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帝国各省募集了将近六百余万银元的捐款,几乎所有人都要求修一座辉煌的宫殿。

    皇宫的修筑经费变得万分充足,除了资金充足外,那些奇珍异宝更是不少,赵岩抄了那么多的晋商,郑氏集团更是被他抄到几近精光,其他的什么地主土豪也就不说了,就光是在海外贸易中获得的奇珍异宝同样不少,这些奇珍异宝向来都是留着不出手的。

    有了这么多的经费,皇宫的设计被重新规划。

    园林占地规模从原先计划的200亩扩大到了800亩,而宫殿方面将建立一个辉煌的‘帝宫’,建筑风格将采用新式建筑风格,也就是赵家堡目前流行的那种带着极具东方特色的后现代建筑。

    建筑材料以大理石为主,大气而又不俗。

    帝宫内部是有一个巨大的大厅,大厅拥有极好的光线,是皇帝用来接见群臣和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国宴的地方。

    帝宫左边是文华殿,是皇帝的房,同时也是皇帝私下接见臣民的地方。

    帝宫右边是乾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前面就是帝国广场,广场上的地面和台阶也都用大理石铺设,后面则是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

    帝国元年年底,在外的各省督抚,海陆两军将帅纷纷返大明,除了远在美洲以及非洲的外放人员还未归来外,其他的大多都已到了山东赵家堡向赵岩述职。

    对于不想在外面任职的督抚,赵岩对他们的意向给与了充分的尊重,将他们调本土,另派督抚外放。

    述职之后,就是封赏了,赵岩将登基那天颁布的赏赐下发了下去。

    年底同样是财政收入进行核算的时候。

    去年的预算方面,军费的支出较大,虽然没有进行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但因为军队换装的关系,需要将近两千万元的换装费用。

    不过这已经在去年的预算之中,整体来说,今年的军费支出比去年的预算还要少上五十多万元。

    其他方面的情况有的透支,有的节约。透支最大的还是教育经费,今年又透支了三百万元。

    总体来说,还是透支的,透支的数额加在一起,将近达到五百万元。

    而今年的财政收入,海关的税收暴涨到了2600万银元,帝国商业部净利润达到了6020万银元,能抽调的资金为3600万银元,主要赢利点还是对外贸易,印度、欧洲的贸易皆被商业部所垄断,是形成暴利的主要原因。

    殖民地上缴的利润总和则是5200万银元,大部分都是贵金属开采的收益,此外还有殖民地税收,以及原材料输出的收益。

    除了殖民地的贵金属开采,本土的贵金属开采总利润为600万银元,加上殖民地的贵金属开采总值,达到6000余万银元,总值并不代表总利润,总利润是殖民地和本土分开核算。

    本土农业税收入则只有700万银元,虽然低层免税人口比较多,但明王朝的土地兼并是很严重的,因此农业税还算可观,但绝对算不上高,与明庭相比,这农业税都少得可怜了。

    商业税方面则有着显著的增长,从去年的800万银元一路狂飙到了2800万银元,主要是因为海贸的开放,让各工厂都开足了马力生产,再则是许多工厂的免税期都过了,而商业税的征收规模又扩大到整个中国,同时铁路的建成,让商业进入了腾飞的时代。

    铸币方面,今年一共盈利3100万银元,大量的白银被套现到登莱铸币厂进行熔炼铸造,这方面只盈利了1200万银元。而银角、铜钱才是利润最高的,几乎不用什么成本,今年财政部陆续发行了2100万银元的零钱,而这些零钱很快被广袤的疆域与庞大的人口所消化。

    在疯狂的贵金属采挖,以及铸币税、商业税、农业税、殖民地收益、海外贸易、海关等总总收入的综合下,帝国元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到了8亿银元。

    今年的财政收入与往年一样,收入的大部分都是从海外获得,只是今年的通过战争、抄家等方式来增收的份额小了许多。

    帝国的财政预算也接着展开,帝国二年要完成的目标很多。

    赵岩首先制定下了普及教育的五年目标,帝国必须在五年内普及小学教育,十年内普及中学教育。

    基础建设上,将在未来五年内,将帝国各省的铁路干线建成,至于藏省省这样的地方,那就另说了,但公路起码要打一条进去。公路方面则应在5年内覆盖所有州县。

    未来两年内,应将电报网络架设完全,必须是在燕京能够遥控美洲大陆,澳洲大陆的行政。

    科研方面争取在十年内完成电力革命。

    陆军在帝国二年,在西伯利亚与西域应该再向前推进五百里,在南方必须征服中南半岛,以及南洋各岛上的所有国家。

    海军在明年必须控制整个印度洋,并将欧洲人驱逐出去,以垄断对印度的贸易,同时在中东开凿苏伊士运河,缩短亚洲与欧洲的海上路程。在美洲则必须扩大威慑力,以便在中美洲站稳脚跟。

    在扩张上,明年并不打算继续在美洲扩大地盘,美洲的地盘已经很大了,大到都来不及消化,美洲东海岸是一个理想的农业区,但现在帝国不缺农业区,美洲的银矿已经被控制在手上了,再扩张也没什么太大的必要。

    但这也不代表完全不扩张,在东海岸依旧会进行一些扩张,不过那是在瞄准了具体目标的扩张,例如某地存在着巨大的利润,那自然要毫不犹豫的抢下来,而不是那种纯粹的领土扩张。

    财政预算上,陆海军的军费只拨给了四千万银元,其中陆军三千万两银元,海军一千万两银元。

    陆军的开支依旧高居不下,以目前的战斗力来说,完全可以裁军了,但那些职业军人却是不好裁,义务兵就更不能裁了,义务兵是入伍学文化的嘛!同时帝国疆域现在这么大,没有兵力驻守怎么整?

