存在。
但后来,一些历史文献显示,这三朝,并非是没有烧制官窑瓷器,而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这三朝烧制的瓷器在品质与数量上,都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从而造成了传世品稀缺。
而且,很可能是因为皇室内部因帝位屡起冲突,所以官窑生产的瓷器也因此而不便书写年款,所以目前发现的,无论是精品还是普通的货色,几乎都没有款识留下。
在李逸的记忆中,似乎也有人曾经发现留有“大明天顺年制”或“大明天顺年造”的两行六字款明代古瓷,但后来却都一一查实,这些都是明代后期的仿品。而西山省博物馆所收藏的“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青花炉虽然确实是产自天顺年间的有款瓷器,但款识并不规则,很明显是民窑所出。
因此,下意识的,他就认为这应该也是一件明代后期的仿品,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只是这样,刘老应该没必要这么郑重其事才对,那么
他又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大罐的胎、釉、纹饰等几处重要地方,发现细微处确实是无从判断,就果断开启了鉴灵牌。
一股寒流顺着手指流入体内,李逸也在第一时间就看清楚了鉴灵牌给出的鉴定结论,不由双眉一挑,眼神中的惊奇之色一闪而逝,这竟是一件天顺朝的真品官窑瓷器!
“刘老,这件瓷器,似乎是有点古怪啊。”
犹豫了一下,李逸一边摩挲着下巴,一边说道。
“哦?古怪在哪里?”
“这件月映松竹梅纹青花大罐,无论是器型、胎釉、纹饰以及青花呈色,都明显的具有空白期瓷器的特征,只是这个款识难道真的是一件天顺朝的带款官窑瓷?“
鉴灵牌虽然确认了瓷器的真伪,但是作为第一件被发现的带款空白期官窑瓷,要想证明它的身份却绝非易事,其难度,绝对要在他之前拿到的那件永乐青花大罐之上。
因此李逸也只能以一种猜测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也有这种感觉?”
听到李逸如此说,刘老点了点头。这件瓷器是几年前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从他一个朋友的手中购得。当时他们是按照明末仿空白期瓷器的价格完成的交易,只是后来,他越看越觉得有可能是空白期的真品官窑瓷,而且他的老伙计,瓷器鉴定方面的权威周默峰的想法和他也相差仿佛。
但是,和李逸一样,认出来是一事,想要找到证据支撑,让大家都承认却是另外一事。具体到这件青花大罐,如果没有再发现类似的,却有明确传承的带款瓷器,那么,要想为它正名,那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刘老和周默峰等人还和李逸不同,李逸是因为有鉴灵牌,所以非常肯定这就是一件真正的天顺年间的官窑瓷,而他们两人目前的判断,则只能说是一种怀疑。
因此,自从上次遇到李逸,确定他是那种拥有恐怖的敏锐直觉的天才型鉴定师之后,刘老就有了一个念头,他想让李逸看看这件瓷器。
如果,最终李逸能够凭借其在其他物件上已经被证明了几乎是百分百正确率的恐怖直觉,鉴定出这件瓷器确实就是天顺年间的带款官窑瓷,那么,他们也能坚定一下自己的信心。
虽然,这种信心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支撑,还是无法公布这件瓷器的真正身份,但最少,在以后研究这方面东西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坚定的找准方向。
“虽然我确实认为这有可能是一件天顺年间的带款官窑瓷,可是刘老,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除非是在古墓或者是古窑址中再发现大量的同类瓷器,我估计是没人敢下结论”
刘老再次点了点头,从石凳上站了起来,
“古玩之乐,不仅仅在于验明正身找出来历去获得大家的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收藏家就是在自得其乐!行了,既然你已经过关,那么我也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有奖励!”
看到李逸脸上流露出来的笑容,刘老笑着摇了摇头,
“听到有奖励开心了?不过我可要事先告诉你,这个奖励你只能看,却不能拿走,因为,它实在是太珍贵了!”