    这么高的军费,职业兵的军饷所占的并不多,其中大部分还是换装和装备维护,以及人马的吃喝拉撒所需。

    海军的军费反倒是不如陆军,这虽然是一贯的现象,但在帝国今后要在世界扩张的意图来说,并不是该有的现象。

    当然,现在是木质帆船时代,就算是现在制定的海洋霸主计划,估计最多也就支撑个二十年,最迟二十年,海军必然换上铁甲舰。不过海洋霸主计划的投资能有二十年的报,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而这样的投入也已经足够了,毕竟已经没有什么国家的海军能够在海洋上威胁帝国的海洋霸权了。

    减少陆军的投入上,赵岩自然也是有办法的。

    军费之所以这么高,还是人马的吃喝拉撒要帝国拨款,而且标准还很高。当然,降低标准那是不行的,优待军人是帝国一贯的作风。

    赵岩想的办法就是效仿朱元璋的做法,但又与朱元璋的做法不同。即是将义务兵组建成生产兵团,一边驻防一边生产,同时学文化。

    这种生产不需要产出多少利润,只要能抵消士兵的消耗就可以,因此并不是要把士兵当成牛来干,而是每个月给他们布置少量的生产。

    义务兵在生产兵团干上三年后退伍家,不像朱元璋的卫所制度,不仅是终生,而且还是世袭,那实在太恶心了。

    义务兵在生产兵团同样不要求有多高的战斗力,只需要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文化。

    而士兵的战斗力虽然不高,但配备上优秀的军官,以及职业技术兵种,并不影响战斗力。

    像一战、二战的欧洲各国的军队,很多都是这样的模式,苏联就更极端了,士兵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训练就投入战场。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弱,首先取决于指挥官、装备、技术兵种三个方面的优劣,而对非技术兵种的素质要求并不高,只要一般般就差不多了。

    同时帝国成立之初,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此时的中国,文盲遍地都是,许多年轻人完全没有接受过教育,靠学校扫盲根本不靠谱。

    很多人到了一定岁数,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对思想的改造也不是那么彻底。

    学校相比军队来说,管理不那么强制姓。而军队的管理却是强制姓的,而且思想的改造上力度更大。

    那些年轻人已经到了进入社会的年纪,很多甚至都生儿育女了,急需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改造。

    而此时世界各国的军力根本无法与帝国相比,帝[***]队拥有先进的装备,就是陪上猪一样的指挥官和二流的士兵也能打赢战争。但帝国的指挥官并不是猪,而且也有一定的职业兵。

    义务兵只需要进行驻防,压制疆域内的异族与动乱,所面对的敌人战斗力就更低了,因此对义务兵的战斗力要求并不高,因此侧重的是文化教育和思想灌输。

    这种义务兵生产兵团的模式,也解决了养不起义务兵的问题,如此一来,整个帝国到了法定年龄,且身体上过关者(要求极低),都可以征召入伍。

    军部按照赵岩的设想计算了一下,若是推行生产兵团的制度,陆军军费支出起码能减少一半,而士兵依旧享有原来的待遇。

    一个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个人的产出就能养活七八个人,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甚至更高,一个士兵只要付出七八分之一的劳动程度,就能完全抵消个人的消耗,当然士兵的伙食待遇方面较好,因此消耗量算起来更高一些,但赵岩也并不是要求每个士兵都完全抵消他们的消耗,毕竟还要留给时间让他们训练和学习文化。

    若是放开手来让士兵死命生产,那么也就等于几百万人给帝国当免费劳工,每年可以创造不错的利润,不过这些利润还是看不上眼的。

    如果推行这种模式,就算是义务兵规模再大,也不用花几个钱,主要还是装备上的投入。

    如果只是装备步枪和步兵炮的话,那费用就更少了。而且有的装备甚至可以用十几年,这完全不是问题。投入大的大口径火炮之类,基本上没那个必要。

    不过刘恒却是更绝,他还补充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每个生产兵团再配备若干异族劳工,则完全可以抵消消耗,甚至有可能盈余。

    至于劳工从哪里来?

    这个更简单了,把义务兵运到殖民地去开垦嘛!就在殖民地周边抓捕异族就行了,没就从其他地方补充。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军阀治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小说看看网只为原作者菜鸟如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菜鸟如林并收藏军阀治世最新章节