太珍贵了?李逸的兴趣一下就被挑了起来,能够让刘老这个级别的大家都判定为太珍贵的东西,绝对能够让他大开眼界,绝对值得期待!
只是,会是件什么好东西呢?
他摇了摇头,不好猜,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和李逸的茫无头绪不同,一旁因为不擅长瓷器,一直一言未发的钟皓晴已经隐隐猜到了刘老说的是什么。
“刘老!”
看到她有点激动,刘老笑着摆了摆手,
“钟丫头,说起来,你还是占了你这名徒弟的光啊!”
听到这话,钟皓晴立马就知道,她猜对了,不由兴奋的一拍巴掌,
“哈,这下,总算是能够看到白石老人留下的手稿了!这个机会,我可是等了很久了啊!”
听到钟皓晴说刘老准备的奖励竟是齐白石留下的手稿,李逸也有些激动起来。以前没学书画的时候,他只是知道欣赏,可自从他的水墨画水平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之后,他才意识到,如果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宗师级人物字画的真迹,对他水平的提高,将是一种是何等巨大的帮助。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刘老拿出来的却不是字画,而是两个看起来很有历史的皮面笔记本,这是
“不是我敝帚自珍,实在是这两本笔记已经经不起太多人的折腾了。不过小李学画的事情我也知道,以他的资质,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让他看看,因为这里边,不但记载着白石老人的一些往事,更多的,却是他作画的一些心得体会。”
听到这两个笔记本里竟记载着白石老人作画时诸多的心得体会,李逸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他仍然每天都在抽时间练习书法和国画,可是也不知道是因为到了瓶颈,还是因为事情太多而心不静,反正他的水平不但不再像之前那样突飞猛进,甚至还有了一点点停滞不前的感觉。
这个问题,钟皓晴和胡瑾泉都没办法解决,只能认为他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积累期,但李逸却始终觉得,他应该还有能力更进一步,只是,他需要一个契机。
而这两个笔记本,则很可能就是他突破的契机!
小心翼翼的从刘老手上接过一本笔记,李逸到刚刚坐过的石凳上,仔细的打量起来。
这应该就是一本普通的手工制作的牛皮笔记本,因为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成了一种深沉的黑色,以至于上边的字迹都有些看不太清楚。
“你那一本上边写的是草堂自珍,你师父那一本上写的则是岁月如梭。这两本,是白石老人留下的写有心得比较多的两本,其他虽然还有几本,但大多记载的都是琐事和一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对你们应该没什么帮助。”
听到刘老的解说,李逸仔细的辨认了一番封面上的字迹,随即,习惯性的开启了鉴灵牌。
没有凉气流入,鉴灵牌的鉴定结论也很正常,这就是白石老人留下的一个普通的笔记本。
可是,因为透视的存在,李逸却一眼就看到了,在这本笔记本的牛皮封面里,竟然还夹着一张颜色已经泛黄了的小纸条!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
这件大罐,造型端庄饱满,通体都绘有青花装饰,只是青花呈色较淡,为灰蓝色,应该是国产青料烧制而成。
大罐的颈部,是常见的忍冬纹,肩部则饰以缠枝牡丹纹,腹部通景绘有月映松竹梅纹,近足处则环绕着一圈变形莲瓣纹。
这些纹饰,从布局方面看,采用的是肩、腹、足三分的三段式布局方法,而从纹饰特征看,虽然绘瓷技艺稍显粗糙,几个细节处理的也不是那么精细,但是细看之下,还是能够感觉到有股厚重古拙之气。
李逸先是观察完这些整体,然后又仔细的观察了大罐腹部绘制的云气纹,发现是明永乐、宣德年间被广泛采用的外粗线、里细线的画法之后,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件宣德晚期的官窑青花瓷器。
另外,这件大罐的釉色白中闪青,而且在口缘聚釉处还微呈水绿色,这一切,也都符合宣德年间器物的特征。
有了大概的判断,李逸开始观察大罐的胎质,可当他将大罐倾侧,试图去看圈足处留下的款识时,却被视线中出现的两行青花六字款吓了一跳,我擦,这要是真的,这件瓷器可就珍贵了!
吓了他一跳的,是“大明天顺年制”这六个青花楷体小字。
众所周知,在华夏瓷器历史上,有一段著名的长达29年的“空白期”。所谓空白期,并不是说完全就没有瓷器烧制,而是说,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发现任何一件这段时间内烧制的带有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
这段空白期,指的就是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曾经一度,不少业界人士都认为“空白期”三朝烧制的瓷器多为民窑制品,并没有官窑器存在。
但后来,一些历史文献显示,这三朝,并非是没有烧制官窑瓷器,而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都比较动荡,所以,这三朝烧制的瓷器在品质与数量上,都比永、宣时期大为减少,从而造成了传世品稀缺。
而且,很可能是因为皇室内部因帝位屡起冲突,所以官窑生产的瓷器也因此而不便书写年款,所以目前发现的,无论是精品还是普通的货色,几乎都没有款识留下。
在李逸的记忆中,似乎也有人曾经发现留有“大明天顺年制”或“大明天顺年造”的两行六字款明代古瓷,但后来却都一一查实,这些都是明代后期的仿品。而西山省博物馆所收藏的“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青花炉虽然确实是产自天顺年间的有款瓷器,但款识并不规则,很明显是民窑所出。
因此,下意识的,他就认为这应该也是一件明代后期的仿品,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只是这样,刘老应该没必要这么郑重其事才对,那么
他又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大罐的胎、釉、纹饰等几处重要地方,发现细微处确实是无从判断,就果断开启了鉴灵牌。
一股寒流顺着手指流入体内,李逸也在第一时间就看清楚了鉴灵牌给出的鉴定结论,不由双眉一挑,眼神中的惊奇之色一闪而逝,这竟是一件天顺朝的真品官窑瓷器!
“刘老,这件瓷器,似乎是有点古怪啊。”
犹豫了一下,李逸一边摩挲着下巴,一边说道。
“哦?古怪在哪里?”
“这件月映松竹梅纹青花大罐,无论是器型、胎釉、纹饰以及青花呈色,都明显的具有空白期瓷器的特征,只是这个款识难道真的是一件天顺朝的带款官窑瓷?“
鉴灵牌虽然确认了瓷器的真伪,但是作为第一件被发现的带款空白期官窑瓷,要想证明它的身份却绝非易事,其难度,绝对要在他之前拿到的那件永乐青花大罐之上。
因此李逸也只能以一种猜测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
“你也有这种感觉?”
听到李逸如此说,刘老点了点头。这件瓷器是几年前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从他一个朋友的手中购得。当时他们是按照明末仿空白期瓷器的价格完成的交易,只是后来,他越看越觉得有可能是空白期的真品官窑瓷,而且他的老伙计,瓷器鉴定方面的权威周默峰的想法和他也相差仿佛。
但是,和李逸一样,认出来是一事,想要找到证据支撑,让大家都承认却是另外一事。具体到这件青花大罐,如果没有再发现类似的,却有明确传承的带款瓷器,那么,要想为它正名,那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刘老和周默峰等人还和李逸不同,李逸是因为有鉴灵牌,所以非常肯定这就是一件真正的天顺年间的官窑瓷,而他们两人目前的判断,则只能说是一种怀疑。
因此,自从上次遇到李逸,确定他是那种拥有恐怖的敏锐直觉的天才型鉴定师之后,刘老就有了一个念头,他想让李逸看看这件瓷器。
如果,最终李逸能够凭借其在其他物件上已经被证明了几乎是百分百正确率的恐怖直觉,鉴定出这件瓷器确实就是天顺年间的带款官窑瓷,那么,他们也能坚定一下自己的信心。
虽然,这种信心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支撑,还是无法公布这件瓷器的真正身份,但最少,在以后研究这方面东西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坚定的找准方向。
“虽然我确实认为这有可能是一件天顺年间的带款官窑瓷,可是刘老,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除非是在古墓或者是古窑址中再发现大量的同类瓷器,我估计是没人敢下结论”
刘老再次点了点头,从石凳上站了起来,
“古玩之乐,不仅仅在于验明正身找出来历去获得大家的承认,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收藏家就是在自得其乐!行了,既然你已经过关,那么我也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有奖励!”
看到李逸脸上流露出来的笑容,刘老笑着摇了摇头,
“听到有奖励开心了?不过我可要事先告诉你,这个奖励你只能看,却不能拿走,因为,它实在是太珍贵了!”
太珍贵了?李逸的兴趣一下就被挑了起来,能够让刘老这个级别的大家都判定为太珍贵的东西,绝对能够让他大开眼界,绝对值得期待!
只是,会是件什么好东西呢?
他摇了摇头,不好猜,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和李逸的茫无头绪不同,一旁因为不擅长瓷器,一直一言未发的钟皓晴已经隐隐猜到了刘老说的是什么。
“刘老!”
看到她有点激动,刘老笑着摆了摆手,
“钟丫头,说起来,你还是占了你这名徒弟的光啊!”
听到这话,钟皓晴立马就知道,她猜对了,不由兴奋的一拍巴掌,
“哈,这下,总算是能够看到白石老人留下的手稿了!这个机会,我可是等了很久了啊!”
听到钟皓晴说刘老准备的奖励竟是齐白石留下的手稿,李逸也有些激动起来。以前没学书画的时候,他只是知道欣赏,可自从他的水墨画水平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之后,他才意识到,如果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宗师级人物字画的真迹,对他水平的提高,将是一种是何等巨大的帮助。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刘老拿出来的却不是字画,而是两个看起来很有历史的皮面笔记本,这是
“不是我敝帚自珍,实在是这两本笔记已经经不起太多人的折腾了。不过小李学画的事情我也知道,以他的资质,我觉得,确实是有必要让他看看,因为这里边,不但记载着白石老人的一些往事,更多的,却是他作画的一些心得体会。”
听到这两个笔记本里竟记载着白石老人作画时诸多的心得体会,李逸的眼睛陡然亮了起来。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他仍然每天都在抽时间练习书法和国画,可是也不知道是因为到了瓶颈,还是因为事情太多而心不静,反正他的水平不但不再像之前那样突飞猛进,甚至还有了一点点停滞不前的感觉。
这个问题,钟皓晴和胡瑾泉都没办法解决,只能认为他是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积累期,但李逸却始终觉得,他应该还有能力更进一步,只是,他需要一个契机。
而这两个笔记本,则很可能就是他突破的契机!
小心翼翼的从刘老手上接过一本笔记,李逸到刚刚坐过的石凳上,仔细的打量起来。
这应该就是一本普通的手工制作的牛皮笔记本,因为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成了一种深沉的黑色,以至于上边的字迹都有些看不太清楚。
“你那一本上边写的是草堂自珍,你师父那一本上写的则是岁月如梭。这两本,是白石老人留下的写有心得比较多的两本,其他虽然还有几本,但大多记载的都是琐事和一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对你们应该没什么帮助。”
听到刘老的解说,李逸仔细的辨认了一番封面上的字迹,随即,习惯性的开启了鉴灵牌。
没有凉气流入,鉴灵牌的鉴定结论也很正常,这就是白石老人留下的一个普通的笔记本。
可是,因为透视的存在,李逸却一眼就看到了,在这本笔记本的牛皮封面里,竟然还夹着一张颜色已经泛黄了的小纸条!
《想看本书最新章节的书友们,\来\阁,或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